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2017年5月15日凌晨3点45分,我们的外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无限眷恋的世界,我们也永远地失去了这个爱我们疼我们的亲人。</div><div> 外公,是我婆婆的父亲,夫君的外公,与我没有血缘。自从我2008年结婚到弋阳以来,他就像我自己的外公一样关心疼爱我。至今回想点点滴滴,我心中仍激荡着被关爱的感动。</div><div> 以前每次去看望外公,他总是很慈祥地耐心地跟我唠嗑,聊家常,聊未来,唯独不聊过去。记忆中,有好几次和外公聊天,我都是笑中有泪。每次与外公聊天,他都会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状况和我的工作情况,听完我的“汇报”,他总是很放心地说:“嗯,不错!”他坐在椅子上,微闭着眼睛,两手交叉相握,神情很安详,和外公聊天,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他总是保持他一贯的领导风范:“刘芳芳(他对我没有昵称,总会官方称呼,但我依然觉得自己是被爱的),你要好好和小沛生活,把你们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的!……我对你提三个要求,第一,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舍不得吃,身体好么里(什么)都好;第二,要工作好。工作上要严谨认真,低调为人,这个我也很了解你,你在哪里都是蛮受欢迎的;第三,你要教育好孩子,这一点我也相信你,明远你教育得不错,以后要更好,要教育他成才……”外公还对我说,要经常打电话关心你父母亲啊,你嫁得那么远,不要让他们担心,你有空就回去看看他们……每当想起外公对我说的这番话,我的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外公当时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哽咽地一直流泪,外公没有安慰我,他依然微闭着眼睛不紧不慢地跟我说,“以后要是我女儿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来教育她……”我听了更觉得自己何其有幸,能得到外公的疼爱和信任,他竟然会偏袒我这个外甥媳妇而要求自己的女儿对我好。</div><div> 前年我从福建部队随军回家了,去看望外公,他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和小沛相处没有问题吧!”我很讶异地回答:“没有问题啊,怎么了,外公?”他于是对我说,欢弟婚姻变故让他很意外,他希望我们不会让长辈操心。我跟外公保证说:“我们好好的,没有问题啊!外公!”他于是舒了一口气:“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然后才开始唠嗑,聊聊我们在福建的生活工作情况……每一次从外公家回来,我跟他握手道别:“外公,您保重身体啊!下次我再来看您!”他就必然跟我道谢:“谢谢你来看我啊!刘芳芳!”说得我很难为情,现在想来,看外公再也没有下次了!我很遗憾他在世的日子没有经常去看望他,总以为来日方长……</div><div> 我有时想,南方人称呼外祖父为“外公”,有点“见外”生分的感觉,我更喜欢北方人称呼“姥爷”,感觉更亲近,不知道作为北方人的外公,心里更喜欢我们称呼他什么呢?可惜我从来没有问过他,再也没有机会问他了。</div><div> 外公是个非常坚强,非常乐观的人!他和病魔抗争了七年之久,七年之前,他就被检查出罹患膀胱癌,在他83岁高龄之际还动了相关的手术。去年大家一起陪外公过了九十大寿生日,今年年初他的身体明显感到不适,大姨夫和二姨夫还有二姨等几个人陪外公在上海看了两个星期左右的病,从上海回来没有多久,4月初,又到县人民医院就诊,接着紧急转到市医院重症监护室。外公整整一个月没有吃一粒饭,都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与病魔做斗争。自始至终,外公的六个子女都在病房外轮流守候,每天两个小时的入病房探望时间显得尤其宝贵,因为一天当中的其他时间都是外公独自面对,他常常被无边的孤独和无助吞噬,他经常在这探视的两个小时内,拉着亲人的手说想出去,不想待在重症监护室里,但是舅舅和姨妈们不忍心让外公出来,因为一旦出来,他就极有可能撒手而去了。亲人们的心情矛盾而纠结,痛苦而无奈。直到5月13号,他坚决要求回家,坚决不要再留在重症监护室了,亲人们最后无奈地接受他的意愿,接外公回家,让外公在自己的家里与亲人们一起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不再孤独。</div><div> 在外公病重这段时间,当我看到腰椎盘突出严重,年逾花甲,身体也不太好的大舅舅,在外公身边忙前忙后,尽心尽力服侍时;当我看到曾经叱咤疆场,雷厉风行的小舅舅照顾外公,像对待婴儿一样温柔体贴,帮外公翻身换尿布时;当我看到几个姨妈和舅妈还有婆婆无微不至地照顾外公时;当我看到几个姨夫对待外公像对待自己亲生父亲一样时,我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和颇多的感慨,也让我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和外公没有血缘的舅妈和几个姨夫,对外公这么用心照顾,不仅反映他们夫妻鹣鲽情深,把对方的至亲当做自己的至亲,更反映出外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长者,是那么德高望重,那么让晚辈们从心底里尊敬和爱戴他。</div><div> 外公是个非常节俭、非常低调,非常自律的人。他虽然是从河北省南下的离休干部,但是从来都是克勤克俭,反对铺张浪费。他一生不讲究吃和穿,到临终才穿了一套像样的衣服。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于律人。他不允许身边的任何一个亲人晚辈仰仗利用他的名望去获取不应得的好处,都得靠自己。但是外公又是从心底关心每个晚辈,对我们晚辈都是嘘寒问暖,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关心,并给予期望。记得外公曾经对我说:“刘芳芳,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请你吃饭啊!”</div><div> 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与夫君去看外公,我们三个人坐在客厅里,聊得很开心。夫君冷不丁看着墙上挂着的外婆遗像对我笑着说:“我觉得你长得很像外婆啊!”外公听了赶紧边骂边笑:“莫打乱哇!(不要乱说!)”我听了感觉很尴尬,同时心里也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也许这就是缘分吧!</div><div> 如今,外公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外公在重症监护室时,他一再告诫后辈们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团结团结再团结;第二,友爱友爱再友爱;第三,帮助帮助再帮助。他还充满歉意地对几个子女说:爸爸没有能力为你们留下多少财产,只为你们留下了六个兄弟姐妹,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团结互助啊!……他还对侍奉左右的亲人一再充满内疚地道谢:辛苦你们了啊!谢谢啊!当他弥留之际,我们去看他时,明远喊一声:“老外公,我来看您了!”他马上睁开一下眼睛看了一下说:“好,谢谢!保重身体啊!”而且竟然马上竖起大拇指,这让明远感动得哭出声来,他后来对我说:“妈妈,我看到老外公夸我竖起大拇指,我就好感动;看到老外公躺在床上很痛苦的样子,我很难过……”</div><div> 外公留给我们一笔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高风亮节,人格魅力可以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照亮我们前进的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外公走了,他的离开于我们而言,重于泰山。在我们的心里外公永远活着。外公的故乡在河北,我和外公一样都是弋阳的外乡人,然而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尽的爱,谱写了他光辉的人生历程。他应该无悔无憾,他应该心安了。白居易有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弋阳从此是外公永远的归处,愿外公一路走好!愿外公在天堂没有病魔的折磨,在天堂得到安宁和幸福!我们都将完成他的遗愿,不辜负他对我们的期望。珍惜眼前,像外公那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