“书”缘

木每

<h1><br /></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闲暇,浏览百度图片,无意中发现了这张照片,倍感亲切!记起自己曾有一张招远县图书馆的借书证,随后,翻箱倒柜,很遗憾没找着,毕竟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了,但思绪却回到了哪个青葱年代----</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记得,从五岁起,我就开始看"小人书",这得益于我姥娘的启迪。当年,姥爷是八路,从部队捎回的家信,因姥娘不识字都要找村里的教书先生帮着看,姥娘认定读书有用。别人家的小孩这个岁数都要帮着大人干点活了,我家姥娘不让干,她说:"你们以后不靠这个吃饭,要靠读书吃饭",这响亮的语言出自一位裹着小脚的妇人之口,且影响了我大半生。</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七岁上学,开始读书认字了,看"小人书"的本领逐日见长,家里仅有的几本不够看,就借小伙伴的看,曾因把人家的《三毛流浪记》给弄丢了,让人家追要了好几年。我父亲有位姜姓好友,家有仨男孩,没女孩,要我家俩女孩去一个他家,妈问我去不?我没同意,又说:他家有好多"小人书",我眼睛一亮,"去"。待了一个星期,好吃好喝的,"小人书"也看完了,背起书包就回了家。小学、初中阶段就靠着你看我的,我看你的,从"小人书"到"大书"。</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高中阶段,学校有图书馆,看的书多了,印象反而模糊起来。可有三件事记得很清。一是图书管理员"老杨"。因他曾是国民党的少校军官,所以不能称呼其"老师",我想要看书,就这边套着近乎,那边又怕着他的"四类分子"帽子,心里一直纠结到他暴病去世。二是教导处薛主任拦路堵截。不知从何渠道主任发现了我爱看闲书,每每放学,就等在教务处的门前,必查我带的书。这天,我顺着南墙根的树林子窜过去,正窃喜,抬头,"呀"!一张黑胖的大脸,夹在腋下的书被没收了,那是我同桌杨书美的,至今未还人家。第三件事:"借"书。图书馆在一排房的最东头,窗外有棵石榴树,可能是为了通风,有扇窗户常开着。这天,老杨不在锁着门,等待中我把着石榴树趴窗户上向里看,是最后一排,突然想起,有同学说最后一排的都是禁书,强烈的好奇心敦促着我伸手就抽出了一本,迅速揣在了衣服里。这本"借"书至今在我家书厨里,书名《红与黑》。</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有了每月18元的工资,不去商店,不进饭店,而是骑着自行车满城的转,找到了"招远县图书馆",用一元钱做押金办了"借书证",开始了我看书的新征程。60年代、50年代以上的人,都应该记得它的,而且图书馆里有位叫"老白毛"的,大家也肯定记得,我曾经也跟着大家这样叫她,我妈听到了说我,那是你"老姑姥娘",你不能那么叫。惭愧!很对不起先人。 </b></h1><h1><b> 巧妙着来!真的跟"书"有缘。我还找了一个名字带"书"的爱人呢。他曾问过我,你这辈子最想去哪工作?我回答:"图书馆"。</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近来读微信好友"小小"的《女人,愿你优雅如书》颇有感触:书里写着天真,写着单纯,写着追求,写着奋斗,写着爱,写着情,写着理性,写着包容,写着善良,写着坚强,写着感恩,写着淡定,写着幸福。</b><b> 如书的人,字里行间都是人生!</b></h1><h1><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