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5月份在浙江、江苏、上海寻访调研一路走来,除了重走父母当年北撤集结之路的参观交流活动之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拜访和聚会——拜访革命老前辈,会见我父母老战友的子女。每一次的遇见,都让我感动不已,深深体会到那岁月如歌的温馨。</h3><h3> 5月4号到达杭州,我首先去看望了父母的老战友项远叔叔和老伴洪阿姨。与我同去的大庆哥的父亲葛民治叔叔,是我父母老战友,也曾经与项远叔叔在同一个部队里战斗过。</h3> <h3>项远叔叔给大庆哥讲了很多自己与葛叔叔的往事。</h3> <h3>我也抓紧机会问起他跟我父母一起的经历。</h3> <h3>跟洪阿姨还是大概二十年多前见过呢,我把跟阿姨的合影发给她女儿小红,她回复说:“照得很好啊,比我更像女儿!谢谢你去看望他们!”</h3> <h3>看到叔叔的书法作品,96岁的老人写的如此苍劲有力,真的很棒!</h3> <h3>叔叔阿姨给我们准备了一桌子的菜,油焖笋,腌笃鲜,炒青菜,都是小时候的味道!</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1946年的山东曲阜,我妈妈给这张照片命名为“三个指导员”。左边是我妈妈生活在北京,中间是住在南京的金虹阿姨,右边就是在杭州的方舟阿姨,她们当年分别是华东野战军一纵三旅政治部、政工队和司令部的指导员。如今她们都已年过九旬,分居京苏浙三地,都还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真是令人欣慰的事情。</h3> <h3>5月4日到达杭州的当天下午,在父亲老战友张季伦之女张鹃和陈雨笠之子胡建平大哥的陪同下,我去看望了住在杭州人民医院疗养院的方舟阿姨,就是上面老照片“三个指导员”中右边的那位。</h3> <h3>方舟阿姨见了我非常高兴,跟我拉家常,问我妈妈的情况,给我看她过去的照片。</h3> <h3>我让阿姨跟我妈妈通电话,两位老人说的可高兴了。</h3> <h3>最后我们一起跟阿姨合影。</h3> <h3>当天晚上,张鹃又安排了几位我父母战友的后代来跟我聚会。左三是浙东纵队何克希司令的女儿何竞生,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大姐。</h3> <h3>京浙两地的浙东纵队后代一起合影,真是难得!</h3> <h3>下图是1947年华野一纵三师七团颁发的功劳证,由受奖人吴德林叔叔保存至今,后面颁发签名的是:团长曾昭墟,副团长张季伦,副政委汪志华,参谋长周毅,政治部主任徐放。</h3> <h3>特别难得的是,张鹃设法联系到了功劳证中几位前辈的后代在此聚首。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几位指战员的后代的合影,自左至右为:吴德林之女,曾昭墟的两个儿子,张季伦的儿子和女儿,最左边是我——汪志华之女。珍贵的文物,让几位老战友的后代再续友情。</h3> <h3>这张照片,是张鹃前不久去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时拍下后转给我的。功劳证上的其他人都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只有参谋长周毅叔叔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了,没能等到全国解放那一天。真是令人心痛!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真的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啊!</h3> <h3>5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上海市黄浦区,拜访浙东纵队老战士瞿俊叔叔。</h3> <h3>93岁的瞿俊叔叔记忆力很好,向我们说起很多当年的经历过的事情。我问他是否记得我父母,他马上说,当然记得!你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h3> <h3>分会向叔叔赠送纪念品。</h3> <h3>我们离开时,叔叔一直送我们到门口。</h3> <p class="ql-block">张翔和瞿俊叔叔之子合影,他们的父亲曾经并肩战斗,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如今,相距千里的后代继续延续着父辈的情谊。</p> <h3>5月7号,寻访团来到北撤路经过之地青浦。我妈妈的老战友刘淞阿姨就住在这里。王奔大哥说他每年都会来,这天我和晓达兄跟随他去看望阿姨。这是上海宋庆龄福利基金会的疗养院,环境设施都很不错,刘淞阿姨和护工住在一个套房中。看到阿姨能在这样好的环境里颐养天年,甚是欣慰。</h3> <h3>这是阿姨前年戴着抗战胜利纪念章拍的照片,就摆在房间里醒目的位置。</h3> <h3>三十年多前见过刘淞阿姨,她显然已经不记得我,但是提起我妈妈她还是很高兴,我也拨通了老妈的电话,让两位老人通过电话诉说她们彼此的惦念。</h3> <h3>离开疗养院时,刘淞阿姨要出来送我们,我推着她在院子里缓缓前行。</h3> <h3>分会集体的寻访活动结束后,我和张锐大哥来到南京,看望了两位老前辈。一位是102岁的张玉华将军,相信在电视上看过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人,一定都记得这位可敬的老前辈吧,时年100岁的老将军庄严敬礼的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军的儿子建政大哥跟我和张锐哥都很熟悉,所以,来到南京一定要去看望建政哥的老父亲。</h3> <h3>老将军的家十分俭朴,家具也很陈旧,我都没忍心拍照。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身上至今还留有敌人的子弹,可以说是功勋卓著。自1986年离休后,他30多年来投身慈善事业,用自己的收入先后向全国各地贫困群众、学校捐款60万元,捐赠大米两万斤,2012年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殊荣。看到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革命后代来,老人十分高兴,为我们唱起了“东方红”,三段歌词居然都唱下来了!</h3> <h3>我更喜欢这张素描画像,跟老将军家里的陈设一样朴素无华。</h3> <h3>此行看望的最后一位浙东老前辈,是我妈妈的挚友金虹阿姨,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个指导员”那张照片中间的阿姨。妈妈跟金虹阿姨相识于抗战时期,她们的友情持续了七十多年。</h3> <h3>金虹阿姨看到我十分高兴,一再说我和我妈妈长得太像了,看到我就像看到我妈妈一样。</h3> <h3>张文碧伯伯的女儿张翔大姐,是金虹阿姨的外甥女,她陪同我们一起去看望阿姨。</h3> <h3>给阿姨看我妈妈的近照,阿姨看的很仔细。</h3> <h3>我给阿姨拍了好几张照片,还录了视频,好给我妈妈看看。</h3> <h3>张锐大哥的岳父田森叔叔也是浙东纵队的老前辈,我们一起跟阿姨合影。</h3> <h3>下面这张照片1962年夏天摄于北京,那个扎着小辫子的是我,我旁边的姐姐是金虹阿姨的女儿,右一是金虹阿姨,右二是我妈妈。这张摄于55年前的照片,是我妈妈和金虹阿姨许多张合影中为数不多的有我在的照片,真是太珍贵了。</h3><h3><br></h3> <h3>摄于七十年前的老照片,向我们诉说着那战火纷飞年代的峥嵘岁月。</h3> <h3> 七十年后的今天,三位可敬的长辈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依然如诗歌般美好。</h3> <h3> 我们可亲可敬的长辈们,你们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楷模,你们在用生命谱写着不朽的赞歌!<br></h3><div> 岁月如歌。</div><div><br></div> <h3>(本篇文章如未经本人允许请勿转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