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升起的地方

开采阳光的人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皖北这个千年古村落,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村庄距我居住的淮北市不远,仅有20多公里,它的名字很奇特,叫“鞭打芦花车牛返”,据说是孔子弟子闵子骞《芦衣顺母》故事的发生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村落在宿州市萧县西南五洞山的南麓,隶属杜楼镇孟窑行政村,古村内现存有历史文物遗址遗迹20余处。正午的阳光洒在皖北平原上,我踩着斑驳与沧桑,沿古道慵懒地行走,在思绪中臆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寻找那些时代虽久远但仍然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来到村庄里,很难见到壮年男女,有的只是老人和孩子。一些农舍因长时间无人居住而自然倒塌,一片片废墟上,长满了旺盛的荒草。草丛中,只有老人在放羊。废墟掩映在荒草之间,有“城春草木深”的感慨,可这里又不是城,而是正在失去功能和活力的古老村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山坡远远望去,村中也有几户人家,烟囱冒起了袅袅炊烟。蓝天白云下,有着人间烟火的亲切和超凡脱尘的浪漫。“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此时,炊烟游离在农舍,升腾至空中,牵动着我的思绪,摇曳着我的心帆,勾起了我一丝丝温暖的记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四十多年前的上山下乡浪潮,把我卷到淮河岸边一个贫瘠的乡村。我们这一代人,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与苦难、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期盼着有朝一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那里经历了无数磨难和酸楚,至今难以忘怀的,恐怕就是那清晨村庄上空的一缕缕炊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记得我从知青点转队到洼西村,开始一个人的插队生活,岁月悠悠,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初不谙世事的我,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早已雪满双鬓。这一切似乎在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变的越来越模糊,惟有那段插队的岁月让我无法释怀。因为,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那里,也把青春的梦想丢失在那片炊烟之中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时光荏苒,往事如烟。我们的后代,可能不会知道,有一个炊烟升起的地方,有这样一块渗透血、渗透泪,充满亲情与乡情的土地。田野里有我们辛勤劳作种下的小麦、大豆、高粱、棉花,村头高高矮矮的树,树上的麻雀,草堆下的蜗牛,还有草屋里静静燃着的油灯……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皖北的这个古村落,又见到乡村生活图景,不由得感慨万千。如今的乡村日渐凋敝,旧有的乡村生活秩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逐渐被人们遗忘,以致解体。人们在追求物质的丰裕的同时,心灵却变得越来越空虚。我也一阵阵惆怅,不知道漂泊的灵魂,何处皈依?或许这难得一见的袅袅炊烟,才是人们心灵世界可以获得永久诗意的地方!</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