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5月24日至26日,教育部在云南昆明花之城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参与的人有各省及地市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和各版本教材主要编写人员,本次培训规模之大,参与的人之多,应该说是少有的。</h3> <h3> 24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云南省教育厅负责同志为大会致辞。</h3> <h3> 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作了重要的电视讲话。他提到:中央对三科教材非常重视,课程教材――国家战略;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教学实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h3> <h3> 开幕式之后,教育部《道德与法治》审查委员成尚荣先生作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立徳树人任务"的专题报告。他说,课程与教学是等值的,他用比喻说,课程是施工蓝图,教学是施工;课程是乐谱,教学是演奏;课程是球赛方案,教学是球赛。施工讲科学性、演奏讲艺术性、球赛有生成性。因而教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生成性。教师处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是个中间人、介入者、开发者。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是立德树人。教学要有人,美国教师雷夫说:我不是教课的,我是教人的。苏霍姆林斯基对物理教师说:你不是教物理的,你是教人学物理的。应试教育是没有人的教育。道德是人类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寻找课程和教学中的"最大公约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h3> <h3>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成尚荣先生说:课程名称是站得住脚的,道德与法治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法律。如果冲破道德底线,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用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道德与法律要双向渗透,道德才会有力度,法治教育才会有境界有温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了34部法律法规。法治教育贯穿课程始终,全程不断线。</h3> <p> 关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及教学中几个重要内容的把握。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深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让道徳与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境脉,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中华传统文化是条河,从过去流到现在,流到未来,它是源与脉,但不是当今的主流。二是对历史、地理内容的教学的把握,要转变视觉和重点,要服从并服务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地理教学要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国家统一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地理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来把握。历史教学不是铺陈知识,而是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要从中国看世界,更要从世界看中国,明确中国在世界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责任。三是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教学,四是关于公共生活与规则的教学。</p><p>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以儿童为主体,要引导儿童进行道德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会学习,教学的实质是儿童的道德学习,儿童的道徳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统编教材增加了思维含量,尤其是挑战思维,引导儿童在两难问题中探究、体验、发现、发展。让儿童成为学习主体,关键是教师要学会改变。生活徳育不是生活加德育,而是要坚持在生活中展开德育,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不能只有生活,没有徳育,要从生活中开发德育元素。</p> <h3> 成尚荣先生最后说,解决和树立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很大的重任!</h3> <h3> 24日下午,部编《道德与法治》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作了"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讲座。他从教材研发背景开讲,南师大2011年接受教育部编写部编教材任务,教育部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鲁洁先生担任全套教材主编。</h3><h3> </h3> <h3> 年过80的鲁洁先生以对国家教育负责的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接受了教材编写任务,作为主编的鲁洁老先生总是亲历亲为,参加教材讨论和到学校听试教。</h3> <h3> 教材编写的根本方针是遵循教育规律,培养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促进小学生以品德为核心的基础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教材以生活徳育论为指导,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建构教材内容的"原材料"。单元和课文设计着眼于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在引导儿童过好当下生活的过程中将国家与社会的要求贯彻进去。</h3><h3> 将儿童可感可解的生活事件作为教材"原材料"的优势在于可以解决道徳教育脱离生活的问题,这些生活事件可以贯通过去和现在,生活中的人性可穿越古今,是富含道德与教育意义的,是千挑万选能够反映儿童成长中所遭遇的道德基本问题,生活事件的选择不是儿童生活的照搬,是一种加工和提升,激发儿童反思自己的生活,构建自为的生活。</h3><h3> </h3> <h3> 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处理好教材体系化要求和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体系化"向心力"与儿童非体系"离心力"的关系,编写出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的教材;特点之二是处理好道德生活经验传授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发展的关系,以培养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特点之三是处理好品质形成过程中知、情、行的关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个模糊存在的状况,教材就是要帮助学生从情感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再到行为实践;特点之四是处理好"教本"与"学本"的关系,教材既含有对教师教学范式的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又能让学生对教材有亲切感,有兴趣和对学生学法的引导;特点之五是处理好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统一性的关系,教材寻求的是主流文化引领下的多元、公正、和谐相处的教材文化。</h3><h3> </h3> <h3>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有综合性的学习观、快乐的学习观、热爱的双重含义、儿童自我的多维性、说谎不都是品质问题、超越群体的局限性、道德的复杂性(谎言的道德性,行善也要讲方法),要见到物背后的人与人心,社会性探究的激发等。</h3><h3> </h3> <h3> 高德胜教授最后也谈到了编教材的些真实感受,他引用了鲁洁先生的一句话"在中国没有一个人是合格的编写者",编教材既要有教育高度,又要懂儿童、懂道徳、懂法律、懂历史、懂地理、懂经济、懂文化.......鲁洁先生说:对儿童负责就是对中央负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