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园行

金色的夏

<h3>  从来都没想过有一天会走进北大的校园,会在北大的课堂上课,而这一天真的就来了……</h3><h3> 5月22日傍晚时分,我们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地走进了北大校园!</h3><h3> 因为是从西南门走的,那一块正在扩建整修,加之刚下过大雨,坑坑洼洼的地上到处是水塘和沾着黄泥的铁板,和心目中的北大可能是有点出入,大家免不了生出埋怨:这就像是老厂房啊,那大气的北大门在哪呢?入住地:勺园的房间设施也是大跌眼镜!尽管如此,我依旧兴奋的期待着,在内心呼喊着:北大,我来了!</h3> <h3> 走进北大西门</h3><h3> 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的主校门,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h3><h3> 北大西门上挂有北大校友,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不凡!</h3> <h3>北大西校门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成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门已不仅仅是师生进出的校门,更是北大的象征,走进西门,也就走进了北大这块精神的圣地,学术的殿堂!</h3><h3><br></h3> <h3> 偶遇火烧云 </h3><div>雨后的北京,天空清澈如洗!当我们站在北大图书馆前正惊叹着她的雄伟大气时,天边的晚霞却在不经意间,绚烂了我们的眼,漫天的火烧云和北大图书馆亮膛的灯光交相辉映,蔚为壮观!</div> <h3> 喜逢奥运蓝</h3><div>真的是应了“朝霞不出门,晚烧行千里”的俗语,“火烧云”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这不,北京城难得的“奥运蓝”也让我们赶上了,这是要多好的人品啊!👍👍👍</div> <h3>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到此处。明末清初崇彝记载:“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推算,此华表应制于1742年!</h3> <h3>北大图书馆,有400多万藏书,是亚洲校园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曾经有多少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在此挑灯夜读,挥洒激情,传播精神!蓝天下的北大图书馆,深沉而厚重!</h3> <h3> 漫步未名湖畔</h3><h3> 未名湖是北大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中北部。</h3><h3> 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现代层楼,处处都是景,写满了诗情画意!</h3> <h3>  未名湖畔最美的一景当属博雅塔静静地倒映在碧波之中!</h3><h3> 博雅塔是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解决生活用水,掘的一口水井,井深164米,它水源丰沛,外形仿照通州燃灯古塔,用辽代密檐砖建成。共13级,高37米,高高的塔身,在校园内外时时多角度的展示着它的美丽身影!</h3> <h3>湖光塔影中,坐在石舫,静静的看一本喜欢的书,抑或是低吟一首心仪的诗、想念一个心底的人,哪怕是发一回呆,都是极美的!</h3> <h3> 晨拍勺钟亭</h3><h3>勺钟亭位于未名湖南岸的小山上,1929年为燕京大学校钟而建。</h3> <h3>亭内悬有一口大钟,上刻龙、海涛和八卦图案,还有大清国丙申年制的字样,而且使用满汉两种文字。</h3> <h3>钟亭为圆顶六柱结构,古典风格的图案精美隽秀!</h3> <h3>钟亭周围苍松翠柏,绿草如茵!清晨,有北大学子在亭边背诵英语!</h3> <h3> 邂逅小动物</h3><div>北大校园内,林木葱郁,湖光映绿,自然就引来小动物到此栖息!未名湖上,野鸭和鸳鸯悠闲的游弋;小荷塘里,鸭妈妈带着小萌鸭做游戏;鸟儿应该是最自由的,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听到它们的声音!</div> <h3>北大有很多的猫咪,看着应该是流浪猫,能流浪到北大的猫,必定就不会寂寞孤单了,也不会愁没吃的,看到的可都是肥猫!</h3> <h3> 骑行小黄车</h3><h3>北大校园处处可见小黄车的身影,排成队的小黄车也是北大的一道风景线!使用小黄车很方便,只要下载ofo共享单车APP,微信支付99元押金,就可开🔒,在北京城骑行了。</h3> <h3>一辆小黄车,一个手机,长裙飘飘,小曲哼哼,随停随拍,骑行在北大校园里,自己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整个心都是飞扬的!</h3> <h3> 学在弘雅堂</h3><div>此次来北大校园,主要是学习的,得益于上级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据说,我们这批学员是人数最多的,也只有弘雅堂能容下我们了!</div> <h3>在北大上的课,精彩是必须的!讲师的资历必定是杠杠的,授课的内容铁定是我从未听过的!竖起耳朵,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h3> <h3>这位心理学老师,语速飞快,几乎没有逗号,必须要“小跑”着跟上他的思路,还会突然插播一段幽默搞笑的互动,浓浓的京腔,听着就是享受!</h3> <h3>能把“一带一路”讲的笑声不断,也只有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储殷了,点赞!</h3> <h3>解放军老师的课,对女生的吸引力不大,军人向来是毕工毕整的,讲课也是如此,照本宣读,枯燥也就在所难免了,内容没记住,光记得了解放军老师站起来敬礼时,那腰身够圆乎的!~~~真不是个好学生!要批评!</h3> <h3>  音乐老师赵世民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的是古文字,很奇葩的一人,同时得过7种病但都被他奇迹般的给“巫”好了,你信吗?</h3><div> “巫巫巫”头发白变乌,“巫巫巫”癌症肿瘤全跑无,“巫巫巫”硬伤也能无!一巫摩细胞,二巫平激素,三巫治百病!大家一起巫,活到一百五,全都成老巫!😜😜😜</div> <h3> 北大最美的百岁老人</h3><h3>走进西大门,过了校友桥,就会看到这棵百岁银杏,静静的伫立在大雅堂的斜对面,看一批批学子来来又往往!</h3><h3><br></h3> <h3>最喜欢读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美文,她13岁就随家人迁居北京,想来北大这精致的燕园她定是来过的,特别是北平解放后,她在清华创建建筑系时,结交了很多北大的文学、外语教师,常在一起交流学术,这银杏树下,他们一定驻足停留过!</h3> <h3> 北大最撩人的画</h3><h3> 北大的学霸们也是要谈恋爱的!还很撩人,主干道,超短裙,大长腿,高跟鞋一边呆着,姐就喜欢赤着脚踮起来……</h3><h3> 俺们走过路过,不得不看,如此画风,不得不多看,多看必心动,心动必行动,行动必手动,赶紧着,抓拍一下,角度还刚刚好,不泄隐私不露肖像,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h3><h3> 忍不住泄密一下:这对可是异国恋!</h3> <h3> 北大认识的新朋友</h3><h3> 我的室友的女儿正好就读北师大,提前一天,她就到了,虽然,我们的交流时间并不多,甚至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们却在最后一个早晨,在北大互相拍了很多照,还有我们的合~影!</h3> <h3>来自市、区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同一个服务对象,而有缘在北大同吃同住同学习,五天很短也很快,但微信圈里又多了两个组,朋友圈里又多了好几位新朋友,好不热闹!</h3> <h3>北大之行,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儿子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