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7年,我们随父亲部队移防来到了这个小山沟--庙沟。如今,距我们通化相聚整整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我们多想重逢儿时的伙伴,一起走进我们童年的伊甸园!</h3> <h3>庙沟是通化市东郊的一条小山沟,它比起我们见过的名山大川简直太渺小、太普通不过了!但是就是这样一条小山沟却让我们魂牵梦绕、留恋不已!因为它不仅仅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它更承载着共和国第一代军人和他们的后代的军旅生涯和报国之志!</h3> <h3>先看几张发小们家中珍藏的老照片吧!我们的爸爸妈妈那时多么年轻!找找看!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h3> <h3>他们从战场的硝烟中走来、他们从共和国的礼炮声中走来,深藏起军功章的光芒,牢记着军人的使命,无怨无悔从一个营地移防到另一个营地。</h3> <h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一声令下,我们的爸爸们脱下军装就成为地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h3> <h3>这张照片是76年部队的又一批转业干部在部队的合影,从那以后我们发小们又一次随爸爸奔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h3> <h3>我们的妈妈为了爸爸从五湖四海来到了军营,为了军队建设她们一生都在默默地付出。她们担起了全部家庭的重任,抚养子女、生产劳动。</h3> <h3>在军营里共同的生活,使她们结下了亲姐妹一样的情缘。那时一家有难,大家帮忙。日子过得虽然艰苦,家属院里却其乐融融。</h3> <h3> 妈妈们从五湖四海为了我们的爸爸们从开原来到通化彼此亲如姐妹,他们的下一代通过父母的关系生活在庙沟,他们是一些单纯,美丽,注重友谊的小伙伴,但是他们因一些因素离开通化,直到现在有了微信这个平台再一次把她们联系在一起,彼此的友谊和思念仍然那么强烈,向往曾经的发小再相聚!</h3><h3>--叶玉芳</h3> <h3>爸爸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h3> <h3>安良、安平的爸爸唐延增和晓红、晓爱的爸爸张忠元在一起。老一辈战斗情谊延续成我们这一代的缘分!</h3> <h3>传春的爸爸许家功</h3> <h3>叶雪芳的爸爸叶春山</h3> <h3>唐红的爸爸妈妈</h3> <h3>仔细端详一张张英俊果敢的脸庞,那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爸爸们</h3><h3>认真辨认一张张青春朴素的面容,那是我们依恋一世的妈妈们</h3> <h3>如今爸爸妈妈都已是耄耋老人,有很多老人还病痛缠身,我们这次聚会可能有许多发小因此不能如愿参加。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他们中间很多老人已经作古,已经看不到我们重聚庙沟向他们致敬!</h3> <h3>李建军和老妈妈</h3> <h3>晓红、晓爱的妈妈吕学英,82岁高龄。</h3> <h3>王爱华、王爱萍、王全红的爸爸妈妈</h3> <h3>唐叔叔回到曾经的营房,精神矍铄,站姿不输年轻的军人!</h3> <h3>好想陪妈妈去旅游 今年烟花三月终于和小妹儿一起陪妈妈游览了江南小城_扬州</h3><h3>--赵慧芳</h3><h3><br /></h3> <h3>叶雪芳幸福的一家人!爸爸叶春山91岁啦,妈妈周松梅也82岁高龄,父母的健在是我们的幸福!哥哥叶遇朝,大姐叶玉芳,二姐叶遇艳,小妹叶雪芳</h3> <h3>老两口多精神!老妈妈曾在庙沟军人服务社工作,发小们,记得吗?!</h3><h3><br /></h3> <h3>杜卫丽的老妈妈八十大寿时,儿女齐聚身旁!祝福老妈吗!</h3> <h3>小时候,我们虽然住在军营里,但实际上与父亲还是聚少离多。作为军人的父亲总是在忙,队伍训练、地方支左、工地施工、农场生产、武装备战......</h3><h3>这是小慧儿与爸爸唯一的一张照片</h3> <h3>所以这样的全家福也就显得弥足珍贵</h3> <h3>这张是我和爸爸回四川途径北京天安门合影留念,非常珍贵的照片。</h3><h3>--冉丽华</h3> <h3>唐红的全家福</h3><h3><br /></h3> <h3>谢爱华的全家福</h3> <h3>刘宏梅的全家福</h3> <h3>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飞逝而过,在那片深情的黑土地上,留下太多美好的记忆。那里有我们英雄父辈的热血,有我们母亲的无私奉献;有嘹亮的军号,有严寒酷暑中的摸爬滚打,有铁血年代根植于生命中的英雄情怀!多么令人神往,那结冰的小河,看门的大鹅,结伴而行的鸭鸭:山上的榛子、山梨、山葡萄、野菜、蘑菇;还有那座留下我们无数脚印的小桥……庙沟,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从这里走向祖国各地,用军人的担当谱写着和平年代的英雄赞歌!如今,爸爸老了,妈妈芳华不再;我们,也已渐入人生深处。