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教育”

<h3>  工作闲暇之余,常听起同事们抱怨孩子的教育问题,个个义愤填膺大有势不两立的架势。让我们为之头疼的对象似乎专门为跟我们作对而来,而且都有着高智商的大脑,他们深谙兵法的谋略而能做到信手拈来而游刃有余,堪比美国大片中的特工卧底。家长们很是费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管理,困扰中的父母都讲起自己小时候是如何的听话,自理且独立。说起来我们都是70后生人作为同龄人彼此有着共同的话题。</h3><h3><br></h3><h3>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大家都是混杂居住在一个大院里,生活水平基本一样,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忙碌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我们像放养的羊儿只有到了饭点才会恋恋不舍回到自己的家中。我们的父辈因为历史的原因学业曾被中断没有太高的文化素养,再加上当时一切都是新生事物还没有经验可以拿来借鉴,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每个孩子都曾被拳脚相加过,而且那时候最悲催的是根本没有隐私可言,谁家有个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就是在这种有点幸灾乐祸的目光注视下成为其他孩子的反面教材。也许内心的强大就是源于那时的建立吧(笑)。</h3><h3><br></h3><h3> 我们就是在那种嘈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尽管没有让父母多么引以为豪却也按部就班的工作结婚生子过着跟父辈相似的人生。于是在一番缅怀家史后,大家就取得了共识,孩子之所以不听话的原因就是欠揍。说的时候是斩钉截铁可行动上却又兀自矮了三分,我们只是说话的巨人似乎刚才所有的愤慨只是安慰自己的心里暗示而已,因了这种同病相怜烦恼当下减去一分反而真诚的相互宽慰起来,她说我羡慕你孩子的成绩,我说我羡慕你孩子的活泛,如果都能匀匀该有多完美,在感慨哄笑间彼此宣泄了情绪各自摇头走开。</h3><h3><br></h3><h3> 现在的孩子既孤单却又被过多的关注,与我们小时候正好相反,尽管我们物质上极度匮乏却在精神上无比丰腴,我们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这与现在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我们跑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点,现在人们所推崇的却是我们毫不费力就曾拥有的,历史在变迁,世事在轮回,在时空的交错中却又有着惊人的重合。</h3><h3><br></h3><h3> 我们那时候的心智成熟基本上是来自同龄的伙伴和兄弟姐妹间,在外界的环境相对单纯封闭的时代背景下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了适应环境并与人和谐相处,在我们做了父母后却困惑于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这些处事能力。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不曾遇到的问题诸如拖延症,抑郁症,人际交往障碍,青春期叛逆综合症……接踵而至。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作为没有从业资格证就上岗的父母来说却成了考验耐力和挑战智力的比拼。社会的进步,选择的多样性,贫富差距的拉大所衍生出的各种副作用就像人体的好坏细胞只能共存无法消灭一样,只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我们在享受着科技给人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不能避免带给我们的伤害。</h3><h3><br></h3><h3> 从前的我们无忧无虑,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时的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食物是纯绿色的,人与人之间是纯朴的,我们的快乐是没有修饰过的,我们做的游戏是原生态的,我们之间的友谊是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如今,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游戏是虚拟的,交往是功利的,食物是化学添加的,孩子的成长是压力山大的……我们不知该如何适应这种千变万化,所有前人的经验总结都不足以应对。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怎样做父母是善于自省的家长必修的课程。董卿说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得先变成什么样。舒适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费力,但是温水煮青蛙的后果却是严重的,改变先从自身做起。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又怎能迁怒于孩子,所有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的折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是从前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如果我们播种的是善因也必将结出善果。</h3><h3><br></h3><h3> 啰嗦了这么多想说的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范本可以复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父母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才是对家庭教育的最好诠释。<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