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大洲四大洋中有两怪:南极洲和北冰洋。这俩地方看上去一样都是冰雪,但一个是洲一个是洋,时常让刚学地理的同学混淆。那么打个简单直观的比方来理解两者的不同:假设两处的冰雪全部融化,南极将会露出陆地,而北极则会变成汪洋大海。如今,这个比方的北极部分就快要变成严重的事实——北极可能真的要露出其大洋的原型给我们看看了。在过完如履薄冰的2016年后,未来不远处某一年的夏天,北冰洋里持续存在了300万年的海冰可能就要融化殆尽了。<div><br></div><div><br><div> 下面,让我们跟着北极科考团的脚步来看看北冰洋近期的一年四季。</div><div><br></div></div> <b>冬季(10月底-3月初,极夜)</b><div><br></div><div><br><div> 地球最北的科考小镇——新奥尔松——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德岛。这个小镇的太阳每年10月最后一个星期落下后便不会再升起,直至次年2月。在这里,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做出了对北极的观测和研究。</div><div><br></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中国政府于1925年签署了由海牙国际法院主持的《斯瓦尔巴德条约》,因此中国的考察团也有权在那里进行正常的科学和生产活动。我国在北极的科学考察站叫黄河站,于2004年7月28日在新奥尔松建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历史上,北冰洋的冰在夏季可以保持5米的厚度,然后在每一年的冬天还会变得更厚,但这一点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夏季,北冰洋的冰越来越薄,而冬天冰的增速也越来越慢。</font></h3> 最近,德国科学家研究出的一手资料告诉我们,2016年10月,卫星上显示被冰雪100%覆盖的地方其实最多都是些碎冰。即使那些地方真的是整块冰,也是可以透过冰看到海的薄冰。由于卫星太高了,所以卫星拍到的图片并不能显示这些碎冰,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出的数据都大大低估了北冰洋的融化程度。现在的气候模型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到科学家们在北极圈内观测到的冰雪融化情况,现在的情况是其预测的30年后的情况。<div><br></div><div><br><div> 然而这种如履薄冰的现象过了一个冬天并没有好转。</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6年11月和12月,北极地区袭来了一股热浪,使有些地方的温度高达-7°C,比过去30年同一时间的平均气温高了15°C。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采集到的卫星数据显示,这个冬天北冰洋里的冰长速慢得像蜗牛在爬,而11月底和12月的时候,有两次数据显示冰盖面积甚至还缩小了。2017年2月,北极的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上。</div><div><br></div><div><br></div><div> 每年3月,北极的冰盖面积达到最大,然后随着天气变暖而缩小。在经历了一冬天的热浪之后,2017年3月7日,北冰洋冰盖面积达到了这一年的最大,却是自有卫星记录来的38年中的最小,总面积约为1442万平方千米。</div><div> </div><div><br></div><div> 又薄又破碎的冰几乎不可能在夏季生存,更不可能变成多年冰。30年前,冬季冰盖面积最大时45%都是多年冰,而2016年3月只有22%是多年冰。2017年的数据还没有计算出来,但是也会是非常极端的。</div><div><br></div></div> <b>春季(3月初-5月)</b><div><br></div><div><br><div> 北极其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春、夏、秋。事实上北极点半年是极昼,半年是极夜,北极圈内其他地方也随着纬度变化而有着不同程度的极昼和极夜。春天的定义,可以说就是阳光的回归,万物的复苏。</div><div><br></div><div><br></div><div> 阳光的回归给北极带来了一系列事件。热辐射温暖了大气,开始融化冰雪。漂浮的冰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海洋表面也开始回暖。在冰雪覆盖的大洋之下,一个特殊的食物链蠢蠢欲动:当阳光照进大海里,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海藻开始生长,微小的甲壳类生物吃掉这些海藻,同时小鱼吃掉这些微小的甲壳类生物。洋面上,从冬眠中醒过来的北极熊捕猎着海豹,而鲸鱼在越来越大的冰块间隙中游弋。</div><div><br></div></div> <div> 北极圈以外的地方也受到了北极回暖的影响:由于像反光镜一样的北极冰雪的融化,地球将持续升温。白色的冰雪通常可以将85%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而深色的大海只能反射10%。据科学家的研究,和1979年的数据相比,现在北极每平方米每秒钟多吸收6.4焦耳的太阳热量。这些热量对地球变暖的影响相当于全球二氧化碳效应的25%。这是北极地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平均气温升速是全球的两倍以上的主要原因。</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div><div> 更严重的是,正在消失的并不只是海冰,陆地上覆盖的冰雪也在消失,而裸露的冻土只能反射20%的太阳辐射。