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出差,国内外去了很多的地方,但是西藏一直没有机会前往,所以和太多的人一样,一直有个去西藏的梦想。西藏吸引人的不光是蓝天、白云、雪山、圣湖、冰川、峡谷、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等美丽不可言喻的景色;历史悠久的藏文化、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尤其是震撼心灵的信徒长途跋涉磕长头朝圣等等,让人不得不神往。虽然心仪已久,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年的3月,在一个旅游群里看了一条“9日探寻渐逝印迹之旅”组团进藏的消息,经过与召集人电话沟通后觉得很适合,欣然报名,最后这个团共10人成行,分别来自北京、山东和河北。大家从开始的素不相识,到最后形同兄弟姐妹。旅途中,我们经常用“缺氧不能缺精神”互相鼓励,活跃气氛。<div> 我们计划4月中旬坐火车进藏,团长早早的就为我们订好了进藏的车票,美中不足的是,直达拉萨的车票太紧张,我们不得不分两批进藏,我是第一批乘4月13日的T175北京西至西宁、4月14日的Z265西宁至拉萨,其中河北的一位老师从郑州上的我们这趟Z265;第二批乘4月14日的Z21北京西至拉萨。第一批中只有我一位男士,成了名副其实的“娘子军”中“党代表”。</div><h1><b>Day-0 0दिवस</b></h1><div> 我们在西宁有9个小时的停留时间,出发前在网上搜了搜怎么利用好这9个小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巧的是同车厢一直在看书的一个女孩是就是西宁人,她是河北经贸大学大四的学生,回西宁参加公务员考试,向我们推荐了东关清真大寺,因为正直周五,可以赶上穆斯林的主麻日(聚礼日),虽然不能进寺参观,但可以作为了解伊斯兰的一个窗口,除此之外还向我们推荐了西宁的特色小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藏铁路上的重要枢纽──西宁火车站</b></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下了火车后我们就直奔东关清真大寺,由于仪式要在13点左右开始,我们就在边上找到号称西宁最好的牛肉面馆“震亚牛肉面”,要了干拌和牛肉面,又在边上的穆仨尔酿皮买了几袋子酿皮,享受了美味后也就快到聚礼时间了,清真寺传出悠扬的唤礼声,呼唤穆斯林去清真寺履行每周一次的例行集体礼拜,穆斯林们人手一个小毯子从四面八方涌向清真寺,开始还不知小毯子何用,到后来才知由于人太多,寺内根本容纳不下,聚礼开始时,不仅寺前广场已经全部被占满,就连与广场相连的便道上也全是参加聚礼的人,景象十分壮观,广场和便道上参加聚礼的人把小毯子铺在地上行礼时使用。主麻日的聚礼与每日5次的礼拜(即晨礼、响礼、哺礼、昏礼、宵礼)一样,是穆斯林的宗教必修功课。<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宁最好的牛肉面馆──震亚牛肉面</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京出发首批团员的第一顿晚餐──在成贵羊脖子用餐</b></div> 进藏的列车基本上是全封闭加压加氧列车,每节车厢的座位、卧铺和走道间都有供氧气孔。打开吸氧孔的外盖,插上乘务员发的透明导管,就可吸氧。本来一上车就可以和郑州上车的老师会和,但由于她在5号车厢,我们在13号车厢,中间隔了人很多的硬座车厢,很难穿过,所以只有等到了目的地拉萨站再会和了。在车上睡了一夜后,第二天早上醒来,每节车厢端头制氧机数显屏上的海拔高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快到唐古拉山口时,数显屏前围满了人,大家看着数显屏显示的海拔高度在一点点增加,由于列车在唐古拉山口站不停,我光顾着看显示屏了,没有拍到唐古拉山口的站牌,幸好同车厢的一对小夫妻抢下了唐古拉山口的站牌,给我们分享了站牌的图片。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铁路海拔5072米。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世界铁路第一高站。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如果下车的话,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火车于下午16:15提前8分钟到达拉萨,与郑州上车的老师在出站口会和后,走出站前广场,见到了来接我们的司机兼导游陈师傅。一上车就给我们首批团员送了哈达、转经筒和装帧精美的藏地游玩全攻略──行者,当晚住在色拉南路的阿日酒店。<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车厢上关注的焦点──制氧机数显屏</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世界铁路第一高站──唐古拉山口站</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首批团员会和地──拉萨火车站</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西藏的坐骑──福特商务车</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拉萨的驻地──阿日酒店</b></div> <h1><b>Day-1 पहलेदिन</b></h1><div> 旅途奔波的劳累加上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大家都起的比较晚,尤其是山东来的大姐,她在团里年龄最大,高反最为严重,不仅头痛而且呕吐,早饭都没有吃,我们其他人吃过早饭后就直接步行去八廓街,经过小昭寺后先到了位于八廓街北侧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了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冲赛康──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b></div></div>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围绕大昭寺的一条环形街道,它是整个拉萨老城区典型的藏式建筑的代表,也是拉萨古城的代表。