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幼儿园的园长,我们敬爱的杨阿姨,94高龄仙逝,寿终正寝,夏舟回国奔丧,发小得聚。事毕,相约出游,寄思念之情于山水。海洲设计了一条很好的线路,安排周到,令人流连忘返。赵江驾车,一路辛劳,行程安全顺畅。谨向他们致谢!</h3><h3><br /></h3> <h3>哀牢山南恩瀑布<br /></h3><h3>哀牢山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公路沿着山体盘旋,层层叠叠的哀牢山梯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途中流泉飞瀑不计其数,或涓涓细流,或气势磅礴,最为壮观的是南恩瀑布。</h3><h3>"南恩"傣语,意为银白色的水。瀑布位于恩水公路旁,是一处画面型的观赏景观,南恩河发源于哀牢山腹地原始森林,河水千迴百转来到这里后,突然遇到高约百米的悬崖,河水跌宕而下,在悬崖中部砸在一块宽约40米的巨石平台上,顿时水流飞扬,形成孔雀开屏样的飞瀑景观,其声震寰宇,五里之外皆闻;玉珠飞溅,三里之地均湿,水雾形成无数道彩虹,其势蔚为壮观,雾虹之间,山色朦胧,更显得河谷深邃神秘,若是涸水季节,轻柔地飞流的泉水在阳光的直射下,好象千百条飘动着的傣族少女身上的花腰带。人在景中会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h3> <h3>哀牢云海</h3> <h3>石门峡</h3> <h3>石门峡,林幽深,水至清,流白练,石嶙峋,沙斑斓,叶五彩,入仙境,悟道人,此情此景,养眼养心。但求躺椅一把,清茶一壶,不思归。</h3> <h3>石牛蛙</h3> <h3>游新平石门峡</h3><h3><br /></h3><h3>醉美石门峡,</h3><h3>秘藏哀牢山。</h3><h3>古藤老木深,</h3><h3>溪流潺潺清。</h3><h3>嶙峋岩壁立</h3><h3>飞瀑巨石惊。</h3><h3>玉珠竞翻滚,</h3><h3>甘洌沁我心。</h3><h3>潭深清且幽,</h3><h3>洼浅沙如金。</h3><h3>鹅卵呈五彩,</h3><h3>落叶色纷缤。</h3><h3>听泉泉震耳,</h3><h3>静心闻鸟鸣。</h3><h3>进疑入仙境,</h3><h3>出悟道徳经。</h3><h3>徘徊不忍离,</h3><h3>神魂似洗新。</h3><h3>取水煮新茶,</h3><h3>久饮到天明。</h3> <h3>金山丫口原始森林</h3><h3>介绍:金山丫口,是新平县与普洱市镇沅县的交界处,我们放眼望去的群山,就是镇沅县域,站在这里,会有一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感觉。</h3><h3>这里就是被称为每年一度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的鸟道雄关,大家看前面一片不足2平方公里,平缓的灌木草地,平时这里村童放牛牧羊,村姑与野花做伴,一幅平常的高山人家风景画。但就是这平凡的人间地,却是鸟类王国国际大迁徙的重要休息中转站,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世界自然奇观——鸟道雄关。</h3><h3>哀牢山中部的金山丫口,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位于哀牢山东西部峡谷隆起位置,海拔高差相对较小,是东西季风气候经过的咽喉要地,也是国际候鸟南迁翻越哀牢山的最佳通道。每年中秋时节,成千上万只候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和日本列岛,不畏万里艰辛,分批结队南下,飞往缅甸、印度南亚等地越冬。他们白天以太阳为航标,夜晚则凭月亮、星辰指引,来确定它们世代固有的飞翔路线,他们飞过大海,飞过高山,历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旅途艰辛,在天穹中阅尽了人类的沧海桑田,它们不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白露前后,这些国际候鸟陆续来到新平哀牢山地区,由于哀牢高山阻拦,飞越艰难,又因长途跋涉,体力不支需要休息,最主要的还是这几天哀牢山地区阴雨不断,浓雾弥漫,遮住了日月星辰,候鸟难辨方向,金山丫口就成了他们休息待命的聚散中转站。一到晚上,上万只候鸟便在漆黑的夜幕下满天飞翔,互相碰撞,它们欢快、嘹亮的鸣叫声响彻夜空,似有老友相逢的问候,又有互诉旅途遭遇的艰辛,更多的是商量着如何团结互助飞越哀牢天险,共同到达理想的乐园,这种万鸟晚会奇观,有时会连续三、四日不散。过去村民会在此时烧火堆,引鸟扑火,捕猎候鸟,后经国际候鸟保护组织定点保护,恢复生态平衡,如今候鸟平安无事,数量年年增多。忽一日秋高气爽,皓月繁星之际,此地突然寂静无声,原来几万只候鸟已借星月指引,气流助飞,集体轻松地飞越哀牢山去了。金山丫口又结束了它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自然景观,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新平哀牢山千年"鸟道雄关"现象,据中日学者联合考察认为,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现存候鸟迁徙历史最久、路线最长,中国比较罕见的候鸟迁徙路线;第二,这一线路上的候鸟有70多种,类别较多,科研价值极高;第三,这一迁徙中转站是距人类居住地最近的一个,虽经人类百年捕杀,地址亦未变,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有研究价值。新平哀牢山"万鸟聚会"的自然奇观每年只有一次,时间中秋节前后十天之内,热爱鸟类的朋友届时不要错失良机。