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碧色寨火车站位于云南省蒙自县城北面10公里的草坝镇碧色寨村山梁上,居犁耙山东麓。宣统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车站。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滇越铁路滇段一个大站。民国10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终端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后成为个碧石铁路的终端站,也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换装站,米轨与寸轨在这里交汇换装,碧色寨车站曾经"繁荣"一时。</h3><div> 碧色寨车站,占地2平方公里,现在还保存原貌,整个车站都属保护范围。碧色寨车站站房,位于车站北端,东西向,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红瓦黄墙,一楼一底。是我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好,风格独具特色,在中国铁路史上实属罕见,是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br></div> <h3> 碧色寨车站今为昆河线上一小站,1987年12月21日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她不只是一个火车站,还是一个村庄,卧在山脚,面对着碧波荡漾的长桥海。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叫做"坡心",因地处半山而得名,后滇越铁路通车至此设立火车站,一名法国驻蒙自官员发现了她依山面海的美景,从而更名碧色寨。</h3> <h3>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铁路线上的一个特等站,迅速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从1910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运输出国的大锡、皮毛和大米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艳羡地将其称作“小巴黎”。</h3> <h3> 两条铁路改变了碧色寨的命运,一条是滇越铁路,另一条是"个碧石"寸轨铁路。碧色寨作为滇越铁路上的特等站交汇点,迅速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碧色寨是一个车站,一个村庄,还是一个辉煌。她的辉煌无论是蒙自枢纽位置的折射,还是那段历史,都不可磨灭。清宣统元年(1909)至宣统二年(1910),蒙自海关分关和邮电分局在碧色寨设立之后,中外商号,洋行纷纷在碧色寨设立商号,主要有中国商人经营的大通公司,法国商人经营的加波公司,美国商人经营的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代办处,希腊商人经营的哥胪士酒店,越南商人经营的咖啡店等。商贾云集的碧色寨,在酒店,茶楼,咖啡馆里,或喝着洋酒,或品茗,或抿着香浓的咖啡,不同语言,口音加上各种手势,谈笑间就可成交一笔利润不菲的生意。</h3> <h3>一个阳光的午后,一处遗忘的法式老火车站。这个距离昆明两百公里的火车站,作为滇越铁路上中国国内唯一一个特等小站,如今只有那口掉了指针的时钟依旧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来自遥远巴黎,记述着20世纪初蒙自商业的辉煌时代。</h3> <h3>蒙自是云南近代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碧色寨所处的是滇越铁路的中心地段,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h3> <h3>碧色寨车站的水塔。水塔脚底的一个换水筒上,用法文刻的字母依旧清晰可见。</h3> <h3>这栋房屋是当时碧色寨的第一栋瓦房建筑,建于1902年,也叫工兴房。1905年滇越铁路滇段芷村至碧色寨开工时,碧色寨工程指挥所就设于此。</h3> <h3>一位村民收藏的沙腊树,制作木雕的上好木料。</h3> <h3>一些房屋已经破败不堪。</h3> <h3>这些房子许多都是当年员工的宿舍,工作室等。还有几个是邮局,酒店。今天这里依旧还有人在经营酒店。</h3> <h3>住在这里的老人在做手工。</h3> <h3>站台上的小吃摊,特色小吃好吃不贵。</h3> <h3>休闲的老人</h3> <h3>在站房门前,有1903—1909年施工时,法国工程师尼佛里士留下刻有法文的北回归线标记;站前所挂三面钟,均为巴黎制造。这个车站也是云南护国运动的见证者。