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 军旅岁月像条河,汇成一支难忘的歌,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把美好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军营里,几十年过去了,有多少军旅往事让我们心潮澎湃,难与忘怀,下面就让我们从一张张老照片中,寻找当年的小兵哥,听老兵讲述当年在军营中的生活趣事。1972年12月,我们一群热血青年从广东省韶关市参军入伍,来到美丽的广西桂林近郊灵川三街,成为广州军区廿分部54048部队的一名战士,在军营里学习、工作、生活,进行军事训练,部队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还是扛过来了,经过几年的磨练,我们从一名单纯的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坚强战士,离开部队已有数十年之久,但对曾经为之洒下过汗水、付出过大好青春年华的军营记忆犹新,有了当兵经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我们感到无比光荣自豪,我们的青春无悔!</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12月广东韶关市东河小学同学和朱老师、吳老师欢送范茂昌、李耀彬俩同学参军。</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李耀彬和范茂昌同学</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12月,广东韶关市酒厂机修班好友欢送范茂昌参军时的留影,前排左起熊亚坤、范茂昌,后排左起黄耀威、湯焕邦,当时虽然处于文革时代,但全社会对解放军都很尊敬,有职工应征入伍参加解放军,其所在企业领导也都很高兴,,当时食物缺乏,市民每人每月凭证只能购买一斤猪肉,好在酒厂用做完酒后的酒糟养了不少猪,当时就宰了几头大肥猪,在厂礼堂摆满酒桌,全厂职工共同举杯,热烈欢送范茂昌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隆重的情景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样热情欢送的场面可能很难再看见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范茂昌在新兵连时的第一张照片,部队生活对我们刚入伍的年青人来说,既新鲜又陌生,还一下适应不了,不管是酷热难耐的夏天,还是冷风刺骨的寒冬,每天清晨五时三十分,听到军号响起,我们必须要以最快速度穿好军裝集合出操,那时间在地方的你们,可能还睡在床上梦香正浓呢,还不定时给你来一个夜间全副武装的紧急集合,刚开始因为沒经历过,起床后也是手忙脚乱的,因为不准亮灯,深夜时分宿舍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像瞎子一样乱摸找衣服,,有些人穿好衣服却找不到鞋子,当你还在忙乱的时候,集合的哨声已再次响起,这时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抱起被包拿起枪就跑去集合地,到了集合地一看,只有老兵和班长的着装是整齐的,其他新兵的着装都是丢三拉四,乱七八糟的,有抱着被子的,上衣还来不及穿上的,全都是五花八门的狼狈样子,还有的人甚至只穿了一只鞋子,反正只要是刚入伍的新兵,每个人的着装都达不到部队的标准,摸黑把被子打成牢固的背包可不容易,要不你们也在家里试试看,为了应付深夜的紧急集合,有些新兵晚上睡觉都不敢脱下军裝,还有更夸张的穿着袜子鞋子睡觉,现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后来还是在老兵班长帮助下,才知道每天睡觉时,脱下的衣服要按顺序摆放在固定的地方,鞋子也一样整齐放在固定地方,打背包后来经过反复多次练习后,也达到蒙上眼睛也能打成符合要求的水准,经过练习,对后来的深夜紧急集合也应对自如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范茂昌在新兵连的留影,部队生活虽然艰苦,但很有规律,加上从地方到中央军委都十分重视军人的生活物资供应,我们食的大米是当地粮站质量最好的,叫做军粮,加上我们连队自己种菜养鱼养猪,所以在食物方面比地方更丰富和有保障的,你知道吗?我们吃饭是让你食饱不限量的哟,告诉一个可能你不大相信的趣事,1974年我在廿分部教导队军训,由于训练量超大,每天饭量也特大,当时我体重才一百三十多斤,有一天中午我吃了十一个馒头加二碗稀饭,是不是有点不可想像,不过你大可放心,教导队是培养部队精英骨干的单位,上级领导比连队更重视和关心食物的保障供应,让士兵们食饱食好是必须的。</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范茂昌入伍三年后的留影。</b></p> <h1><b style="font-size:22px;">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有一年夏天,部队驻地一连几天暴雨下过不停,有一天刚吃完早饭,部队就接到广州军区紧急命令,由我连组成防洪抢险队,立即出发赶赴某军械库,加固库区上游的一个水库堤围,以防止堤围崩溃淹没军械库,接命令后,我们立即乘车赶赴遇险的军械库,按广州军区司令部要求,出发前还配备了电台,以方便联络,在行进途中,由于情况紧急,广州军区首长相隔半个小时左右,就会用电台和我们联系,询问我们现在走到什么地方,并一再命令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尽早赶到目的地开展抢险工作,当时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能见度很低,这个时候车速太快,十分危险,为了尽早赶到军械库,司机也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加速前进,好在我们终于安全抵达了目的地,只见军械库靠山而建,是藏在山洞里的,为了抄近路到达抢险的地方,我们只能进入洞库,从洞库后门出去,在当地首长