回望家山,真情难忘,历历在目。在我们精神的最上游,镌刻着军营给予我们的不屈、上进、阳刚、忠诚、奉献的革命情怀。我们怀念过去,是对生命的追寻,对美好未来的传承!今天,我们故园重逢,延续父辈的光荣与梦想,让激情燃烧的岁月永存!</h3><h3>--王全红</h3><h3>--</h3> <h3>冉鲜华家的全家福</h3> <h3>那个年代,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真不能想象如果在今天,那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而那时妈妈总是让我们穿戴整齐,体面地站在人前。因为我们是部队院里的孩子!</h3><h3>张淑珍姐弟萌翻了天!</h3><h3><br /></h3> <h3>营房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军人子弟</h3> <h3>他们即使穿着与地方同龄人一样的服装,一开口便知道他们的身份!新中国推广的普通话可能就是以我们军人子女特有的口音为基础的!</h3><h3>谢爱华、郭卫平</h3> <h3>小双、媛媛</h3> <h3>叶雪芳,唐红,安淑萍,张翠平</h3> <h3>军营里长大的孩子不势利。上到将军下到士兵,见到穿军装的就叫叔叔,所以长大了到地方工作,我们也不会溜须拍马、趋炎附势那一套潜规则。</h3><h3>王林萍、赵铭</h3> <h3>部队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当兵的爸爸整年在外,基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妈妈们也要工作对孩子们也疏于管教。我们是被散养的一代人,大孩子的衣服小了给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永远是弟弟妹妹的保护神。</h3><h3>冉丽华、叶玉芳、李春华</h3> <h3>大院的孩子讲义气。部队的特殊供给制度使得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凸显出我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优越性。我们慷慨大方,小伙伴们可以吃百家饭,谁有点好吃的好玩的都会一起分享。</h3><h3>冉丽华、叶亚萍</h3> <h3>大院的孩子见识广。军队的特殊性给在院里的孩子提供了优越于地方的环境。那时46医院礼堂经常放映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轮番地放。那几年中苏关系紧张时,爸爸回家都带着枪,部队还组织我们打靶,地方的孩子只能在小人书上看到吧!</h3><h3>冉丽华、叶玉芳</h3> <h3>飒爽英姿五尺枪</h3><h3>曙光初照演兵场</h3><h3>中华儿女多奇志</h3><h3>不爱红妆爱武装</h3> <h3>王立平、刘志兰、李茹、田凤华</h3> <h3>赵锐、赵锋、赵铭兄妹</h3> <h3><br /></h3><h3>这架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小桥,和许多故地旧物一样,早已经不在了,而且庙沟的山仿佛也失去了当年的巍峨。但我们依然要回去寻找,哪怕找到蛛丝马迹,也值!</h3> <h3>那一年,我们中的很多人走进了军营,实现了我们从小立志要与父辈比肩,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梦想!</h3> <h3>那天放学路上碰到小伙伴唐安良,他兴奋地对我说:"咱们当兵了!"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回家一看,一套新军装整齐地摆在我的铺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时就叫"猝不及防"!</h3> <h3>永远严肃的爸爸对我说:"好好干!"就像首长跟他的兵说话。这句话,跟了我一辈子!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历尽千辛万苦,只能好好干。</h3><h3>--李建军</h3> <h3>一九七八年的初春,我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弃考从军,踏入了父亲奋斗一生的军营。短短四年多的戍边卫国,不仅深深地体会了父辈的艰辛,也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础。在满目黄沙大漠孤烟的内蒙边陲,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的子弟,训练工作走在前。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回到地方,从一名员工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开启了很好的人生启航。</h3><h3>一句话:当兵辛苦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h3> <h3>尔平让我写几句当兵的感言。怎么说呢?