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宫和殿有区别吗?

叶金中

故宫的建筑有的称宫,有的称殿,那么宫和殿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您会说当然有区别吧,不然用一个称呼不就行了吗?是的!汉字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明确含义的,近义不等于同义,何况宫和殿本身还有较大的区别。如果您感兴趣就让我们一起探探宫和殿的奥妙吧。<div><br></div> 我们知道明清的皇宫称紫禁城,清帝退位后称故宫,那么称“故殿”行吗?您会说叫殿的多了,谁知你说哪儿呢?这就对了,殿的内涵比较宽泛,而宫基本就是皇帝居所的代名词。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宫即可称一座建筑,也可称一个建筑群,殿只称一座建筑,这就是我们听“故殿”觉着别扭的原因。宫和朕一样,在远古时代是通称,没有尊卑之别,秦始皇建立帝制后成了皇帝的专利。<div><br></div> 打开故宫平面图,您会看到外朝区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没有一座建筑称宫,正应了那句话“国事曰殿,家事曰宫”。谈到中国古建筑一个重要的问题绕不开,那就是规制,即关于建筑营造和等级的规章制度。故宫是一切建筑中规制最高的。<div><br></div> 中国建筑是群的结构,在建筑群中,宫和殿一定是规制最高的。在坛、庙、祠、宫观、寺庙中都是如此。那么有宫有殿时哪个规制更高一点呢?我们看看故宫就明白了。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筑群从台基上、体量上、面积上、高度上等都远远高于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建筑群。看来皇帝们也是觉得国事大于家事。<div><br><div>外朝三大殿,右起,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div></div> 明朝和清初宫和殿分工很明确,乾清宫为内廷建筑之首,是明朝14个皇帝和清朝前两位皇帝居住之处,称宫。有趣的是,清初乾清宫漏雨,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都曾在保和殿居住,保和殿也分别改称“位育宫”和“清宁宫”,至此,我们看到“宫”的功能是居住,“殿”的功能是政务等。转机出现在雍正帝登基以后,宫和殿的功能有所改变。<div><br></div><div>外朝,前,中和殿,后,保和殿</div> <h3><font color="#010101">内廷,右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font></h3> 雍正帝是一位好标新立异的皇帝,他登基以后,改变传位方式,开辟易县新陵区,以在乾清宫看到父亲的遗物伤心为由,将其政治活动中心搬到了养心殿,父规子随,养心殿就成为此后清朝真正的政治活动中心和寝殿。养心殿在规制上远远低于乾清宫,雍正帝有点自贬的味道,也暴露了他矛盾的心理,既要号令天下又渴望百姓生活。<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养心殿建筑群正在维修,暂不开放。</font></h3> 养心殿为工字型结构,看似一体实为两殿,前后殿可分别命名,后殿在明朝时称涵春室。按常理雍正帝应把养心殿改称养心宫,或前朝称养心殿,后寝称什么宫。不知是他有意还是无意,后殿一直无殿额,这样该殿就通称养心殿,后殿就实际成了寝殿。故宫称寝殿的不多,王府居住功能的殿堂都称寝殿了。至此,殿增加了帝王居住的功能,宫也增加了更多政事的功能。<div><br></div><div>养心殿规制比乾清宫低很多</div> 至此,您已看到宫和殿的相同和不同,并感到其功能的相互融通,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宫作为皇家专用为主的规定在帝王时代一直未变。唯一例外的只有道教建筑可以称宫,比如崂山的主要道教建筑两千多年就称太清宫了,此后称宫的道教建筑不计其数,皇帝不但不干预,有时还钦赐宫名,由此可见道教在帝王心中的地位。故宫有多处宗教建筑,建紫禁城时只有道教的钦安殿在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来成为清朝萨满教的活动场所。<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