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军械库,只见一门门军用大炮整齐划一排列在仓库中,我从来没有在这么近距离看到过,场面很壮观,面对这一门门大炮,心想仓库如果真的被洪水淹没,这些大炮肯定会受到损害,这让我感受到了这次抢险任务的重要性,水库在军械库上游几百米的地方,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只见水库的堤围有十几米高,是用大石头砌起来的,因为我们站在堤围外的底部,具体堤围厚度多少也看不到,只听到水库里浪花撞击堤围发出的阵阵响声,我们的任务就是装土砂袋,用来加厚水库堤围,防止水压增大冲垮堤围,淹没下游军械库,这时的天空电闪雷鸣,大雨把我们淋得浑身湿透,但情况紧急,我们也顾不了这么多,争分夺秒地开展抢险工作,在搬运砂包的过程中,不少人磨破了肩膀也继续工作,还有几个战士因为下雨路滑摔伤了腰,稍为休息一下又带伤战斗,经过一番不停的苦战,我们终于完成了水库堤围加固的任务,当我们走到高处察看水库水情时,都不约而同倒吸了一口冷气,吓了一大跳,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站在堤围抢险的地方,就和水库的底部同一水平,换句话说,在我们头上十几米高的地方就是水库的水面,在抢险时如果水库崩溃,我们百十号人都会被洪水吞没,全军覆没,不过,面对这种处境,我想就算我们知道身处这样的危险环境,进行抢险工作很危险,但作为军人,军令如山,为了完成抢险任务,我们也会义无反顾,不惜生命去保证军械库的安全,通过这次抢险战斗,说明在和平环境下,军人也是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范茂昌1974年在廿分部教导队的留影,经过几年的军事训练,军事技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当然连队也对自已很重视,先后多次送我去不同类型训练科目的上级教导队培训,什么高射机枪、班排战术等,在教导队的时间差不多和呆在连队的时间对半一样长,你知道吗?我新兵第一次训练投手榴弹才二十九米,达不到三十米及格线,七五年我从分部教导队回连队当班长,在一次组织班里进行投手榴弹训练时,我投弹距离达到四十七米的优秀成绩,因我到分部教导队将近一年,刚回连队,战友们对我投弹成绩提高那么多也很吃惊,要知道,我当时投弹达到的距离超过新兵时投弹距离一半还多哟,同样一个人,当过几年兵,就是不一样,体能和军事素质都是棒棒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范茂昌在军训中的留影。在军事训练中既艰苦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1974年在廿分部教导大队的军事集训期间,由于我们军事集训的目的是给干部作战朮示范,为了较真实体验实战环境下的军事动作,所以在训练场地要用TNT军用炸药来布置很多爆炸点,因而在训练时我们通过这些爆炸点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训练中投掷的可爆炸的手榴弹也有危险性,但为了追求更好的军事示范效果,也管不了那么多,我有一位战友就在训练中被炸坏耳膜,还有一位教导大队的副队长,广西藉的,因在捡测军训用的手榴弹时,手榴弹意外爆炸伤了右手,整个右手掌都炸飞了,所以在训练中我们投掷这些手榴弹时都多少有点担心,怕把手炸飞了。所以每当看到新闻上报道某部队进行实弹实兵演习时,我还心有余悸的,因为子弹和炮弹不长眼睛,有些意外还是会发生的,比如你看到电影中炮火向前延伸时,战士才发起冲锋,正常情况炮弹不会落在冲锋战士头上,但炮弹也还是会有偏差的,所以在实兵实弹演习中,发生误伤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说,在和平环境中军人军训也有一定的危险性。</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65式82毫米无座力炮,1974年,广州军区廿分部教导队在54048部队驻地,举办干部军事集训,培训内容是怎样组织指挥班和排的进攻战术和防守,为了让干部更直观体验学习军事科目,从分部下属各部队抽调战士组成一个加强排编制的示范排,成海龙担任示范排排长,由分部具有参战经历的崔付参谋长担任教学顾问,先对示范排进行培训演练,然后由示范排按实战要求进行演示,给参加集训的干部学员观看,由于示范排的人员才四十多位战士,所以在战术演习时为了更逼真,我们都是身兼数职,在不同的战术演习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担任过82毫米无座力炮小组长,也扮演过敌方的尖兵,由于我说普通话比湖南、广西、潮汕的战友稍好,所以也曾在一场军事演习中担任过战地通讯员。</b></p>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范茂昌一九七四年在廿分部教导队军训时留影,当时军训是很艰苦的,但对增强自身体魄却帮助很大,我曾有一段时间负责队中的65式82毫米无座力火炮小组,在训练中火炮是分解为三部分的,由几位战士携带前行,不要看我体重才一百三十多斤,但身体素质超棒,扛起八十斤重的炮身在山上健步如飞,连那些在山里长大的广西战友也感到吃惊,这个广东兵来自城市,身体怎么这样強捍,这可要感谢在部队的生活和磨练,由于食物有保障,加上常年的身体锻炼,当时的我真是一个铜皮铁骨的士兵,你知道吗?有一年冬天,我站岗完毕已经是晚上十一时多,天上飘着雪花,寒风刺骨,但我却洗了个冷水澡,但身体一点问题也沒有,反而睡得更香,可见我的身体素质通过部队的磨练达到多好的程度。1974年在七八五驻地举办廿分部战术培训班时的各位教员、队长、政委丶成海龙棑长、还有示范排的各位战友,分别已四十多年了,现在你们生活过得还好吗?成海龙大哥你在那里?祝在教导队同甘共苦的战友们幸福快乐!</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4年广州军区后勤廿分部教导大队,在桂林近郊灵川三街我们54048部队驻地,举行廿分部干部军事战术集训,李耀彬同学从相隔千里的部队,来到这里和范茂昌一同参加了这次集训,俩位小学同学同年参军,分配在广州军区廿分部下属的不同部队,俩人相隔千里之遥,这次俩人的意外相逢说明同学的缘份到了,时间和距离都阻挡不了他们再相逢。