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亲生的吗???

卓韵品数学

<h3>子承父业,天经地义</h3> <h3>尤其是名人与伟人的后代更会如此,也更应如此。然而鲁迅之子周海婴并没有舞文弄墨,涉入政坛,更没有领军挂帅,唇枪舌战,他只是默默无闻的做了一辈子的物理学教授,至少说他的前半生是这样的。</h3> <h3>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名将之后心甘情愿的在文化战场上退避三舍;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文化先锋的后人拒绝家庭氛围的熏陶另辟蹊径;是听从了父亲的训导,还是受了他人的蛊惑?是父亲的周际让他心生了畏惧,还是什么重大事件改写了他的人生?</h3> <h3>  我带着许多的疑问,阅读了“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说实话对这本书的写作我真的是不敢恭维,至多能算作是一部回忆录,而且是一部照像机式的回忆录,因为它里面确实没有太多的文学价值的东西。</h3> <h3>  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唯物的记实性回忆,里面有着很多鲁迅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有着很多的鲁迅情感中的恩恩怨怨。</h3><div><br></div> <h3>  这些东西也许对鲁迅性格,习性,习惯的研究有用,似乎能解开鲁迅和其二弟的矛盾纠葛,甚至还能对围绕在鲁迅身边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发生过的林林种种给于一个解释。</h3> <h3>  可我对其中颇感有意的是周海婴的成长之路,铸剑之人选钢铁,打造家俱之人看木材,各取所需,为我所用。我是搞教育的当然关心是人的成长,留意的是影响人发展的诱因。</h3><div><br></div> <h3>我个人认为影响周海婴成长的主要原因当属瞿秋白先生送给他的“积铁”了。一,那时他才三岁多一点,正是兴趣培养,爱好形成的极佳时期</h3> <h3>二,那套东西确实能够引人入胜,让人乐不思蜀,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见过那类东西,根据想象,我感觉到它的优势比起当今的“七巧板”与“积木”仍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h3> <h3>  三,他在按说明书的要求组装的基础上,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各螺丝,齿轮,曲杆,串轴,角铁,挂钩,托盘等等的功能,他不仅会组装成说明书上起重机,天平,车床,火车,飞机,跷跷板等等之外,而且还能把它的有关道理应用到身边的生活中去;</h3> <h3>  四,在他拆卸了父亲给他购买的“留声机”和为母亲置办的“缝纫机”后,得到不是训斥而是鼓励,这也就大大的巩固了动手实践,异想天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性,而这一特点正是一个物理学者所要求的必备素质。</h3> <h3>后来的他是愈来愈发不可收拾,他是见什么拆什么,凡是能够拆卸的东西,无一不被他拆卸的支离破碎。人家是整天记忆着A类的遣词造句,他是整日里琢磨着B件的如何拆拆卸卸;人家是不厌其烦的策划着C文的佈局谋篇,他是乐之不疲的思考着D式机径巧妙组装。</h3> <h3>这怎么能够阻挡他对物理学攻读的热情,又怎么能够让他主动去关注民生,观察流派。因而我个人认为他的成长之路主要是得益于老革命家瞿秋白送给他的西式的,而且至今在中国尚未出现过的,并且也是我一直想要设计出的一个具有益智增能的玩具。</h3> <h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但也决不是危言耸听的恐吓。所以我奉劝那些为人父母者们决不可以对孩子的玩具选择掉以轻心,一定要慎之又慎</h3> <h3>  一,要选择那些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容易产生正向引导作用的玩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但也决不是危言耸听的恐吓。所以我奉劝那些为人父母者们决不可以对孩子的玩具选择掉以轻心,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唯命是听,有求必应;</h3><div><br></div> <h3>  二,在不会误入歧途的多维选择中,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势利导,也不要强迫孩子奉命于自己的生涯设计,他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一个别于自己而要独立生活于社会上的人。</h3> <h3>说到这一点,我同时还要提醒年轻的父母们,提供给孩子的游戏以及同他一齐把玩的游戏同样的重要,同样的对他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h3><div><br></div> <h3>  如果说玩具能够影响或造就他的思维方式,主攻专业,那游戏便能决定他的人生态度,结朋择友;玩具的把玩中面对整个世界,而游戏之中规则的遵守却是人与人之间的有序关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