从商业意义上来说,八廓街是一间间商业铺面及一排排堆满藏族工艺品、纪念品的货架;从藏族人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条转经的环形路,每天不在此转经,就像某种任务没有完成一样;而在旅游者眼里,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地毯、藏刀、卡垫、围裙、民族服装、民族鞋帽、金银首饰,及各种传统手工艺品,还可看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以各种方式与藏族商人砍价,同时还可体验到典型的藏族生活。<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致命诱惑──八廓街</b></div> 来到八廓街,玛吉阿米西藏风情餐吧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相传(仅仅是相传哈)就是当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玛吉阿米西藏风情餐吧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餐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我们看二楼已经没有空座位,就到了三楼,三楼座位基本都是空的,但环境与比二楼没法比,就又折返到二楼,与北京来的一对小夫妻拼的座位,一人点了一杯咖啡体味300多年前仓央嘉措美丽的遗梦。<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未嫁娇娘──玛吉阿米风情餐吧</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见与不见──玛吉阿米风情餐吧内的饰物</b></div> 从玛吉阿米回到酒店与我们的第二批团员会和并吃过午饭后,我们到了西藏唯一一座财神庙,说叫财神庙,供奉的并不是财神,而是扎基拉姆神。传说扎基拉姆神在每周一、三、五比较清醒,其余时间则比较糊涂,其中周一求健康最灵,周三求财最有效,周五求平安最好。一般周三是扎基寺最为热闹的时候,求财者络绎不绝。扎基拉姆神嗜酒,所以求拜者大多提着白酒前往,而且一定得赶早,不然前面人敬酒太多,拉姆财神又该糊涂啦。<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财神庙──扎基寺</b></div> 全团的第一顿晚餐选在了拉木民间藏餐屋,是一个藏式小花园,里面的花花草草布置得很漂亮,有点儿老北京四合院的感觉,亲切!服务员都是藏族姑娘,我们来到了餐厅二楼的一个包间里,掀开藏帘,一张方桌,周围三边是坐塌,藏族花纹的毯子等元素就构成了浓浓的藏族餐厅的风情。我们点了藏式火锅,并配以藏香羊肉、糌粑、血肠、凉皮、包子、人参果饭、酥油茶、奶茶等,一次很好的享受。<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团和导游陈师傅的第一顿晚餐──拉木民间藏餐屋</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画的环境──拉木民间藏餐屋小花园</b></div> 吃过晚饭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到布达拉宫拍夜景,先到布宫最佳拍摄地药王山观景台,我们到时已经有太多拿着长枪短炮的人聚集在那里,可以不断地听到快门按下的声音。夜幕中,布宫雄伟壮观,白红色彩特别分明,更显这座宫殿的神秘。而后从药王山到了布宫广场,进一步从正面领略布宫风采。<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殿侧面──从药王山看布达拉宫夜景</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殿正面──从广场看布达拉宫夜景</b></div> <h1><b>Day-2 अगलेदिन</b></h1> 今天起了个大早,因为要到布宫去看日出,还是最佳观景点──药王山观景台,我们到时依然是有很多人已经守候在那里占据了最佳拍摄点,但实际看到的日出还是有点小失望,也许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吧,觉得应该是红彤彤的日出,幸好有布宫映衬着,要不就是个十分普通的日出。<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殿清晨──从药王山看日出</b></div> 上午的行程是参观布宫,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达赖喇嘛的冬宫──布宫白宫</b></div> 布达拉宫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布达拉宫由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组成。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地方,红宫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拥有大量的雕塑、壁画;珍藏有经书2500余卷,尤其是精刻藏文大藏经、用金粉誉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等,均是稀世之宝;文物中还有皇帝册封历辈达赖的金册、金印。<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藏绘画艺术的宝库──布宫壁画</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布宫眺望日光城──拉萨</b></div> 游览完布宫后导游带我们去办边防证,原来边防证由导游代办即可,不需要本人去,现在严格管理,必须要本人去核对身份才行,所以为了不耽误在藏区的时间,出发前在居住地办理为好。<div> 办好边防证后去了大昭寺,大昭寺坐落在古城中心八廓街。