</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4年广州军区后勤部廿分部教导大队在七八五驻地举行干部军事战术集训,担任战术示范演练的战术示范棑人员,由廿分部下属各部队的战士组成,这是战术示范棑中来自不同部队的韶关战友,前排左起陈日军、刘东江、范茂昌,后排左起朱西文、叶细祥、陈春明、胡亚生。</b></p> <h1><b style="font-size:22px;">曹政生,是范茂昌在韶关市七中二排的高中同班同学,俩人都不知对方也参军来到广西,1974年的一天,范茂昌和意外相逢的小学同学李耀彬去桂林市玩,范茂昌无意看到在对面街边行走的两位军人,有点面熟,但距离稍远也想不起是谁,和对方相反方向走过几十米后,越想越觉得有一位很像七中高中同学曹政生,不能犹豫了,马上和李耀彬反身跑步追上两位军人,果不其然,其中一位军人就是范茂昌在市七中二排的高中同学曹政生,还有更意外惊喜的是,另一位军人竟然是李耀彬在市八中高中的同班同学郭粤生,两间不同学校的两对高中同学,分别几年后,报名参军来到广西,分在不同的部队,相互都不知道,大家都是同一年的兵。今天,在桂花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在美丽的桂林意外相逢,用两句名言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最恰当,那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巧不成书,这也说明他们同学缘份太好了,当然,老同学难得在他乡相逢,肯定是座在一起,把酒言欢叙旧啦。这是曹政生同学参军入伍四十年周年的照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徐名和指挥高炮训练时的留影,看到他们在进行高炮训练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以为我们后勤廿分部的战士,只是单纯的为部队做好各种军需物资供应保障的,与军事训练不搭界,这只是你们的错觉,其实我们平时除了要做好军队的物资供应,还要按军队的军事训练大纲进行军训的,因为打起仗来,很难分前后方的,79年的边境自卫战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敌方就经常对我输送军需的车队和医院进行突然偷袭,如果负责押送物资的战士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就不可能保证把军需物资安全送到指定地点,所以说,只要你是个士兵,都要进行各种科目的军事训练,我还专门去教导队进行过高射机枪培训呢。你如果看过79年边境自卫战的故事,就知道高射机枪在当时双方战斗中的威力有多大,告诉你,七五年曾和我一起去廿分部进行军训的一位潮汕藉战友,就参加了那场战争,说明战争一打响,在战场上只要是军人,就必须是一个军事素质全面合格的战士,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左起范茂昌、戴锦洪、华锦昆、朱西文</b></p> <h1><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范茂昌和廿分部宣传队队员马新国留影,范茂昌从廿分部教导大队回来后担任二连八班班长,马新国原和范茂昌初中同学向均炎在廿分部下属47汽车团,后来加入廿分部文艺宣传队,宣传队解散后与郑奕耀分配到54048部队勤务二连,马新国分配在范茂昌的八班,离开部队失去联系几十年,不知马新国、郑奕耀、蔡永利、陈永新和我刚入伍时的刘尧坤老班长、连长王泽学和二连全体官兵的近况如何,希望自1972年12月开始,曾在广州军区后勤廿分部54048部队勤务二连当过兵的战友,把你们以及其他战友的近况联系方法写在这本相册的评论栏里,以方便战友之间联系聚旧,离开部队几十年了,太想念曾经朝夕相处的二连官兵,相信你也和我一样。</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李志民范茂昌桂林市</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排左起华锦昆、陈杏权、朱西文,后排左起陈永新、李志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排左起徐焕田、李志民,后排左起朱西文、蒋志强、潘耀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西文。</b></p> <h1><b style="font-size:22px;">徐名和与战友留影,你们可要仔细看清楚哟,其中有的士兵手上拿着鲜花笑得多开心,看到这影像,说明我们战士除了有硬汉坚强的形象,还有追求生活美好的浪漫情怀。</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左起李志民、胡亚生、朱西文。</b></p> <h1><b style="font-size:22px;">李志民胡亚生范茂昌桂林市</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李志民从香港回到广东韶关市,胡亚生、李志民、范茂昌三位战友,分别四十多年后又相逢。</b></p> <h1><b style="font-size:22px;">王树贤、徐名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温亚贵、徐名和</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邱韶先</b></p> <h1><b style="font-size:22px;">潘耀林、徐名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徐名和朱亚俭</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梁观福、温亚贵、徐名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徐名和潘耀林蔡九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蒋志强与战友</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蒋志强与战友,前排左起李志民、朱西文、徐焕田,后排左起蒋志强、徐名和、潘耀林。