1915年,蔡锷经台湾,香港,越南,乘火车回云南指挥护国讨袁,在碧色寨火车站遭袁世凯派出的杀手刺杀未遂,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随后驻蒙自国民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团长朱德率共和派官兵从碧色寨乘火车赴昆明参加了护国起义。抗战期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从香港乘船到越南,转火车达到碧色寨,进入蒙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等文化大师云集蒙自。</h3> <h3>你踩到北回归线的标记了😁</h3> <h3>北回归线的标记。</h3> <h3>一把锁头,锁住的是历史么😄</h3> <h3>据说蔡锷将军当年在京城名妓小凤仙的帮助下逃离北京,就是沿着滇越铁路回昆明,举起护国讨袁大旗的。列车在返昆途中,曾在碧色寨停靠,袁世凯命蒙自爪牙冒充当地绅商代表,以敬酒的名义,暗杀蔡锷,结果蔡锷将军的贴身副官下车答谢,被刺身亡,列车急忙启动,驶离碧色寨。这段故事,又为碧色寨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h3> <h3>冯小刚的剧组正在搭建外景。据说要在此地拍电影。</h3> <h3>跟这两个人聊天才知道他们是在这里搭外景的美工师,一个来自山东,另一个来自江苏。一直跟着剧组天南地北的到处走,免费的旅游,叫我好生羡慕😄😄😄。</h3> <h3>滇越铁路帮办房。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滇越铁路帮办住所。1941年法国帮办撤走,该房由昆明铁路工区长居住,20世纪50年代用作碧色寨铁路公安分局住所。</h3> <h3>房屋保存完好,却空无一人。</h3> <h3>只有几颗盛开的桃花,默默地绽放。</h3> <h3>当年的邮政车</h3> <h3>当年的火车头,现在成为游客拍照的道具了。</h3> <h3>站在火车头上留影的大连女孩。</h3> <h3>个碧石寸轨铁路碧色寨车站站房。个碧石寸轨铁路是我国最早的一条民营铁路。1915年5月开工,1936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历时21年零5个月。米轨与寸轨奇妙的交汇换装,在世界铁路史上实属罕见,凝聚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复兴的梦想。个碧石铁路的诞生与结束充溢着民族责任感和建设乡帮的深厚情结。</h3> <h3>当年的行李房。</h3> <h3>依旧伫立的路牌。</h3> <h3>个碧石铁路寸轨机车库。虽然与滇越铁路联轨,个碧石铁路机车库内却少了些“洋”味,当时除了国内尚不能生产的机车是进口的,43节客车厢全部购于上海扬子工厂,钢轨大部分购自汉阳钢铁厂。</h3> <h3>1940年9月12日,为了防止日本人利用滇越铁路从越南入侵云南,政府下令炸毁了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拆除从河口到碧色寨177千米铁轨。滇越铁路中断,致使碧色寨的对外贸易完全停止,碧色寨也就开始衰落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虽然逐步修复了碧色寨至河口的铁路,但由于外贸运输量和客流量大降,仓储转运公司纷纷停业,车站和集市越来越冷清了。</h3> <h3>1959年,因蒙自至碧色寨的客货运都严重不足,全国又在大炼钢铁,于是,蒙自至碧色寨的铁轨被拆除。从此,碧色寨已不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交汇的枢纽站了,她由一个赫赫有名的特等站一下子降为一个只有慢车和货车才停靠两三分钟的四等小站。</h3> <h3>碧色寨火车站是20世纪初蒙自商业辉煌时代的见证。这座历经百年的小火车站,至今仍然可以使用。说起她的历史,漫长而几经曲折,如这古老的铁轨在蓝天下蜿蜒伸向大山深处。</h3> <h3>那个叫碧色寨的小村庄,现在也如同她当初般平静安详。小站周围建筑的加起来,还是组成那个浪漫优美的名字——碧色寨,一个将作为历史和回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记忆中。</h3> <h3>碧色寨,记载着中国革命和民族崛起的历史,她承载着一部中国工业文明的发端史,铁路文化,飞虎队文化,马帮文化,商贾文化,护国运动和西南联大的光辉历史在这里交融,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乐章。</h3> <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眼睛更宽广的世界。人生总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瞧夫和你边走边拍。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