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在拉萨,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殿共有4层,大殿的一层供奉有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12岁释迦摩尼等身金佛。藏文史书记载,这尊佛像在释迦牟尼在世时已经塑成。因他是由佛祖亲自主持开光加持的,因此无比珍贵。所有的朝圣者无不以今生能够亲见、膜拜为最大的福报。终日缭绕的香火,长明的万盏酥油灯,记录下千年历史的同时,也记录着朝圣者永远不变虔诚的信仰。我们在大昭寺正好赶上了例行每周一到周六下午的辩经。在大昭寺看辩经,很多人会被僧人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激烈的提问语气所吸引。每次提问时,提问方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发出清脆的拍手声。这里寓意了文殊菩萨智慧就在身边,清脆的拍掌声敲醒人心中的慈悲和智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色圣殿──大昭寺</b></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金色的法轮和两只卧地仰视的金鹿,法轮代表佛教,金鹿代表虔诚的信徒。金鹿法轮,寓意“佛法如转轮,永不停息,释迦传法,众生皆听,佛法无边”。<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大昭寺藏传佛教的标志──金鹿法轮</b></div> 胜利幢也叫金幢、宝幢。原始古印度的一种军旗,是胜利凯旋时举起的旗帜。后被佛教引用于法事活动中,标志着佛法庄严,战胜邪恶蓬勃发展的意义。圆柱形胜利幢上披有层层叠叠飘锤的色彩缤纷的丝绸帐帷,并悬挂着众多珠宝。其底部饰有波浪形状飘扬的彩色丝绸帷帘,上半部饰有虎头帐帷,象征着佛陀战胜一切“嗔”与“蕴”。 胜利幢有佛法永固,事业有成的含义。<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佛陀战胜四魔的胜利象征──铜雕羹金胜利宝幢(胜利幢)</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藏佛学的特色──辩经</b></div> <h1><b>Day-3 तीसरेदिन </b></h1><div> 一大早我们从拉萨市区出发,沿318国道往林芝方向前行,行驶约60多公里下318国道3公里后抵达藏王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赤康村,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古时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赤康”翻译成汉语就是“一万”的意思,赤康村也被称为“万户府”。当时西藏曾被分为十三个万户,赤康村就是总管十三万户的万户长的驻锡地,后来为霍尔康家族所有。“霍尔”是藏族人对蒙古人的称呼,霍尔康家族这支蒙古血脉在200多年前迁移到今天的甲玛乡赤康村。藏王与为西藏和平解放及民主改革等做出重大贡献的阿沛·阿旺晋美是一个村庄的人,两家居住地大约隔一公里左右。<div>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著名的藏王,他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执政期间,他推广佛教,创制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度,并分别与唐朝和尼泊尔联姻。公元641年,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松赞干布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藏王出生地──松赞干布纪念馆</b></div><div><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掌管赤康村的家族──霍尔康庄园遗址</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霍尔康庄园内蒙古风格的建筑──卓贡桑杰翁灵塔</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深入了解藏王的故事──赤康村主管旅游的多吉先生介绍情况</b></div> 沿318国道继续前行约90公里,来到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这里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由于达到了5000米之上,同行的多少都有些高反症状,我自己是有一些头晕,但把注意力集中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时候,也就应对过去了。山口上的经幡迎风飘扬,据藏人的风俗,在山口,寺庙,岔路,湖边等各处悬挂经幡,让片片印着宗教图案和经文的布片随风飘扬,它能够将祈福、避邪的愿望随风传播到四面八方,使人的精神世界与神灵沟通,使过往众生得到神灵保佑。所以,当在藏区看见五彩的经幡飘扬的时候,就是有人在为你祈祷祝福了。<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到此一游──米拉山口留个影</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坚强与不屈──昂首挺立的牦牛雕像</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祈求神的庇佑──铺天盖地的五彩经幡迎风飘扬</b></div> 过了米拉山口沿318国道走到林芝下高速,再沿306省道共走300多公里到达我们今晚的驻地米林县南迦巴瓦大酒店。<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林芝的驻地──南迦巴瓦大酒店</b></div> <h1><b> Day-4 चौथेदिन</b></h1><div> 早上起床后走出酒店看到满天的白云,随即拍下分享到朋友圈,一个到过西藏的朋友马上在下面评论这么厚的云会影响看南迦巴瓦峰的,我内心也不禁多了些担忧,只能祈求各路神仙保佑了。