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多瑙河的波涛去旅行

ajun

<h1>公元二零一七年五月十四日,挥别童话般的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大巴一路向南,驶入奥地利边陲城市帕绍。</h1><h1>时值斜阳西下时分,车外道路平坦蜿蜒,丘陵连绵起伏,金色的阳光铺洒在路旁的草丛树林里,折射出满目鲜亮的翠绿。</h1><h1>当大巴缓缓翻过最后一个山丘,来到帕绍wesesnufer的地方,一条大河由西向东,泛着粼粼波光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h1><h1>多瑙河,启程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从浩瀚的网上资料里阅读你,寻找你,走近你;</h1><h1>多瑙河,无数次的静心聆听,我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优美旋律里,感悟你,亲近你,拥抱你;</h1><h1>多瑙河,在人生悠长的阅读过程中,我从歌德、裴多菲、卡夫卡的字里行间里,熟悉你,喜欢你,爱上你。</h1><h1>多瑙河啊,从古至今,你从德国崇山峻岭浩荡而来,向东2850公里流向黑海。你滋润了9个国家的广袤原野,养育了无数优秀的子民。</h1><h1>此时,在金色的晚霞中,你又一次伸开双臂,迎着从远道慕名而来的—An old man Chinese,给了最情深谊长的拥抱!</h1><h1>谢谢你,美丽、神秘、蓝色的多瑙河!</h1><p class="ql-block"><br></p> <h1>夜深了,协奏号游船在多瑙河上静静地驶向林茨。耳听船舷划过的流水声,头枕着多瑙河的波涛,而我却久久难以入眠。我的思绪回到了刚踏上欧洲土地的时刻,眼前再次呈现出那些旅行过的地方,和那些难以忘怀的美丽景象。</h1><p class="ql-block"><br></p> <h1>5月10日</h1><h1>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外景</h1> <h1><br>法兰克福罗马贝格广场</h1> <h1>老市政厅的侍卫。不知面对每天熙来攘往的世界各地游客,这位颇有绅士风度的老侍卫,能作何感想呢?</h1> <h1>法兰克福的共享单车,数量不多,停放也不那么整齐划一。内心在问:摩拜、小黄车和法兰克福的单车,谁才是鼻祖呢?</h1> <h1>歌德故居,一座不起眼的小屋。然而却成就了【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千古名著。</h1> <h1>穿城而过的美因河和两岸的景色。</h1> <h1>当晚宿巴特温茨海姆小镇。</h1> <h3>5月11日</h3><h1>清晨推门而出,走在碎石块铺成的街道上,小镇环境幽静,空气甜润,各种建筑造型典雅别致。朝霞冉冉升起,阳光穿过彩云,把刚苏醒的屋顶,教堂的钟楼和高耸的树梢染成金黄。</h1><h3><br></h3> <h1>沿街而下,清新甜润的空气里,同时弥散着刚出炉的新鲜面包的麦香。面包店窗明几净,装修考究,里外灯光错落有致。玻璃柜里各式各样的面包,在射灯的映照下活灵活现,诱人味蕾顿开。</h1><h1>早晨,在这样的面包店里,点上一杯机磨的香浓咖啡,慢慢地品尝早餐,好心情会延续一整天的奥!</h1> <h1>罗腾堡,坐落在一块沿岸高燥地上,同时也位于三条河流-维默河,维道河和罗道河交汇的低地上,就近吕讷堡草原 。罗腾堡周围有大片的森林,原始沼泽和大小布伦湖。罗腾堡1195年作为凡尔登主教鲁道夫的国都建立。</h1> <h1>纽伦堡市在巴伐利亚州,德国东南部城市,位于慕尼黑西北佩格尼茨河畔小盆地中,与美因河畔富尔达组成双连市。联邦德国拜恩州(巴伐利亚州)北部工商业中心。<br>纽伦堡是世界著名大企业集团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曾在此举行针对纳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br>传说纽伦堡大学培养的学生,在盟军高层担任军中要职,出于情感,纽伦堡大多建筑兴免于二战盟军的轰炸。</h1> <h1>圣灵大教堂</h1> <h1>德国集市—水果蔬菜一起卖。</h1> <h1>5月12日<br>玛丽亚纳温泉市,聚集着许多有钱人。这里的温泉景色优美,是欧洲最好的疗养胜地。</h1> <h1>奥匈帝国皇帝1904年8月16日与英王爱德华七世在此相遇</h1> <h1>🇺🇸巴顿将军纪念碑</h1> <h1>由远而近,马蹄声声。</h1> <h1>下午,大巴穿越德捷边境向南行驶。<br>我一路读着卡夫卡的小说【城堡】,来到了美丽的布拉格。当年土地测量员K先生,在寒冷的冬日里,为造访城堡的主人,陷于"狼狈的、异乡陌路的处境",只能在村落里筋疲力尽地奔波徘徊,面对近在咫尺的城堡大门而无功而返。<br>一个世纪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的午后,当我随着慕名而来的摩肩接踵的世界各地的游客,登上山顶上的圣维特大教堂的时候,卡夫卡笔下那个k先生的遭遇场景,完完全全被我眼前的美丽风景,汹涌而至的人群所淹没,消失的无影无踪了。<br>城堡洞开,人们无须再为生计去叩响厚重的城门。<br>如今,还有多少游人记得或提起那个土地测量员k先生呢?