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3月份开始,市直机关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庸懒散慢”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作为贯穿整治活动始终的考勤管理制度等共九项制度逐步建立并开始执行。一霎时,每遇上班各机关大院里都是行色匆匆的脚步,即使下班也鲜见疲塌松懈的神情。虽然有些部门的同志认为这样未免刻板,有悖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去机关化”的精神,反而易滋长机关单位衙门作风和官老爷心态等机关病,使工作人员不能真正走进群众、亲近群众、和群众心连心。但很快,大家就由不适应而变得习惯起来,实行上下班打卡,坚持开门办公,公开人员去向,渐成工作常态。</h3><div> 整治“庸懒散慢”从机关日常管理形式入手,这不禁使我想起东汉时的一位少年陈蕃。他从小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日其父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却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div> <h3> 我很喜欢这一则小故事中的寓意,喜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深刻内涵。仔细想想,那陈蕃之所以不扫一屋,无非是觉得自己胸怀鸿鹄高翔大志,而不屑燕雀小志去为之。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其中就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之理想的。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况《劝学篇》里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说得更是深入浅出:“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体现了“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为”,“善”再小,也只有积善才能成德。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h3><div>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往往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的规章制度,恰恰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遵守和执行。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总是很少。而事实是,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才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果我们想要赢得更多成功机会,就必须要克服和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细。</div> <h3> 我们必须先要学会“扫屋”,然后才能去“扫天下”。周恩来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楷模,他位居新中国总理之要职,强调的却是“关注小事,成就大事。”胡锦涛总书记也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同志更是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毫无疑问,从古至今的任何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出发的。 </h3><h3>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就遍布在我们的工作大堤上,如同上下班打卡,原本是为了规范干部行为、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水平,能切实解决迟到早退、人员去向不明的问题,但这仅仅只是形式,还同时需要有饱和的工作内容来支撑。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就要从诸如此类的点滴做起,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尽自己所能去力求完美。骄人的业绩是由无数细小的成功积聚而成。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最终做出大事,走上成功之路。</h3><h3><br></h3><h5> <i> (此文已发于5月6日晚报个人专栏)</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