我们沿雅鲁藏布江驱车前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途经过佛掌沙丘。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因形如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地貌景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劲风搬运工──佛掌沙丘</b></div> 离开佛掌沙丘后继续沿雅鲁藏布江前往大峡谷,进入景区后开始换乘景区的大巴车和导游,且从进到出就固定在这辆车上。景区有五处观景点,每个观景点规定了游览时间,到了时间,导游就催促游客上车,还是有点赶。其实,除了这五个固定观景点之外,还可以在车上观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风光,不过要找个靠窗的位置,方便拍照。雅鲁藏布大峡谷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可以隔着峡谷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人们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球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b></div> 一个观景点是情比石坚──是指一块巨石,从中间一分为二,夹缝中长着一株桃树,特别神奇。这还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传说桃树王寿多有两个女儿,同时爱上了历经千险来向父王讨求仙桃给母亲治病的阿尼达。当聪明善良的妹妹帮阿尼达讨得仙桃后,姐姐拉玛恼羞成怒,将妹妹连人和仙桃用巨石压着。千年过后,妹妹的灵魂与仙桃的生命力一起顶开了巨石,生根开花,期待着再次结出仙桃送给阿尼达,生命与爱情的力量和坚韧,鲜活可见。<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情比石坚──石缝中的桃花树</b></div> 最难忘的是南迦巴瓦峰观景台,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南迦巴瓦峰,据景区大巴导游介绍,90%的游客都见不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28位,目前还没有人征服过。 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南迦巴瓦峰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第一名。<div> 大巴终点站是直白村,直白村处于整个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咽喉位置,是峡谷里距离南迦巴瓦峰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在这里从山脚下仰望南迦巴瓦峰,风轻云淡时觉得它近在咫尺。<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直刺天空的长矛──南迦巴瓦峰</b></div></div> 离开大峡谷的下一站是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探寻我国现有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珞巴族,珞巴族在中国仅有2900人,印度控制区约有60万人。才召村是CCTV《第三极》和纪录片《喜马拉雅之灵》的拍摄地,我们首先到了事先联系好的阿旺家里,与珞巴人家进行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而后阿旺带我们去南召老村去看他们原来的居住环境,一路上鲜花盛开,大树参天,牛羊成群,也有不少枯死的树木不断映入眼帘,绝对的原生态,面对如此美景,我们忍不住问阿旺,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不开发啊,阿旺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我们要是开发,比边上的南伊沟要美得多,但我们不想开发,我们就是要保持住才召沟的原生态,不想开发后使他遭到破坏。我不禁暗自佩服,在当今这个年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年轻人,能有这个思想境界,将来的才召肯定会越来越好!晚饭时间,阿旺家人给我们准备了珞巴石锅鸡、藏香猪肉等款待我们,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珞巴文化,还品尝到了少有的美味。<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生态──才召沟原始森林</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昔日才召──老村的房子已经破败</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够范儿──队长穿上了民族服装</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民族服装──穿上珞巴族服装的队友走在去往老才召村的路上</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才召的希望──阿旺(右二)在才召沟与我们合影</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零距离接触──与珞巴族人家合影</b></div> <h1><b>Day-5 पांचवेंदिन </b></h1><div> 早上继续探访才召村,才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波儿亲自接待了我们,并在中国唯一的珞巴族民俗博物馆,给我们介绍珞巴文化。从达波儿主任的介绍得知,珞巴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优秀传统文化均为世代以口相传。