接下来进入夏季,将露出更多深蓝的大海和灰黄的冻土。</div><div><br></div> <b>夏季(5月-9月初,极昼)</b><div><br></div><div><br><div> 这些年的夏季,北极变得更加绿意盎然且生机勃勃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6年6月和1979年6月相比,北极平均冰雪覆盖面积下降了58%,更长时间地露出了更多冻土。这些冻土上长出了绿色的生命。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霍华德•爱普斯坦测量,1982年至今北极的植物量增长了20%。木本灌木蔓延开来,尤其是一些北极特有的植物都放肆向南生长,例如说驯鹿的重要食物——北极地衣。</div><div><br></div></div> 从某些方面来看,绿色的冻土也是件好事。它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对抗一下全球变暖。但是,许多人预测这点微不足道的对抗很快就会被裸露的冻土和海底沉积物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淹没。冰封的北极封住了15万吨有机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两倍。这些有机碳如果直接喷射到大气中,可以使整个地球温度升高1°C或者更多。<div><br></div><div><br><div> 海岸线同样发生了变化,海浪不断地拍打着以前曾被冰保护着的土地。位于北冰洋边缘的波弗特海这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较以往高于两倍的海浪冲蚀率,其海岸线平均每年退后了14米。</div><div><br></div><div><br></div><div> 近几年夏天,我们还可以在位于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楚科奇海海岸线上看到大量海象,这是由于它们以前猎食和休息用的海冰都不见了,累的时候它们只好来陆地上喘口气。这一新行为已经导致海象居住环境过于拥挤,以及食物短缺,而这些对于新生小海象来说是致命的。</div><div><br></div></div> 被融冰暖水改变的不止是海象等动物的行为,还有生物量。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2016年,欧洲西北角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巴伦支海域内的生物量比2003年到2015年的年平均生物量高出19%。而由于融冰带来了更广阔的水域,在海洋生物链的最底层,浮游生物量2016年比1998年增加了20%。<div><br></div><div><br><div> 此外,受到更多食物和温暖海水的引诱,大西洋的生物开始北移。北极的主要经济鱼类是北极鳕鱼,而科学家在最近的探索中发现,在离北极点仅100千米的北纬85°海域里出现了本来只生活在北大西洋的黑线鳕鱼物种,这种鳕鱼一般不会在斯瓦尔巴群岛(北纬74°~81°间)以北的地方出现。除了黑线鳕鱼,其他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鳕鱼也进入了北极圈。科学家们担心这些北极的“外来客”会驱逐或者杀死“原住民”,而外来的虎鲸已经出没在加拿大北部的群岛海域,猎杀着当地的角鲸。</div><div><br></div></div> <b>秋季(9月初-10月底)</b><div><br></div><div><br><div> 从冰量的角度来看,北极的秋季和夏季其实是分不开的。在寒流来袭、阳光告别北极之前,北极的冰雪量都比较少。而秋季到来时,北极圈内和别处一样,散发着果实成熟的味道,鱼儿和鸟儿南迁,其他动物也开始为过冬做准备。</div><div><br></div><div><br></div><div> 标志秋天的9月是北极的一年中第二个转折点——这是冰盖面积最小的时候,然而不久的将来北极冰盖将成为历史。</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6年9月,北冰洋的冰盖只有414万平方千米大小,和2007年一样是记录中第二小的。而这几年来冰盖面积的下降趋势几乎已成定局,最悲观的气象学家认为,北极无冰的夏天可能就是今年或明年的事了(科学界普遍认同的北极“无冰”定义为加拿大北部群岛海岸线以及岛上可以有100万平方千米的冰,这些地方是冰最厚的地方)。乐观一点的科学界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这么高,北冰洋的第一个无冰的夏天也会是15~36年以后,而如果我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个时间可能会再推迟10年。</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新北极成形的前兆——一个没有冰的北冰洋,并且周围的陆地也不再被冰雪覆盖。新北极就像冰盖下的一个小婴儿,不断地在胎中踢打着冰盖,想要破冰而出。好在更冷的南极被厚达数千米的冰盖覆盖,我们暂时不用担心南极破冰而出。</div> 关于北极的近期状况,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div>1. 加拿大北部群岛的冰,2016年流失量与2006年比增加了10倍。</div><div>2. 格陵兰的冰川一年内释放了250立方千米的水,为年海平面上升量做出了40%的“贡献”。</div><div>3. 如果覆盖格陵兰的所有的冰都融化掉,世界海平面将上升7米高。</div><div>4. 没有冰的北冰洋可以使从中国到欧洲的水运航程减半。</div><div>5. 北极的垃圾在近10年内上涨了20倍。</div><div>6. 2014年的一项调查中记录到:格陵兰东部的弗拉姆海峡每1平方千米有6333件垃圾。</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