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语文 —— 濮阳市第十七届小学语文 优质课大赛(决赛)暨观摩活动

青花韵

<h1>  濮阳市第十七届优质课大赛决赛暨观摩活动于5月19日下午圆满落下帷幕。借用一副对联为其总结:长德长智长能唱响濮阳好课“最强声音”;成功成人成才构筑教师梦想“第一基础”。<br>  两天时间,来自五县四区的22老师帝舜故里觅教法,幸福三小悟文道。大赛分为三个板块:微课展示、课堂呈现、点评总结。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谓是大赛最佳组合形式,真有“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意境!</h1> <h3><b>卷首语: 小语课堂竞风流,</b></h3><div><b> 同课异构各千秋。</b></div><div><b> 听说读写真中求,</b></div><div><b> 三尺讲台任我秀!</b></div> <h3><b> 第一篇章<br>微课篇——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r> </b></h3> <h1> 城区12位老师竞技</h1> <h1> 县区10位老师争锋</h1> <h1>1号、2号和8号老师执教的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是作家梁衡的作品,作品到了教材中就是文本。文本是开放的,不需要考虑为什么写作品,更多该考虑读者的体会,读者的理解与建构。三位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对人物形象,精神品质的感悟理解。这是符合课标精神的。一号和二号老师紧紧围绕题眼“美丽”展开教学预设,只是两位老师选取的读写结合点有所不同:一号老师让学生书写“美丽”,二号老师在补充屠呦呦的资料后,让学生写一写从她身上汲取到的科学精神。高年级关注读写结合也是符合课标要求的。8号老师对学生每一步的学习时间和方法都给出了清晰的指令,并借助小组和学习单完成任务,既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又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让课堂更有弹性,让人眼前一亮。</h1> <h1>3号、4号和10号参赛的篇目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位老师的微课可谓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3号老师用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课文哪里让你产生了画面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从而总结出让文字产生画面感的写作方法:精选词语,聚焦特征,展开对话,组合事物等。其间还巧妙的设计了给画面配音的环节,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用音、画冲击学生的感官,对林海音有趣童年生活的体验更立体丰满。4号老师的学法指导清晰明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值得我们借鉴。送给10号老师关键词是:稳、准、实。目标定位准,课堂节奏稳,学生学得实。</h1> <h1>5号、6号讲的是《守株待兔》。五号老师板书漂亮,很有亲和力,写字指导细致到位。6号老师识字方法多样,玩字卡游戏是亮点,有效有趣,让学生在动静转换中巩固了生字,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h1> <h1>7号、11号和12号为同一课题《小壁虎借尾巴》。7号老师总结的猜字方法和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亲和力;11号老师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都值得我们借鉴。12号老师大气沉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识字环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了帮小壁虎扫除障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环节安排了仿说环节,增加了教材的宽度。</h1> <h1>9号讲的《女娲补天》,带着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之后提炼出学习方法:读课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2——5自然段,以及后面的复述小提示,注重了方法引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h1> <h1>1号《将相和》先理清故事关系,然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感悟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言文结合是亮点。</h1> <h1>青春靓丽的2号老师课堂灵动活泼,有趣味,有看点,随文识字,趣味读书,创编故事让我们耳目一新。8号谜语导课,分角色朗读也都是为了增加低年级课堂的趣味性。</h1> <h1>3号老师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填写表格,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和5号老师分享的串珠法阅读策略也都很有借鉴意义。</h1> <h1>三节《西门豹》,4号老师举止大方,精神饱满,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9号引导学生读课文,演故事、批注感悟,积累词语,填补空白,拓展阅读,课堂厚重有张力。10号老师目标明确,从识字写字,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再到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很有实效性。</h1> <h1>6号老师底蕴深厚,有大家风范,课堂环节清晰,阅读指导有层次,有方法,课堂容量大,有群文阅读课的风采。</h1> <h1>7号老师朴实无华,她的课堂贵在积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第二篇章<br></font><font color="#010101"> 课堂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font></b></h1> <h1>微课展示没有学生,我们所做的一切预设都是顺风顺水的,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开展的,没有岔路口的干扰,没有节外生枝的营养损耗,是比较容易把控的。如果把微课比成高速公路的话,那么课堂就是山路,注定不会平坦,甚至需要扫除九曲十八弯的障碍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从微课到课堂,从预设到生成,我们要走的路很长;所以那些走进大赛课堂执教还能有很好课堂生成的老师,尤其值得我们佩服!</h1> <h1>谢艳明老师关注教材在课本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承载的任务,举重若轻的引领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读书,口语表达,识字教学有方法,形式多样有趣味,学生学得扎实有效。</h1><h3><br></h3> <h1>孙利革老师指向表达、理念先进的创新引领,让我们觉得课设计的很巧。而创新源自于查阅近万字资料后的高瞻远瞩,来自于七次研讨后的胸有成竹。这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令我们感动。再者,明晰的课堂环节,有情有趣的朗读指导,也让我们印象深刻。</h1> <h1>翟俊霞老师指导具体、训练到位,扎扎实实的展示教学过程,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从对生字的检测,到朗读、感悟、批注,再到写作小练笔,体现了很强的语用意识。</h1> <h1>赵静老师精心的朗读指导和仿说设计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有趣好玩儿。课堂时间的掌控也恰到好处。赵老师从语气、语调到表情,动作无一不在展示着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的风采,为她的课堂锦上添花。</h1> <h1>高胥明老师沉稳大气、底蕴丰厚,很有教育机智,以学定教,展示了原生态的课堂。