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 ----观清华附小窦桂梅团队核心素养“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 小记

晓花

<h3>  听,是一种享受;讲,是一种奉献;读,是一种修养。 5月20日,我有幸观摩学习了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带领的团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与报告!心情很激动。</h3><h3><br></h3><div> 窦桂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div> <h3> 窦老师的课堂是真正大师级课堂,让我感悟很多。《阿长与&lt;山海经&gt;》,这篇课文是出自初中年级的课文,一共有24个自然段,篇幅较长。窦老师先让学生统筹全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怎么写阿长的?再引导学生归纳出7个内容。最后,重点讲解了三个,分别是“睡觉呈大字”,“说恭喜话”,“买《山海经》”。窦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从一开始的不敢说,到后来越来越精彩的回答,这都归功与窦老师的循循善诱,更在于窦老师课堂上的“执着”,她执着于让学生大胆地想,大声地说;执着于让学生的回答,不只停留在表面。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热情的阿长。最让我佩服的是一一窦老师对文本的挖掘之深。文中有这么一个语言描写“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按我们的理解,这是妈妈对鲁迅说的话,但通过窦老师的教学,还可以理解成鲁迅对妈妈说的话,妈妈对阿长说的话……让我们知道了,阿长作为一个保姆,平时工作很辛苦,身体又长得胖,所以睡觉呈大字。更让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窦老师课堂中这样的挖掘不在少数,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学习的方向。</h3> <h3> 窦老师的课堂,是学生文本的课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学习”,这是课堂最美的张力。窦老师努力创建以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合作共享为主的课堂。于是我们看到了窦老师有意地让教于学,退居一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思考,发现文字背后的奥秘; 让学生自主地质疑提问,提出并议定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进程;让学生主持课堂的汇报交流,乃至进行评论、归纳和小结,改变了那种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牵学生跟的司空见惯的旧常态,形成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分享互补、共同前进的新气象。</h3><div> 如,由学生自己征求大家的意见:“同学们,我概括得怎么样?”“给点儿掌声吧!”由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就这样下课,太可惜了。”“我觉得可以提出疑问。”“建议有感情地朗读。”由学生来提问和启发:“我有疑问,为什么写阿长的‘坏’呢?”“为什么只有一处与《山海经》有关?”……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自主合作的快乐,收获着成功与自信,这对学生能力养成的锻炼价值,对学生生命成长发展的深刻影响,与被动学习的所得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div> <h3>  窦老师的课堂,是突显‘’语文‘’的课堂。<br></h3><div> 语文学科有其核心素养。有人把它归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div><div> 语用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首。本课中,窦老师以聚焦阿长形象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建构,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语用生长的过程。</div><div> 如引导学生感受阿长对元旦祝福的重视,窦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在朗读中反复体会3个“记住”,5个“恭喜”,4个感叹号。这些细节性聚焦,实际上不仅是语感的强化,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感倾注——如果我们往深层追究,为什么鲁迅那么沉重于这些贫困中的人对“运气”的渴望,“五四”所闪耀的人文光辉就会呼之欲出。</div><div> 其次,精准地选择文章中阿长的话,让学生在先在自学中有所发现,然后引领学生读出言者的表情,可以说,阿长的形象,已经在学生心中有了自己的符合性表征,只是,对于小学生来讲,没有必要把这个形象深入剖析到我们成人认为“准确”的表征。以言会神,聚焦阿长形象,又不完全深入剖析人物的文化意义,窦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当、有“度”。</div><div> 而本课中,学生在窦老师的引领下,“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都各有体现。如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在课始的体现,如对阿长形象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审美鉴赏。至于 课始,对鲁迅及其书的导入,会对学生起到“文化理解与传承”的作用。</div><div><br></div> <h3> 让孩子站在课堂中央,放出最耀眼的光芒。窦老师的这个板书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孩子们完成的。正如窦老师所说,她只是推波助澜、见缝插针、穿针引线。一切都由孩子完成,学生的生成和生长才是课堂资源!</h3> <h3> 窦桂梅老师为我们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过渡语亲切自然,激情四射,肢体语言丰富,倾听学生交流的专注,对学生发言的鼓励,处处体现大师的风范。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孩子会说话,真正提升了孩子的语文能力;在指导孩子朗读的同时,更注重引领孩子走进人物的心理,在不同的角色转换中揭开藏在文字背后的秘密一一情感。</h3><div>   除了课上得好之外,最让人惊喜的,是窦老师在讲述她们学校课改模式时,不仅理念先进,端庄得体,出口成章而吸睛无数。向我们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div> <h3>  孩子们激情四射的朗读着自己续写的阿长……打动了了窦老师。</h3> <h3>  下午聆听了“窦桂梅团队”薛晨老师的《刷子李》,出自冯骥才先生,这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课前以游戏“人物的名义”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的课堂依然很精彩,尤其是课上串讲的那段天津话引来台下阵阵掌声!</h3> <h3>  学生跟着老师感受刷墙的艰辛,亲身体验了,才会更加准确的体会人物的情感。</h3> <h3>  薛老师分享着“1+x课程”背景下的主题实践活动,因为时间问题,薛老师只是简短一说,仍然受益匪浅呢!</h3> <h3>  很幸运再一次听了古诗吟诵,何秀华老师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一次的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经典的美,吟诵古诗,体会情感。</h3> <h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成长,让这些积累成为自己的养料,施土、浇肥。或许你无法上出名师的模式来,但是可以取其精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板块,一个板书设计,一句评价语等等。模仿借鉴揉和成自己的风格。💪💪💪💪💪</h3>

学生

老师

阿长

课堂

学习

窦桂梅

孩子

理解

朗读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