</h1> <h1>圣维特大教堂外景</h1> <h1>镶在肋式尖顶结构的墙壁上斑斓的彩色玻璃窗显得格外的艳丽。波西米亚的水晶玻璃冠绝天下,在大教堂里表现得淋漓精致。窗子的每一格都是一幅用彩色玻璃拼接成的宗教故事,人物的形象、表情、衣帽和环境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凝结在其中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透过彩窗的绚丽光芒在教堂内营造了神圣安宁的气氛,为庄严的大教堂添上灵动的一笔。</h1> <h1>出了圣维特大教堂,穿过王宫广场,径直来到城堡的辽望台。举目向东远望,布拉格靓丽的景色尽收眼底。阳光下,绿色掩映下的城市建筑,橙红的斜面屋顶干净明亮,错落有致,分外耀眼。横跨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若隐若现,河水泛着粼粼白光流向南方。微风轻拂,云白天蓝,春天里的布拉格,美艳妖娆,变幻莫测,是一个让人容易迷失自我的神秘地方!</h1> <h1>哲学家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h1> <h1>少年维特铜像矗立在布拉格城堡通往黄金巷的必经之路上。</h1> <h1>黄金巷<br>——往昔孤独的身影曾经走过的寂寥小巷,如今可说是人潮如水汹涌而来。</h1> <h1>窄得像袖子的黄金巷原是条幽深的死巷,走到底无路可出,只好又折回原路。黄金巷22号是连栋屋,中间的一户小小蓝屋,建于一五九七年,墙壁很薄,房舍低矮得仿佛伸手可触及天花板,不知六英尺高的卡夫卡如何旋身?粉墙上方,斗大墨绿色门牌号"NO.22"。</h1><h1>与父母及三个妹妹同住,剥夺了K写作的空间。这间房子是一九一六年十一月,K的小妹奥特拉(Ottla)租下作周末约会用,却被哥哥当成工作室。K傍晚下了班带份简单的晚餐,直奔黄金巷,写作至深夜,趁着月色走回父母的家。 </h1><h1>K在黄金巷22号一直待到一九一七年四月,奥特拉退租小屋为止。 </h1><h1>【城堡】就是在这条幽深的死巷里写下的。</h1><h1> — 摘自成寒【德文恍如梦】</h1><p class="ql-block"><br></p> <h1>街道上抬头仰望圣维特大教堂</h1> <h1>伏尔塔瓦河上悠哉游哉的天鹅</h1> <h1>5月13日<br>有人说,到了布拉格,不走上9趟查理大桥,不算来过布拉格。我因行程紧促用了两个半天走了3趟大桥,每次怀里都兜着不一样的心情,发现不一样的美,似乎真的意犹未尽。<br>走在大桥上,你会体会到整座城市白天里的躁动。移动的人流如潮汐,一波拍打上岸,一波又迅速退去。人们在铺着石块的桥面上行走,寻觅和发现想要在布拉格得到的精神的、物质的美好东西。布拉格的美,不仅有街巷旁艺术家演奏动听的音乐,不仅有高耸的教堂和钟楼,不仅有巴洛克、哥特式遗风的红瓦黄墙的古老建筑,不仅有伏尔塔瓦河清澈泛着波光的灵动,不仅有湛蓝的天空白絮般漂浮的云朵,不仅有到处穿行于马路上当当作响的红色有轨电车,不仅有好兵帅克木偶和精美的水晶制品,不仅有好吃的冰淇淋和各种美食,还有象征独立、自由、和平的五彩斑斓的列侬墙—这是一个城市、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最重要的内涵和灵魂。</h1> <h1>走在查理大桥上,你会感觉到厚重的历史迎面扑来。大桥上每一块砌石,每一根灯柱,每一尊雕像,都在述说着有关人文的,音乐的,宗教的,以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h1> <h1>从查理大桥拍摄的圣维特大教堂远景</h1> <h1>卡夫卡铜像</h1> <h1>老城广场上,艺人把肥皂泡抛洒到天空,阳光下色彩斑斓的泡泡满天飞扬,引得儿童追逐嬉戏,游客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欣赏这梦幻般的场景。</h1> <h1>列侬墙<br>布满了涂鸦头像和披头士乐队歌词的列侬墙,成为了布拉格当代青年表达"理想、爱与和平"的一个符号。<br>列农墙最初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墙,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修道院大广场,原为医院骑士团所有。如今,列侬墙最初的列侬肖像被一些新的涂鸦所覆盖,其中不乏许多鲜花和诗歌。</h1> <h1>下午,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克鲁姆洛夫小镇,人们喜欢称她CK小镇。</h1><h1>散步在小镇上,目光所及,远方是无边无际的绿地,眼前是蜿蜒起伏的小河,以及与河畔连成一片的红屋顶的房屋,一切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h1><p class="ql-block"><br></p> <h1>蓝天的深沉与白云的轻柔使小镇如梦如幻,美得令人窒息。</h1><h1>—引自【【捷克游记】带着夫人暴走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CK小镇</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座古朴的小镇以盎然的生机,让人惊觉此时此刻不是在伦勃朗的画中,竟是在真切的生活中。