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由于本人在美国定居半年刚回来,好多兄弟姐妹热情的给接风洗尘,由于盛情难却所以不得不一一到场。 今天是儿科专家 钱立玲大姐邀请, 说中午12点到 睢宁二中对面 《后花苑食府》喝酒。所以我们11点半就赶到了。</h3><h3> 一进饭店桃园厅坐下 就对厅里挂的一张照片感兴趣,这是一张 中国60年代的 农村吃饭的场景,因我们是60年代过来的人 对这张照片太熟悉了,照片上是两位老人从面相看 应该是兄弟俩 ,每人端着一个大碗 在墙根下喝稀饭 蹲在墙根的应该是哥哥 站着的应该是弟弟,站着的弟弟把筷子伸向蹲下的哥哥碗里,看来他们俩是有一块咸菜疙瘩的往来。看上去当年像是很穷、很土 、很落后、很寒酸,其实他们并不算太穷,在那个年代家里没有吃饭桌子的是正常,所以在锅屋做好饭以后,吃饭时每人成一碗稀饭 端到门口蹲在墙根下或蹲在树根下,边喝稀饭边聊天是正常现象。从他们穿的衣服上看 他们之所以不算是太穷 ,因为他们上身穿着棉袄 下身穿的是大腰棉裤 脚上穿棉鞋 头上还戴着 三块瓦 的帽子,在三年大困难时期 这就算是很好的农户了。因为没有衣服穿的人是比比皆是,有的不但没有衣服穿连稀饭都喝不上,有的一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有的一家一天只喝一顿稀饭,有的连一顿稀饭都喝不上,要么出去讨饭、要么在家等着饿死、出去讨饭的有可能还有活下去的机会,但也有饿死在外面的。1959年、1960年、1961年这三年自然灾害 大困难时期全国饿死人数;官方公布数据是2800万。还有的统计数据是全国饿死3500万人。重灾区是安徽省凤阳县 小溪河公社饿死14072人,是公社总人口的26.9%</h3><h3> 所以我们今天要; 牢记当年苦 不忘昔日忧 无粮做稀饭 家家都犯愁。如今是;吃饭到食府 喝过去跳舞 穿的是名牌 请客都作主。</h3><h3> 这个食府我是第一次来过,菜做的口味真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梅菜扣肉,和铁板鱼尾 。都是非常好吃的菜。特别是正喝酒时老板亲自端上来赠送的 热腾腾的原汁原味的一大笼韭菜包子吃的真是爽口……</h3><h3> 饭后打听这个老板叫 邹峰 看照片年龄不超40岁的样子,他能以《人们最大的追求就是不饿肚子》为宣传标题 真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人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一、不能忘本,二、知道感恩。能在自己的食府 公开提示人们在今天的幸福生活中不要忘记当年的困苦,提醒食客不要浪费。提醒大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绝对是一种正能量!我为老板点赞👍👍👍👍👍👍🌹🌹🌹🌹🌹🌹</h3><h3><br /></h3><h3><br /></h3><h3>自古锄禾日當午,<br /></h3><h3>劳动汗滴禾下土。</h3><h3>又有谁知盘中餐,</h3><h3>来之粒粒皆辛苦。</h3> <h3>自然灾害那三年,</h3><h3>野菜树叶是美餐。</h3><h3>饥肠辘辘难裹腹,</h3><h3>面黄肌瘦得浮腫。</h3> <h3>村口牛走阳光道,</h3><h3>劳力吃饭蹲墙角。</h3><h3>骨瘦如柴目无神,</h3><h3>稀饭大碗真不小。</h3> <h3>老头戏童寻开心,</h3><h3>远处过来推车人。</h3><h3>那时生育不计划,</h3><h3>再穷也得生娃娃,</h3> <h3>闺男妇女同一村,</h3><h3>吃饭都到门口蹲。</h3><h3>每人捧只稀饭碗,</h3><h3>边喝边聊感情深。</h3> <h3>出门吃饭碗在前、</h3><h3>回家碗背身后边。</h3><h3>驼背弯到九十度,</h3><h3>吃饭串门是风俗。</h3> <h3>大树根下一青年,</h3><h3>手里端着稀饭碗。</h3><h3>目光呆滞脸无神,</h3><h3>后墙还蹲三个人。</h3> <h3>白胡老爹手捧碗,</h3><h3>稀饭喝完还想舔。</h3><h3>无奈胡子碍了事,</h3><h3>不舍放下真为难。</h3> <h3>大人孩子手捧碗,</h3><h3>来到门口找地点。</h3><h3>没有合适落脚处,</h3><h3>各人都把同伙喊。</h3> <h3>妇孺老幼大聚餐,</h3><h3>吃饭都靠墙根边。</h3><h3>一块平地都难找,</h3><h3>谁知凄苦受多少。</h3> <h3>土墙脚下是一景、</h3><h3>老头相聚不用请。</h3><h3>又愁吃来又愁穿、</h3><h3>天天稀饭照人影。</h3> <h3>那时生活多简单,</h3><h3>一双筷子一只碗。</h3><h3>来到村口站一站,</h3><h3>餐桌就是纯天然。</h3> <h3>农村都是土坯墙,</h3><h3>屋前草棚就乘凉。</h3><h3>老少爷们到一起,</h3><h3>又怨天来又怨地。</h3> <h3>《当年民谣》</h3><h3>一九六三年, <br /></h3><h3>青草不长田。</h3><h3>社员没法烧,</h3><h3>公家供煤炭。</h3><h3>有钱烧风箱,</h3><h3>无钱鬼扯钻。</h3><h3>男的烧来女的看,</h3><h3>一家抹像花漓蛋。</h3> <h3>老汉喝饭靠着墙,</h3><h3>看着小鸡像银行。</h3><h3>隔三插五下个蛋,</h3><h3>能换煤油能买盐。</h3> <h3>大队干部像大款,</h3><h3>披着大衣端着碗。</h3><h3>吃饭时候满庄转,</h3><h3>寻点盐味来下饭。</h3> <h3>邹峰老板有远见,</h3><h3>开个食府后花苑。</h3><h3>提醒大家要节约,</h3><h3>带领食客忆苦甜。</h3> <h3>请听我们这一辈,</h3><h3>当时受过多少罪。</h3><h3>如若你说不知道,</h3><h3>就去问问王佑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