珞巴服饰、珞巴织布珞巴竹编技术等已分别被列为全国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深入了解珞巴族文化──才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波尔亲自介绍</b></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今日才召──村委会</b></div> 离开才召村,我们沿着306省道前往藏文名的发源地──泽当,在距米林县城约90公里处,卧龙镇甲格村与日旭村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边,狭长的河滩上,密集地散布着一片奇异的石头群。石群大多呈深灰色,有些石头呈银灰色。江崖边横卧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描红的“卧龙奇石”四个大字。江滩上奇石千姿百态,奇石上还活跃着几只喜山岩蜥,为鬣蜥科岩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喜山鬣蜥,主要栖息于岩石间,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395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克什米尔。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形态各异──卧龙奇石</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景──雅江、奇石、雪山、蓝天、白云</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顽强的生命力──喜山蜥蜴</b></div> <div> 306省道两边经常有成群的猴子出没,因为队里有队友以前有被猴子袭击的经历,我们一直比较谨慎,尽量避免正面接触。再次遇到路边的一群猴时,我们下停车子,打开车门,人都没敢下车,只是喂了较近几只猴子一些食品,突然一块半块砖大的石头砸到了车前,原来是山上的猴子抛下的,不知道它是与接受我们食品的猴子有仇还是怪我们偏心没有给它食品,不过万幸,没有砸到人和车子,虚惊一场。</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306省道边──猴子要照个标准像</b></div></b> 再往前行,先后经过了朗县朋仁曲德寺和冲康庄园──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出生地。冲康庄园位于朗县朗镇冲康村,背靠象山脚下,面向雅鲁藏布江。正对面有一座紧邻雅江而形似元宝的山峰,被称为金元宝山,而背面还有一座山叫做撒玛布日,在当初修建庄园时从此山顶上取硬粘土,土色显红色,故取其山名为红土山,这一地形也是当初寻找转世灵童的祥兆。<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门──朗县朋仁曲德寺</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冲康庄园──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出生地</b></div> 从冲康庄园沿306省道前行约150公里到达今晚驻地山南泽当镇华新商务酒店。<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山南泽当的驻地──华新商务酒店</b></div> <h1><b>Day-6 छठेदिन</b></h1> 早上沿202省道前行13公里,到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位于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日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雍布拉康的最高处是一座塔楼,据传文成公主入藏的第一个夏天曾在此居住。站在塔楼向四周望去,一派诱人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雍布拉康有西藏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赞普、第一本经书、第一个村庄、第一块国王御用农田等。 离开雍布拉康沿202省道走200多公里的路程前往错那,有“情歌活佛”之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这里,也为这个地方带来一抹忧伤的浪漫。在距县城36公里的地方经过拿日雍措,它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总面积58.33平方公里,拿日雍措藏语意为“湖的前面”。<div> 午饭时间我们到了错那县城,从路边的标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可以看出,和珞巴族的阿旺一样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们在县检察院边上的老成都世纪鲜用过午餐后,接上错那县旅游局局长普布卓玛一同前往我们的目的地麻玛乡,带着我们去探寻门巴秘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湖的前面──拿日雍措</b></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情歌活佛”的故乡──错那县城</b></div> 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到了勒布沟,勒布沟位于错那县城南30公里,一路上有数不清的盘山弯路,但海拔从错那的4300米到勒布沟的2400多米,所有人都告别了高原反应。先去参观了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在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西藏军分区在旧址位置组成了“指挥所”,简称“张指”,成员有西藏军分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等人,主要负责作为主战场的中印边境东段达望方向战役的指挥,张国华将军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克节朗战役首战的胜利。