高老师在课堂上耐心的引导学生读,背、理解,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值得我们学习。</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篇章<br>别裁伪题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专家点评——一语道破天机</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nbsp;张自福主任的精彩点评</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昨天22位老师的微型课展示各有特色,值得借鉴;今天5位老师现场课展示更是精彩:谢艳明老师关注细节、扎实高效的识字教学,孙利革老师指向表达、理念先进的创新引领,翟俊霞老师指导具体、训练到位的语用意识,赵静老师精心的朗读指导和仿说设计,高胥明老师沉稳大气、底蕴丰厚的语文素养,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打造优秀的龙都小语团队,形成绿色高效的课堂教学特色,我们一起努力!</h1><h1> 建议:</h1><h1> 1、老师们的语言再精炼一些,齐读一定要少,多给写字一些时间。</h1><h1> 2、根据学情适当降低一点阅读理解的难度。</h1><h1> 3、小练笔要紧扣文本,指令再清晰一些。<br></h1><h1> 4、识字写字的味儿再浓一些,不能把写字放在犄角旮旯。<br></h1><h1> 5、要想读书有感情定要先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br></h1><h1> &nbsp;反思:<br> &nbsp;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h1><h1> 1、 目标瘦身,做到明、准、小、具体。</h1><h1> 2、教学方法因课而定,因学生而定,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br> 3、课堂要有效,环节安排合理,有时间意识。<br> 4、学生要学得快乐,学得幸福!<br> 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老师?<br> 1、做底蕴深厚的名师<br> 2、做内涵加技巧的实力派教师<br> 3、做学习型,成长型老师,达到我就是语文的境界</h1><h1></h1><h1> <br></h1><h1></h1><h1> </h1><h1> </h1> <h1>  张俊美主任的精彩点评</h1><h1></h1><h1>  一、 微课的细节:</h1><h1> 1、放平心态,不问胜负。<br> 2、着装得体,不戴配饰<br> &nbsp;3、有亲和力,音量适中<br> 4、开场语“我上的课是……”<br> 5、蹲下身子,板书规范<br> 6、课件上使用正楷字<br> 二、值得肯定<br> 1 、重读、写、思考、积累,语文味浓。<br>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br> 3、要求明确,指令清晰<br> 4、老师示范,指导到位<br> 三、几点建议<br> 1、目标定位要准确<br> 2、把握文本要准确<br> 3、内容设计抓重点<br> 4、给足时间训扎实<br> 5、充分利用多媒体<br>  6、拓展内容要适度<br>  7、任务布置要实际</h1><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我反思,自我成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课老师点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h1> <h1> 听课感悟<br> <br> 市八中周筱岚<br>这两天听了市第十七届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听后有些感悟:<br>1. 指向语言表达的阅读课。基本上上课的老师,教学设计都是把分析教学内容淡化了,关注了每一篇课文的语言是如何表达的。(学法指导)<br>2. 指向语言积累的阅读课。在很多参赛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关注了语言词汇的积累。有的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读、记忆的,有的在讲课后让学生读记的,有的是讲课中让学生体会积累的。(词汇积累)<br>3. 指向写作训练的阅读课。在这么多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参赛老师的课后或者课中有结合文本进行的小练笔。(语用训练)<br>4. 指向拓展延伸的阅读课。你看,参赛老师在课后,很多都给孩子们推荐了课外读物,大都是由本课延伸的,有的是类似的,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大都给孩子们推荐的是《城南旧事》,有一个孩子还给孩子推荐了《草房子》,这也是有关童年的一本读物。(有内到外)<br>5. 指向人文精神的阅读课。在这么大声势的召唤下,老师们没有忘记“文以载道”。都加到好处的让学生体会文章所体现的精神,这就告诉我们不是不能讲,而是不能多讲。(文以载道)<br>6. 指向书写指导的阅读课。基本上在每一节的参赛课上,老师都有书写的指导,包括课题的书写都在做。《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每天的语文课不少于10分钟的书写。老师的范写是不可少的。(规范书写)<br>但是,在听课中,我还觉得有些地方需要商讨,如:<br>1. 微型课要真实有效。<br>课堂的浓缩版,它是真实课堂的缩影,但是在听课中,我发现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在真实的课堂上达不到的。还有,老师的预设有些高,我觉得真实的课堂上,孩子们是说不想出来的。再有,设计的教学活动,孩子们是不能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的。<br>2. 舍弃了非连续性文本。<br>非连续性文本包括文中的插图、课前导读、课后链接、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清单等。在赛课中,很多孩子把插图打在了屏幕上,我知道是为了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但是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利用好这些内容。既然编者给出了这些内容,他有一定道理和用途的。<br>  这只是在听课中,我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正确,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希望领导和各位同仁批评、斧正。谢谢!</h1> <h1> 我的反思<br>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br>  大语文观时代每一位老师背课时既要着眼全局,又要聚焦课例。心中要有课标,有年段目标,有单元目标,还要有课时目标,既要能走进教材又要能走出教材。走进教材完成课时目标,走出教材完成年段目标、课程目标。例如低年级识字教学,每篇教材承载的识字、写字量绝不能打折扣。然而完成了这个任务只是见到了树木,要想见到森林,就得以这些生字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乐意到生活中识记更多的生字。如果评价手段再能跟得上,时间长了,森林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br>  二、引发思考,启迪思维<br>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再多,而在于精,用一两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他们就会自主去发现,去探究,在探究中找到答案,学到方法,发展思维。台湾名师李玉贵说: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看学生说的是思路还是答案。说思路的孩子的回答更有价值。与其他国家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是因为他们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缺少了引领与推动。这难道和我们的语文课没关吗?<br>  <br>  </h1>

老师

课堂

学生

识字

阅读课

教材

指导

语文

课文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