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留炊烟之完结篇:古貌褐颜

©条山野人

<h3>前言: 这是五年前写的游记,共分六篇。今用美篇写出来,图文并茂,以飨读者。就近的朋友们,如果感兴趣,也可抽空寻迹一游。</h3><div><br></div><div>此地为福安市甘棠镇,大留村。</div><div><br></div><div>福安,是福建省一个县级市,号称"中国电机城"。这里生产的中小型电机享誉国内外,受到全世界的好评。万德电气,万达电机,远东电机,安波电机等公司声名远播。</div><div><br></div><div>从旅游中感触生活,在旅游中享受人生,岂不快哉!</div> <h3>接上篇</h3> <h3>自认识大留至今,正好三个月。</h3><h3><br></h3><div>在此期间,我以自己屑碎的脚步,穿越在大留的大街小巷、沟沟坎坎,在这片千百年前就已被开垦的土地上,丈量着古人的足迹。</div><div><br></div><div>隐幽的小巷,深邃的古井,荒旷的青山,惊世的石塔,失色的文字,莫名的古刹,飘渺的烟云,血染的斜阳。一点一滴,汇聚成今日的大留——这个留侯张良的后裔们千百年来,集聚生息的地方。</div> <h3>我再次来到大留的村口,凝望着门牌坊上方的文字:“唐代肇基耕读传承逾千载,今更发展农工并举富万家”。品味其中的积韵与奥秘。</h3><div><br></div><div>上联似无大错,在唐代时因庙(玉泉禅寺)而建村落,张氏家族代有人才出,从北宋“理学明宗”张泳,到清代张茂明、华、海三兄弟,耕读传承已逾千载。</div><div>下联却甚显不足,农业未见起色,采茶女都进厂做工了,茶园、田地略有荒芜;出卖土地而换得的“工业”,又如何可用“农工并举”来写实和描述呢?</div><div><br></div><div> “村中古井证民风古朴,岭上烟墩聚紫气烟霞”。古井确实存在,民风古朴却仿佛已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了——张公井可证古朴民风,但 “茶井”却已被更现实的人们从历史的印迹中永远填平。岭上的烟墩,更是犹如飘渺的烟云,随着紫气一起腾升得无影无踪。</div> <h3>大留村往北,是北山村和小留村&nbsp;,对面是家饶村(加招村),往南是东山村,更远处就延伸到了甘棠。附近的山脚下,也还有些其它的小山村,居民的姓氏却以“钟、雷、兰”为主,也就是畲族的主要姓氏了。</h3><h3>大留村,是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最大的村子了。和村民聊天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他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和自豪感。<br></h3><h3><br></h3><div>而如今,大路修到门前,工业区带来的反古喧嚣,打破的不仅仅是大留原本宁静的天空。眼见着附近的村民一日日富裕,大留人原本的浓郁的优越感在随着日月流水一般,一点点被时光浸蚀、消褪;远望的,只能看到那些世俗的背影。</div><div><br></div><div>记得有个网友说过:每到年关掐指一算,&nbsp;发现自己赚到的只有年龄。</div><div>这真是现实生活中的才子幽默,也是在幽默里,多少人一生所不得不要面对的最残酷的现实写照呀!</div><div><br></div><div><br></div> <h3>——作于2013年1月31日,此篇为《大留炊烟》终结篇 </h3><div>请看第一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条山野人 坚持原创</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