<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通往勒布沟──盘山弯路</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b></div> 追忆英雄的战绩后我们来到了野狼谷,由于是新开发的景区,我们到时还不收门票呢,所以基本是原生态,布满了青苔的石阶小路、湿润的泥土、或伫立或倒卧的参天古树、溪流、满山的杜鹃花,没有任何外界的打扰和约束,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山谷之中,展现着自我的恣意洒脱和随性逍遥,具有十足的“野”性,难怪叫它野狼谷。<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野狼谷──溪流</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野狼谷──杜鹃花</b></div> 晚上我们到了生态边陲门隅·仓央嘉措故里──麻玛门巴族乡,当晚正好赶上乡里放露天电影,乡里的夜景灯光也是不错的。<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丰富的文化生活──村民们在看露天电影</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夜景──麻玛门巴族乡</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门巴族的驻地──康诺农家乐</b></div> <h1><b>Day-7 सातवेंदिन</b></h1> 清晨醒来,看窗外在下着小雨,山间布满了云雾,麻玛乡的清晨宛若仙境一般。<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间仙境──清晨的麻玛门巴族乡云雾缭绕</b></div> 一早驱车前往麻玛乡边上的波布拉康,它建于15世纪中期,在一块大石之上,门巴人认为这块石头是从西方的灵山飞过来的,波布拉康是仓央嘉措在家乡的行宫。<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仓央加措在家乡的行宫──波布拉康</b></div> 位于麻玛门巴民族乡到勒门巴民族乡途中的岗亭瀑布,是有名的三叠垂帘瀑布,距离勒门巴民族乡2公里处。岗亭瀑布是垂直型瀑布,在570米落差内形成奇特的三叠瀑布,其中,最小落差也有70米,它以其三叠瀑、三叠潭(泉)为重要特征和独到之处。<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叠垂帘──岗亭瀑布</b></div> 离开岗亭瀑布前又到了距离勒门巴民族乡乡政府驻地约4公路森木扎景点,这里林木葱郁,时有野生猕猴纵跃。当站在山上往上看,会见到一条从天而降的飞瀑,每当有阳光照射瀑布的时候,这里会出现一道或几道水幕彩虹,可看到五彩斑斓的酥油灯。传说,只有运气非常好的人和有佛缘的人才能看到。在瀑布的下面,就是莲花生大师当年修行的洞。相传,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播佛法时曾来到这里,看见森木扎有一个作恶的魔女,莲花生大师用法力将她镇压与此。在岩石的下方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莲花生大师镇压降服的倒地的魔女和躺着的骨架,骨架上有一道裂痕,是当年莲花生大师降服女魔时的刀痕。这里至今还有自然形成的石狗、石蛇、石马、柱马石、喂马槽、吉祥八宝图、万佛潮宗石、莲花生大师八岁脚印、三尊佛像石、袈裟、文殊菩萨宝剑等圣迹深厚的藏文化赋予了扎木森更神奇的色彩。<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莲花生大师修行洞位于其下──森木扎瀑布</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沧桑和厚重──扎木森布满青苔的树木</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随处可见──玛尼堆</b></div> 从扎木森回到麻玛乡后,萨玛酒歌传承人次仁群宗又为我们表演了萨玛酒歌。作为地道的门巴族人,次仁群宗从小就从父辈那里耳濡目染地学会了萨玛酒歌,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酒歌传承人。萨玛酒歌是在门巴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抒情歌曲,是一种自由演唱的助兴式酒歌,也是门巴族民歌中一个主要的诗体。最初只限在喜庆酒宴上演唱,随着生产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地被门巴族人们传唱。集会、分离、欢聚、婚宴、劳动时都可以唱,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以酒伴唱,故而得名萨玛酒歌。<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酒歌传承人──次仁群宗</b></div> 麻玛乡“木碗之乡”门巴木碗制作艺人嘎玛次仁为我们现场演示了门巴木碗的制作过程,木碗是用用质地坚硬的桐树、桑树或桦树的树干、树节或树疙瘩做原料,经过切削刮制而成,不变形、不褪色、不易碎,用它盛酒或酥油茶,还有一股特有的香味。精细的木碗,要经过选料、水煮、阴干、制作、打磨、上漆、烤晒、再上漆和再烤晒等多道工序,纹路清晰,厚薄均匀,色彩鲜红,令人爱不释手。<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木碗制作演示──嘎玛次仁</b></div> 离开麻玛乡,我们又到了位于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所在地的天然古沙棘林,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据说旧时噶厦政府就曾派出看护员专门照看这片沙棘林,乡里也雇佣了一些当地群众来保护这片千年古林。