从小在军营长大,单纯快乐。后来当兵太单调、当兵后受到的教育太单纯、转型后就是个大傻瓜、完全脱离社会、走向社会后就跟开上了碰碰车!不管怎样说句时髦的话:初心不改!没给军人丢过脸!</h3><h3>--张平康</h3> <h3>小时候,看见家属院里当兵的姐姐们回家探亲,那身军装羡慕死我了!没想到高中毕业后我也能穿上这身军装!部队的生活虽然艰苦,却给我留下一生的精神财富,我,曾是一个兵!</h3> <h3>昔日的发小成了战友</h3><h3>鲜鱼儿、小双、晓红</h3> <h3>冉丽华、叶玉芳</h3> <h3>军中姐妹花:徐小梅、张晓红、冉丽华</h3> <h3>晓红、李茹</h3> <h3>叶玉芳</h3> <h3>小双、晓红</h3> <h3>在我们念叨着"杜卫丽,你在哪里?"时,她竟然出现了!感谢网络的神奇,让我们昔日的发小再次团聚!</h3> <h3><br /></h3><h3>上围子家属院。</h3><h3>昔日的发小,今天的战友</h3><h3>冉丽华、李春华、叶亚萍、叶玉芳、路强、赵秀珍</h3> <h3>青春是美好的,却又离我们越来越远,远得让人觉得那么的不真实!媛媛就认不出照片中的自己啦!</h3><h3><br /></h3> <h3>谢宁不但参了军,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而且负了伤。他说:"我自豪,我们父子两辈人都为共和国上过战场!"</h3> <h3>相隔近半个世纪,当年一起爬山、捉迷藏、采蘑菇、溜冰车的发小们再次相见是否还相认?认识一下吧!</h3> <h3>往昔美好的时光已经定格,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重新聚集,延续着父一辈子一辈的情谊。父辈们在战争中凝聚的战友情义,由我们继承传递。亲爱的发小们,我爱你们!</h3><h3>--许传春</h3> <h3>珍惜:人生沉浮几十载,发小情义始最真,时光流逝,岁月如歌,去往事里走走,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h3><h3>--张晓红</h3> <h3>大家好!我是谢宁,小时候在下围子家属院住。谢爱华是我姐姐,我弟弟叫小不点。我们姐弟现在都在河南濮阳。</h3> <h3>谢爱华</h3> <h3>在我们刚到庙沟不久,文革升级,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英明的团首长果断决定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后来名扬通化的"3012部队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h3> <h3>团里抽调了能歌善舞的战士教我们学习、练功、演节目。就是这短短两年多时间竟为我们带来了一生的快乐!在中学、大学、工作单位我们是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如今我们许多人都退休了,儿时的训练成了老有所乐的基础!</h3><h3><br /></h3> <h3>小兰参加的舞蹈队水平很高,她们的剧目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大奖!</h3><h3><br /></h3> <h3><br /></h3><h3>鲜珍参加的太极扇参加重庆市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大获成功!</h3> <h3>院里的老人们说:"小慧儿没搞文艺真是可惜了呀!"但她深深植入骨子里的艺术基因让她走到哪里都散发出热情的气息!看看!一队年过半百的奶奶们有没有当年"四小天鹅"的风采?!</h3> <h3>相逢是一首歌,旋律是悠长的岁月,歌词是发小的情谊!感谢网络把相隔几十年伙伴重新聚集!</h3> <h3>鲜华.丽华.亚光姐弟三人经常闲时聚在一起,享受快进入晚年的幸福与快乐……</h3> <h3>鲜华、丽华姐妹经常结伴旅游,多想和更多的儿时伙伴一起旅游呀!</h3><h3><br /></h3> <h3>李春华、叶玉芳、冉丽华在通化聚会</h3> <h3>春华、丽华成都相聚</h3> <h3>师部,飞机楼,儿时的记忆</h3> <h3>玉皇山、浑江,对面就是我们的庙沟</h3> <h3>去年我和小尔平终于梦幻般的回到了小时候曾经住过的部队大院 房子虽然又破又矮可我们还是很急切的跑过去 仔细的辨认着家门 ……数着……这是小兰家 媛媛家 小红家 爱华家 尔平家 小慧儿家……有的家已经找不到了……发小们快回来吧 看这是同学给采的蘑菇好新鲜哦……还有苦姑娘(红姑娘)……雪生家的热炕 老丫姐烀的包米……</h3><h3>--赵慧芳</h3><h3><br /></h3> <p class="ql-block">处于光怪陆离的都市的现代人,时常需要心灵的洗涤、抚慰,而怀旧则是一支镇痛剂,它能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的煎熬。</p><p class="ql-block">怀旧的人真诚</p><p class="ql-block">怀旧的人善良</p><p class="ql-block">这真是我们军人后代的优良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