</h1><p class="ql-block"><br></p> <h1>5月14日<br>协奏曲号游轮带着头枕多瑙河波涛难以入睡的我,来到了林茨,把我踏上欧洲旅行的喜悦心情,再一次引向接下来的多瑙河沿岸的旅程。</h1><h3><br></h3> <h1>萨尔茨堡米拉贝尔宫殿花园,音乐之声拍摄地。</h1><p class="ql-block"><br></p> <h1>来到萨尔茨堡少不了两个寻访地,莫扎特和电影《音乐之声》。作为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每年四千多场艺术文化活动成为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而将萨尔茨堡美丽迷人的风景推向世界,这得益于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音乐之声》。电影中,玛丽亚带着七个孩子,围绕花园中心的喷泉载歌载舞,孩子们将通往玫瑰山的阶梯当作音阶,并唱出脍炙人口的'Do-Re-Mi'。<br>5月,奥地利音乐节。<br>萨尔茨堡米拉贝尔宫殿花园正举行露天音乐会。</h1> <h1>萨尔茨堡是奥地利中北部的一座山城。1756 年1 月27 日,莫扎特诞生在萨尔茨堡盖特莱德街9 号的一座米黄色6 层楼房里。在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莫扎特出生处",楼上还挂着一面长长的奥地利国旗,从六楼一直垂到二楼。在拱形大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几个字,顶端有莫扎特头像浮雕。从1917 年起,这座公寓楼房就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h1><h1> —引自百度</h1><p class="ql-block"><br></p> <h1>三楼开着窗的位置是莫扎特居所。</h1> <h1>离开萨尔茨堡,来到哈尔斯塔特。<br>哈尔斯塔特小镇的美,是很难用语言来描写的,唯有用幸福的眼睛去看,用快乐的心去体会。短短10天的旅程,从德国巴特温茨海姆到捷克的CK小镇,从哈尔斯塔特到即将造访的杜伦斯坦小镇,那梦幻般的景色,犹如一幅幅油画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br>如果说多瑙河是一串镶嵌在欧洲大地上的晶莹剔透的项链,那么,散落在其间的一座座小镇,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捷克波西米亚水晶,永久闪耀着迷人的光芒。</h1> <h1>舒缓游览的脚步,点上一杯咖啡。此时,阳光穿过密密匝匝的树叶,把光影投射到一棵古树上,我按动快门,得到了这张照片。</h1> <h1>时光追忆</h1> <h1>5月15日<br>梅尔克修道院(StiftMelk)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位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梅尔克镇的山岩上,俯瞰多瑙河,毗邻优美的瓦豪河谷。</h1><h1>梅尔克修道院成立于1089年,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巴洛克建筑修建于1702年到1736年。修道院里有大幅精美的壁画,图书馆里藏有无数的中世纪手稿。由于其名望和学术价值,在1780年到1790年约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奥地利的修道院时,梅尔克修道院得以幸免,并且逃过了拿破仑战争的破坏。1938年德奥合并,学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纳粹收归国有。</h1> <h1>俯瞰整个梅尔克镇</h1> <h1>会议室兼宴会厅</h1> <h1>图书室,珍藏9万余册中世纪孤本。</h1> <h1>精美辉煌的教堂</h1> <h1>以上4张照片借用网上。内部禁拍照。</h1> <h1>杜恩斯坦小镇<br>杜伦斯坦是瓦豪河谷另一个迷人的小镇子,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葡萄园,小镇子里到处可见酒庄和售卖葡萄酒的小店铺。最显眼的景致就是矗立在多瑙河畔的蓝白相间的奥古斯汀修道院。</h1> <h1>葡萄园</h1> <h1>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船夫。瓦豪河谷水流湍急,他娴熟地驾船顺流横渡,然后逆流而上靠上杜伦斯坦小码头。小船限载12人。</h1> <h1>悠闲的在小镇漫步,坐下喝杯咖啡看街景。</h1> <h1>美丽香浓的卡布基诺</h1> <h1>因触怒了奥地利公爵,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英国的狮心王曾被关押在远处的城堡中。</h1> <h1>当我返回瓦豪河谷南岸,回首看去,小镇上空乌云密布,而临河的景致在强光的照耀下,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我抓住了难得的机会。