离开沙棘林我们沿202省道走200多公里回到泽当,还是入住华新商务酒店。<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活化石──千年古沙棘林</b></div> <h1><b>Day-8 आठवेंदिन</b></h1> 一早我们驱车前往位于泽当正南6.5公里处的昌珠寺,它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佛殿,始建于公元641年,寺内珍藏有丰富的稀世珍宝和历史文物,其中以“珍珠唐卡”──“观音憩息图”最为精美绝伦。整个唐卡长2米,宽1.2米,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两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珊瑚4.1两(计1997颗),黄金15.5克。相传这里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宫。<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昌珠寺大殿飞檐──鳌头</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昌珠寺回廊柱子──精美绘画</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昌珠寺信徒──磕长头以石子计数</b></div> 从昌珠寺驱车沿101省道30多公里到朗赛林庄园,它被誉为“西藏农奴社会的缩影”,修建公用了26年。它是西藏王侯的奢华与农奴的悲惨为一体,监狱、窝棚、马厩、粮仓、佛堂、暗道、防御墙、护城河等一应俱全,设计之巧妙,技艺之精湛,让人瞠目结舌。在庄园的外围,有双重围墙和护城河,在内围墙四角上,建有守望的碉楼,在内墙与外围墙之间,还开筑了一条宽5米的护城河,当年的朗赛林庄园真是固若金汤。<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藏贵族的旷世庄园──朗赛林庄园</b></div> 从朗赛林庄园驱车沿101省道20多公里到敏珠林寺,它是宁玛派的三大寺院之一,由伏藏大师德达岭巴吉美多杰创建。主殿祖拉康墙壁上绘有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的佛像,门廊上绘有轮回图、极乐世界、四大天王等宗教壁画。该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书法优美著称。僧人可以娶妻生子,而且在寺主的继承上,并不完全限定在父子的血统关系上,女婿也可以继承岳父做寺主。<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宁玛派的三大寺院之一──敏珠林寺</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课铃”──敏珠林寺值班僧人吹海螺召集僧人们去诵经</b></div> 从敏珠林寺驱车沿101省道转307省道共120多公里到羊卓雍措,它是一个高原上的堰塞湖,海拔4441米,面积67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50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与纳木措和玛旁雍措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生活在湖边的人们用“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羊群”来赞美它。<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羊卓雍措──轻轻掬一捧这最神圣最纯洁的水来沾其圣泽</b></div> 从羊卓雍措驱车沿307省道转318国道约80公里到达拉萨,这时已是晚饭时间,我们慕名直接去了位于拉萨市青年路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社新楼五层的老鱼饭局,老鱼饭局的订餐名片上这样写道:“如果你觉得老鱼饭局的饭菜、环境都不错,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因为老鱼饭局的座位实在有限;如果您认为老鱼饭局一般般,那一定要告诉朋友,叫大家别来抢座位啦!你懂得……”,在老鱼饭局除享用美食外,这里也确实是观看布达拉宫很好的位置,大家纷纷用相机、手机拍下了夜幕下的布达拉宫,老鱼饭局确实是一家看得见布达拉宫的餐馆。在老鱼饭局用完晚餐,我们就赶到了西藏最后一晚的驻地拉萨帝人宾馆。<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鱼饭局座位上拍摄──夜幕下的布达拉宫</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西藏最后一晚的驻地──帝人宾馆</b></div> <h1><b>Day-9 नौवेंदिन</b></h1> 今天是在拉萨也是在西藏的最后一天,回程我们分成了三批,第一批我和河北的老师吃过早饭直奔机场,她回河北,我回北京,第二批一人乘飞机回京,第三批剩下的7人乘火车回北京,两个山东的姐妹到了北京还要换乘火车到威海。十个陌生人,因为缘分聚合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天(算上路途),与陌生人一起旅行,考验的是适应别人的能力,完全跟自己不同的人,在了解之后其实也颇为有趣,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他的精彩。十多天里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亲(最后形同兄弟姐妹),到了分别的时刻,真的是莫名的伤感。一个人一动情就弱势了,但一个人不动情,那活着的意义又何在!<div> 这次西藏之行,洁白的祥云,美丽的雪山,清澈的湖水,金碧辉煌的寺庙,虔诚的朝拜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还有太多诸如珠峰大本营、绒布冰川、纳木措、藏北草原......想去这次又未能去的地方,也算给下次再来西藏一个理由吧,希望下次在西藏能见到你。</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