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h3> <h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h3> <h3>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h3> <h3>粽子是汉族人民过“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h3> <h3>“五毒饼”,端午节食品,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h3> <h3>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h3> <h3>悬钟馗像 端午节是驱邪辟毒的节日。那一日中国民间常用三样辟邪的宝物:钟馗像、天师符和雄黄酒。<br></h3> <h3>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让水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h3> <h3> 端午节顶鸡蛋的习俗从何而来不得而知,正史、野史均未见记载。据猜测,是从滚鸡蛋习俗演变而来。因端午节时期五毒尽出,以前人们生活环境较差,在端午节这一天要驱邪避毒,要打扫卫生,滚鸡蛋就是一个传统的办法。端午节早上,长辈会煮好鸡蛋趁热在孩子的肚子上滚一滚,意在帮孩子驱虫、祛毒,防止孩子拉肚子。后来,滚鸡蛋才逐渐演变为顶鸡蛋。</h3> <h3>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体验!一起来包粽子吧!</h3> <h3>我们做的五彩粽子!别有一番特色吧 (*°ั˘°ั*)нарру♡</h3> <h3>这个爱心粽子是送个大家的,让我们一起情系端午!</h3> <h3>彩蛋是人们赋予孕育新生命的蛋美丽的颜色和外表,将鸡蛋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象征圆圆满满,让我们一起动手吧!</h3> <h3>画完彩蛋,下面让我们一起和鸡蛋来做游戏吧,彼此拿出刚装饰好的鸡蛋,用小头一端相互对顶,谁的鸡蛋壳碎了,谁便输了。一圈下来,谁的鸡蛋始终完好无损,谁的鸡蛋便是“鸡蛋王”。</h3> <h3>游戏火热🔥进行中!</h3> <h3>每个小朋友都积极的去找她的好朋友顶鸡蛋。</h3> <h3>马上就要见分晓了!</h3> <h3>🐤“鸡蛋王”产生了!👏朱胜男小朋友获得了本次鸡蛋王的荣誉称号,大家一起为她鼓掌👏</h3> <h3>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带着他的小彩蛋开心的回到了座位上,开始享用属于他自己的小彩蛋。这个经过加工后的鸡蛋,再也不是普通的鸡蛋了,它变得更美味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