</h1> <h1>5月16日<br>维也纳中央公园</h1> <h1>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金色纪念像</h1> <h1>金色大厅</h1> <h1>霍夫堡宫<br>在霍夫堡皇宫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记载着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还 是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出生的地方。<br>霍夫堡皇宫曾经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直到一八零六年,弗兰茨一世皇帝宣布这个神圣帝国的解体。霍夫堡是奥匈帝国皇帝的居住地。至今,霍夫堡仍然是联邦共和国总统办公地。</h1> <h1>离开霍夫堡宫,我想到了多看看维也纳市民的日常生活,于是带着做好的旅行功课,选择了地铁出行。<br>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用5.7欧买了日票,要记住奥必须打卡,如被查那就悲催了。地铁没有闸口,没人验票,通行无阻,全凭素养,全靠自觉。<br>由于语言问题,我在U3换乘U4时提前下车。当换乘发生困难时,只要求助,维也纳人都会停下脚步,耐心地在运行图上比划,直到我明白才挥挥手拜拜。几经周折成功换乘U4线抵达美泉宫。</h1> <h1><br>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1> <h1>维也纳金色大厅19:30开始演出:<br>海顿交响乐作品59号"火",海顿大提琴协奏曲C大调 (演奏者法国大提琴独奏家Gautier Capicon)<br>中场休息20分钟。<br>莫扎特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号190,(演奏者维也纳爱乐乐团小提琴首席Rainer Honeck和柏林爱乐乐团小提琴首席Noeh Bendix-Balgley), 海顿交响曲作品第49号。<br>约21:45音乐会结束</h1> <h1>这两张在音乐会结束后所摄。</h1> <h1>演奏开始禁拍摄。此视频版权系他人所有。善意提醒。</h1> <h1>大厅外夜景</h1> <h1>5月17日<br>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四角城堡</h1> <h1>城市有轨电车</h1> <h1>在老城区跟着离线地图,找到了街道上的"守望者"。</h1> <h1>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拿破仑士兵;好客者;卫兵;偷窥者。</h1> <h1>老城区一瞥</h1> <h1>5月18日<br>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br>从帕绍顺流而下,一路上我都在寻找"蓝色的"多瑙河。无论林茨、梅尔克,还是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始终和我为伴的都是绿色的(或墨绿或翠绿)多瑙河。带着疑问,游轮在清晨驶入布达佩斯码头。行程即将结束,我难道要把"蓝色的多瑙河"这一世纪难题带回上海吗?<br>回家整理时,我无意中发现了这张照片。在晨光熹微的作用下,河水变蓝了,蓝的清晰可爱,小约翰·施特劳斯在谱曲命题时,我相信蓝色不是他的幻觉,当多瑙河在光合作用下,蓝色,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施特劳斯长期观察的发现。<br>未知此说有否道理?</h1> <h1>横跨多瑙河上的链子桥</h1> <h1>布达佩斯城市随拍</h1> <h1><br>渔人堡(Halászbástya)是一个新哥特式和新罗曼风格的观景台,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布达一侧多瑙河河畔的城堡山,邻近马加什教堂。它修建于1895年到1902年之间,设计师是弗里杰·舒勒克(Frigyes Schule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渔人堡近乎毁灭。1947年至1948年之间,弗里杰·舒勒克的儿子亚诺什·舒勒克负责了修复工程。<br>从塔和观景台,可以看到多瑙河、玛格丽特岛、东面的佩斯,以及盖勒特丘陵(Gellért Hill)的全景。</h1> <h1>国会大厦</h1> <h1>英雄广场</h1> <h1>议会大厦广场前,在流水台阶的走道里,一群可爱的少男少女模仿站在河水中,那么天真无邪,那么阳光灿烂,那么笑逐言开,我记录了这一瞬间。然后我有了她们的email。然后我把照片以chinese elderly的名义发过去。然后Thank you so much!从匈牙利回了过来。呵呵,跨国忘年交,我也尽义务做了一回中国亲善大使。</h1> <h1>后记</h1><h1>仅以此篇献给我亲爱的英年早逝的四弟阿华。<br>生前他曾和我相约游欧洲。如今他已长眠于华亭湖中。当我在多瑙河游轮上,独自面对落日余晖,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和我在一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