</h3> <h3>土司府</h3><h3><br /></h3><h3>哀牢山土司府位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耀南村的半山腰上,占地4.2亩,由大院、花园、马厩三大建筑群组成,共有房间65间,布局新颖,造型独特,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更为奇特的是在哀牢山大山深处的这座土司府,大门的设计是中西结合的样式,为防火灾,建于宋代的土司府还想到了在院中建了消防水池,为取暖而建了取暖通道等。</h3> <h3>陇西世族庄园</h3><h3>介绍:哀牢山陇西世族土司文化景区的主要景点——陇西世族庄园。</h3><h3>陇西世族庄园是新平古建筑的艺术精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建于1938年春,1942年完工,1943年装修彩绘完工,采用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庄园盘锯白虎崖下,坐西朝东,虎视群山。平面布局为三进院呈"目"字型的四合院形式;建筑布局主体为广场、大门、前院、中院、穿堂、内院、、后花园等,从广场到正堂依山就势,步步递进,层层升高,形成了低到高错落有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的三个层次建筑布局,广场面积800平方米,边缘竖有高2米的护栏大理石柱12根,顶端是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为题材大理石浮雕。庄园大门形式为双扇门,气势威严,构筑精巧宏伟。门向有意偏西,与传统主建筑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名副其实的"歪门邪(斜)道"(暗示着李氏家族衰亡历史的必然结局)。大门造型既有传统的中原建筑风格,也是陇西世族的族徽,整体形式又上体现出西方的城堡风格。大门墙体宽6.5米、高7米、厚2米,装饰上以雕刻艺术为主,运用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结合的雕刻手法,刻画精致生动。结构层次分明,柱基、柱子、立柱和柱头巧妙搭配,装饰主次搭配,形象生动;构成了上、中、下,从外向内的立体空间,给人变化多样的空间感觉。立面共分六层,依次为七级台阶,须弥座柱基,罗马柱,拱顶,"陇西世族"匾额,宝葫芦、铜鼓浮雕,正三角顶、雄狮浮雕。浮雕作品寓意深刻,栩栩如生。须弥座基上雕有"蚌鹬相争"、"仙鹿哈蟆"、"蛟龙腾海"图;拱顶雕有"西游记"片段, "陇西世族"石匾是李氏家族的祖徽,由东瓜林老宅中移来安放,显示着名门贵族的气势,宝葫芦是财富的象征,雄狮浮雕,表示威猛。中院面积约100平方米,屏壁下建有花台,植有百年铁树和腊梅各一株。花台基座用汉白玉石镶砌,时隔半个世纪,色泽仍然温润清新;上镌花木虫草、乡绅诗词。紧接中院的是连接四合大院的穿堂,也称花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约220平方米,顶部为庄园的阳台。为了建造花厅,当年李润之用200多匹骡子特意到昆明海口驮运水泥,沿茶马古道走,每匹骡子驮50公斤水泥来回要用14天的时间。落后的旧中国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深居哀牢山腹地的劳苦人民更是无缘与现代文明生活接触,于是把这种英国人制造的神奇"泥灰"叫做红毛泥。阳台上所采用的钢筋则为哀牢山中部十里河铁矿厂所冶炼。墙体全部由直径约10公分,长约20公分的毛石整齐支砌而成,石块之间间隙均匀,约1厘米左右。1945年李润之做六十大寿时在花厅点上了哀牢山上的第一盏电灯,据说创滇中、滇南、滇西哀牢山区发电之首。内院面积有140多平方米,两厢内院窗户的装饰是整个庄园窗子艺术的精华,有正方形、长方形、梅花形 、六角形、无角四边形、还有柳条式、梅花式、圆镜式。线条长短、粗细、直曲,配合恰当,别有一番韵味。图案,有的古朴浑厚,有的精巧细致,雕凿图案取材广泛,有人物、禽兽、植物、几何图形、山水等,雕刻手法多样,有浮雕、有镂空,有阳刻,有阴刻。院中 植桂花、扁柏各一株,树龄约50余年,终年郁郁葱葱。7级半圆形大理石阶连接正房,从第一级台阶到第七级台阶依次减小周长,使呆板的台阶具有流动的立体美感;上房大门由6扇红椿木板组成,红椿木装饰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部为镂空雕刻套椭圆玻窗,下部为花纹与雕饰。技艺高超的匠师们以其超凡的技术雕刻出动植物的细微之处,人物的举止神态特征,如"喜鹊唱梅" 、"缙绅出巡"和"佃户典租"等图案。正堂往东走,进巷道。墙上至今还留有鲜红的"剿灭特务土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及"投诚者宽大,坚持作恶者惩办"革命标语,深嵌屋檐的弹头记载下了革命者与反动势力激烈较量的一幕和为解放哀牢山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h3> <h3>褚橙庄园</h3><h3>位于哀牢山上,原本只是种植基地的褚橙园,甚至成为了新平一个不能不到此一游的旅游目的地。2013年春,"褚橙庄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h3><h3>新建成的褚橙庄园分为宾馆区、农家乐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果园区5个部分,其中,宾馆区、农家乐区、休闲垂钓区是建设的重点。</h3><h3>褚橙庄园分为两部分,山顶新楼可提供商务会议和接待高端游客,最多能同时满足80人住宿。山腰部分建设一个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店,每一道菜品都选自哀牢山山野沟渠之中。以褚橙庄园为依托,这里建成集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