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随想

当当

<h1>我一直渴望奉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不买不需要的东西,却有必要的东西,买最好的,并充分利用它。为此,我很少买新衣服,哥哥送我的书包背了四年,又背了五年姐姐送我的书包。记得大一时,我"过于朴素"的行头引起了好心班长的注意。班里举行活动要筹钱的时候,他都事先私下和我沟通一下。每次我都说没问题,也想告诉他我不是家里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h1><h3><br /></h3><h1>从小衣食无忧的我真正体会到拮据的生活还是从观察我室友开始。她是一个伊朗女孩,通过抽彩票来到美国,想要成为一个医生。因为只有高中学历,她通过在书店做收银员勉强维持生计,每月交房租都得让她哭好几场。大部分的生活用品比如锅碗瓢盆,都是用我的。因为她实在没钱买。下图是和伊朗女孩共进午餐的照片。</h1><h3><br /></h3> <h1>有一天,她看到我刚买了一个小笔筒,问我在哪里买的,多少钱?我说: 在沃尔玛,挺便宜的,才三美元。她皱一皱眉说,你买的太贵了,这个在dollar tree(美国一元店) 就可以买到的。在那之前,我基本没有去过dollar tree。因为我想自己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元店里会有什么好东西值得去逛?</h1><h1><br /></h1><h1>因为伊朗女孩, 我去了一元店,果然发现了我买的那种笔筒在那里的确卖一美元!一元店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即使是一个特别贫穷的人也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dollar tree的东西大部分是廉价的塑料制品,但是种类齐全。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小孩子的玩具,厨房用品,食品,甚至还有家庭装饰用品。在这里,即使你手上有十刀也可以买满满一大购物车的东西,满足一家老小的基本需求,装点自己的生活,获得一点简单的快乐。我想中产阶级和富人们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能够买到更加体面而精美的版本而已。</h1> <h1>伊朗女孩还经常光顾慈善旧货市场good well,在那里人们把自己弃置不用的东西捐出,goodwell再以非常廉价的价格出售给生活困难的人,挣得的钱用于慈善事业。上周我也去了这家旧货市场,就当是参观博物馆。和隔壁的大型超市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从顾客的穿衣打扮能看出大多生活窘迫。看那堆叠成山的旧物,比如旧衣服,瓶瓶罐罐之类,尽管有的也很精美,但是就是无法激发出你的购物的欲望,因为那是别人用过的。我想除非是穷的没有办法,有几个人愿意去用别人的东西呢? 我们总是喜欢新的东西,才制造了那么多的垃圾。我想像着它们崭新时的样子,想像着商家们为了推销它们而做的天花乱坠的广告,也想像买到它们时人们短暂的喜悦。 而今它们躺在这里,无人问津,即使有的还是那么新。如同古时怀才不遇的士大夫,空有一身抱负。最终沦为人们欲望的牺牲品。</h1><h1><br /></h1><h1>奇怪的是,在这里我体会到在别处购物少有的一份温情。顾客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经济困难,但是很有礼貌,购买别人弃置的东西也没有怨气。店员甚至比别处更为友善,我最后用一美元买了一本2009年的中国日历,因为在异乡看到了故乡的物件也是一种缘份,上面还有年画和剪纸。</h1> <h1>又用3美元买了一把漂亮的小茶壶还自带一个杯子。店员和每个顾客热情的攀谈,还夸我的日历很有趣。她精心包好了我的小茶壶,并放入一个干净的纸袋里。好像我买的是一些多么珍贵的器物。</h1> <h1>从慈善机构出来,我为一个推着满载购物车的老人扶着门,她一再感谢我。为什么我在一个旧货市场里感到了平时购物中没有的温情?也许在这里大家都彼此理解生活的不易,从而产生了一种共情和体谅吧。</h1> <h1>前天傍晚去倒垃圾,在垃圾箱旁边发现了一个八成新的微波炉,还有一些家具。这个微波炉看起来比我家那个不知猴年马月传下来的微波炉好很多,于是我呼哧呼哧地把这台搬回家。在美国的垃圾箱旁边,经常有人搬家时把旧物擦的干干净净的放在那里等人来捡。我拿了别人弃置不用的旧物,背离了极简主义的原则。但是我想,这些东西背后是他们主人的善意。无论是在旧货市场还是垃圾堆旁边,除了一些用过的划痕,这些旧物都被它们的主人擦拭地干干净净。好心人们希望一个陌生人可以再次使用这些东西。<br /> </h1><h3><br /></h3> <h1>一点不一样的生活经历,让我体会到贫困的人们也可以在一元店里找到一些快乐,在慈善机构的旧物市场里彼此体谅,在垃圾箱边感受到来自好心人的善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