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蛋大战”遇见不一样的“粽子节”

双鱼

<h3>"撞蛋"迎端午,与"粽"不同 &nbsp;</h3><h3>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我国各地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撞蛋等风俗。用彩色网袋将煮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一(8)中队于5月26日(本周五),开展别开生面的端午节"撞蛋"评"蛋王"活动。 </h3> <h3>平平安安</h3> <h3>端午节挂葫芦:因为葫芦是&quot;福禄&quot;的谐音。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quot;五毒&quot;图案,称为&quot;葫芦花&quot;!</h3> <h3>葫芦有&quot;福禄&quot;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h3> <h3>活动一:端午节的来历</h3><h3>  端午节的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的习俗!</h3> <h3>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h3><h3>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h3><h3>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h3> <h3>荷包带起来!</h3> <h3>兄弟们一起带荷包!</h3> <h3>活动二:端午绘制彩蛋</h3><h3>在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述:&quot;浸鸭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quot;说的就是咸鸭蛋。咸蛋彩绘也是端午习俗之一!不过,这次我们请来了各种&quot;蛋&quot;:鸡蛋、鸭蛋、鹅蛋……</h3> <h3>各种蛋</h3> <h3>这个蛋绘制的是不是很Q?是不是很萌?是不是很酷呢?</h3> <h3>鹅蛋,鸭蛋,鸡蛋!</h3> <h3>彩蛋绘画&quot;蛋王&quot;</h3> <h3>活动三:"撞蛋"迎端午</h3><h3>游戏规则:煮鸡蛋有煮鸡蛋的学问,撞鸡蛋有撞鸡蛋的技巧。全班分8组,每组六人;小组先比,小组的胜者进入预赛;预赛再分四组,每组的胜者进入半决赛,最后决赛。同学们带上自己的"蛋器",到学校里跟同学们进行一场"蛋战"较量,看看谁能成为班级的"撞蛋王"!<br /></h3> <h3>比赛开始</h3> <h3>看看多认真!</h3> <h3>眉开眼笑!</h3> <h3>我们比一比谁的蛋最厉害</h3> <h3>第一次比拼的获胜者!</h3> <h3>继续比起来!</h3> <h3>狭路相逢勇者胜</h3> <h3>巾帼不让须眉</h3> <h3>煮蛋小窍门:鸡蛋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一分钟后,用小火将水烧开(这是为了防止蛋壳爆裂),然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将蛋取出自然冷却,或放在凉开水中降温半分钟(这样容易剥皮)。<br /></h3> <h3>小妙招,巧方法!</h3> <h3>一家人在一起</h3> <h3>撞蛋技巧:要挑小头比较尖锐的那一边去撞,从角度来说,不要对准对方鸡蛋的正中处,稍微侧一点。因为正中处的承受力比较大,侧面相对脆弱。还可在蛋上涂一点蜡烛,增加打滑的可能,可提高获胜率。</h3> <h3>第二次比拼获胜者</h3> <h3>&quot;撞蛋&quot;前三甲</h3> <h3>冠亚军决赛</h3> <h3>我们的"蛋王"</h3> <h3>"撞蛋"迎端午本真想法:</h3><h3>1.小游戏中有人生的大道理,希望孩子们在"撞蛋"游戏中不仅获得欢乐,也学会接受失败。</h3><h3>2.希望孩子们在"撞蛋"游戏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使传统文化植根于孩子的幼小心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h3> <h3>活动四:与"粽"不同</h3><h3><br /></h3><h3>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h3><h3>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h3> <h3>香香甜甜,甜甜蜜蜜</h3> <h3>发自内心的笑容</h3> <h3>吃的乐不思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