</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3月桂林市叠彩山,前排左起华锦坤、温亚贵、梁观福,后排左起徐名和、范茂昌、王树贤、李志民。</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3月桂林市象鼻山,前排左起王树贤、华锦坤、李志民、徐名和,后排左起梁观福、朱亚俭、温亚贵、戴锦洪。</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3月桂林市叠彩山,前排左起温亚贵、朱亚俭、戴锦洪、李志民、范茂昌,后排左起梁观福、华锦坤、王树贤、徐名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3月桂林市七星岩,前排左起范茂昌、李志民、戴锦洪.华锦坤,后排左起温亚贵、王树贤、徐名和、朱亚俭、梁观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3月桂林市七星岩,左起范茂昌,朱亚俭、徐名和、梁观福、王树贤、温亚贵、华锦坤、李志民。</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12月,广东韶关市二中三连五排的同学欢送骆炳新褶建开俩同学参军,俩同学和范茂昌是韶关市二中校友,褶建开和范茂昌是韶关市七中高中校友,俩位还和范茂昌、李耀彬同是广州军区后勤廿分部的战友。</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骆炳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军区廿分部97兵站战友,前排左起李细财、骆炳新,后排左起胡水生、阮文星、李耀彬。1975年在廿分部教导队军训时,我和李耀彬去桂林市看访97兵站的韶关战友骆炳新、李细财,想不到1987年我和李细财又成为工友。</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黄自豪,和范茂昌是韶关市七中高中二排的同学。</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李志民</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徐名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朱亚俭</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温亚贵</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朱西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陈永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潘耀林</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胡国安</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胡亚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徐名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李志民范茂昌桂林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温则明,广州军区后勤部工程兵二二五团卫生队卫生员,部队驻地广西兴安,与广州军区廿分部兴安基地汽车营相邻不远,他和范茂昌自小认识,但相互不知对方巳参军,1975年温则明随工兵团来到廿分部54048部队施工,与儿时的朋友范茂昌在他乡意外喜相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左起温则明、范茂昌、朱西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前排左起朱西文、范茂昌,后排陈永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四十多年前的广州军区廿分部54048部队战友,前排左起胡国安、朱亚俭、徐名和、潘耀林、温亚贵,后排左起李志民、范茂昌、朱西文,陈永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2017年八一建军节,离开军营四十多年,久别重逢的战友们又相聚在广东省韶关市西河山水华府,追忆久远的当兵经历,感概多多。</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李志民从香港回到韶关,与分别多年的战友相聚。前排左起范茂昌、温亚贵、邱韶先,后排左起陈杏权、朱亚俭、徐名和、李志民、朱西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八一建军节,54048部队在韶关的战友相聚,左起范茂昌、温亚贵、陈永新、陈杏权、朱亚俭、朱西文、徐名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8月6日,在韶关的战友相聚,前棑左起徐名和、朱亚俭、温亚贵、胡亚生,后排左起朱西文、范茂昌、陈永新、陈杏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12月我们参军入伍,从广东韶关市,来到广西桂林近郊灵川三街广州军区廿分部54048部队,在这里和来自祖国不同省市的战友,朝夕相处,走过了不平凡的军旅历程,时间可以流逝,但我们在军营结下的战友情终身难忘,在这里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战友们友情常在,身体安康!生活美滿!祝全国的老兵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健康长寿!</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