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望:记忆中的童年(七)

忙中闲(邓朝平)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步时光中去回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隐去的童年记忆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着怎样的故事汇</div></h1> <h1>小城日渐崩坏的世界就是周边的森林,砍伐过度。森林保护被县上的林业局列入重中之重的管控要事,封山育林也许是人定胜天诱惑之后的拨乱反正。县林业局可不管谁家烧柴问题太难了,反正是绝对的砍伐禁制。而煤炭公司有一段时间,是按照供给制度给居民定量供应煤炭。供应的煤炭品位好,燃烧值高,通常情况下,煤一般是凭票的,小市民很难搞到额外的煤票。基于供应量的不足,不上课的周末,我们有时候会到郊外化肥厂的沉淀池去捞化工厂锅炉房燃烧不完全的残余——煤渣粉。虽然离得远,来回得走20公里,但煤渣粉是免费的,居民们便常常三五成群的邀约一起,赶赴去挑回来制作煤饼。</h1> <h1>还是黄毛小子的年纪,羸弱的身体。我知道要去挑回这与自己体重相当的煤渣粉,来回走20公里地,在物质匮乏严重发育不良的当时,是我的苦难也是我必须并绝对要完成的重中之重。感谢生活的锻造,赐我每一天挑水的磨砺,由于稚嫩的肩膀有过举重若轻,所以,尽管是远足,并没有被吓倒。</h1> <h1>那时候,挑煤走的是近道,可以省却很多脚力。所谓的近道就是从现在还存在的东山路,跨越小河沟,到了铁路桥下,爬一小段陡坡后,上到铁路后走路肩便道🚶,或径直走在铁轨中间的枕木上,以小步70公分的步子挑着空担子快步行走。我们挑煤走的是鹰厦铁路漳梅线,是当年福建省的铁路大通道,承载着福建厦门战斗前线的骄傲。铁路线依山傍水而建,跨越千峰万壑,蜿蜒曲折着向前。沿途的风景妙不可言,天空湛蓝,青山郁郁、树木葱茏。更喜江畔清幽,砂石可见,潭水清澈,直视无碍。我们村的挑煤大军,多是男女老少组合,路上都有相互的照应,百斤重担一肩挑。生存是一场生死攸关的革命工作,倒也有一种虽苦犹荣的味道。</h1> <h1>到了东坑口化肥厂区,顾不及歇脚,我们便脱鞋子、挽裤脚,撸起袖子下到水池子,用竹簸箕捞煤渣粉 ,捞煤渣是个体力活,要将百八十斤的煤渣粉,一点点收集起来,夸张一点说,还真的是用尽吃奶的力气了。装满煤渣粉的竹担箕可不轻,挑起往家赶颇费体力活,我们一般都是一路走一路歇,一路歇一路走,走走停停的,紧赶慢赶的。从晨光熹微时分出发,再到挑着煤渣粉回到家,大半天的时间已殆尽无余。</h1><div><br></div> <h1>煤渣粉需要使用红土作粘合剂,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和成糊状,再用制煤机(也叫印煤机)压榨成带有7个孔洞的煤饼,孔洞是利于空气流通,并方便更换燃尽的煤饼。煤饼晒干后便可以放入煤炉燃烧,且24小时火苗不间断,是伟大的厨房革命。</h1> <h1>童年是流逝的岁月,从天真无邪的童年流向懵懂的少年、热血沸腾的青年乃至娴熟中年的岁月。唯美的岁月是一首歌……</h1> <h1>我想用一纸书简,便把童年的青涩和萌动,圈起,留存,许自己悦读有益。——结束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