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进阶】分享夜景拍摄的几点技巧

灵动色彩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分享夜景拍摄的几点技巧</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2017.5.19</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最近我在网上分享了近期拍摄的部分“一带一路峰会”期间北京城市夜景照片,一些朋友纷纷来询问拍摄参数和方式,现在我把相关的拍摄信息和体会总结如下,供朋友们参考。</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一、使用器材: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相机:索尼微单 a7rII</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镜头:16-35 广角镜</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其他:三脚架、快门线。(可选:附加偏振镜或减光镜,我使用了偏振镜)</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二、本文采用图例的拍摄地点和时间:</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北京庆丰公园,2017年5月14日晚上8点半</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北京东单十字路口,2017年5月17日晚上7点半至8点半</font></h3> <h3></h3><h3><br></h3><h3><br></h3><h3><br></h3>三、我拍摄城市夜景和车流主要运用两种技法:长曝和拉曝。<h3><br></h3><h3>(一)长曝:</h3><h3>1、庆丰公园城市夜景:</h3><h3><br></h3><h3>相机设定为手动挡。光圈F8,ISO100,曝光补偿+3档,我在镜头前加了一个偏振镜,接近于减光镜的作用,有意让曝光时间更长一点,以挽留云朵的移动造成的动态,用30秒的长曝来拍摄。当然,我没有忘记使用索尼相机的“动态范围优化”功能,优化调为5档,以保证出片明暗层次更丰富。</h3> <h3><font color="#010101">某些场合,无法从容使用三脚架,必须有一个应急方案来确保留住想要的景观。下面这个场景,我就使用了索尼相机的另一个功能:情景模式中的“手持夜景”。很省心,不用管光圈、快门、ISO等等设定,只要调用这个模式,相机响过数次快门声之后,就能生成一幅像样的照片(相机内部程序通过高感、动态范围优化多帧合成、降噪,最后生成一幅照片),不过这个拍摄模式只能生成JPG格式文件,文件格式为RAW时不能使用。</font></h3> <h3></h3><h3><br></h3>2、东单十字路口花坛:光圈F11,ISO100,使用1.6秒、4秒,6秒左右的曝光时间。拍摄东单花坛时,天光尚亮,为了延长曝光时间,我在镜头前加了一个偏振镜(或者可加减光镜)。 <h3></h3><h3><br></h3>(二)拉曝:所谓拉曝,是指在快门打开的时段内,拉动(转动)变焦镜的变焦环,在感光元件上留下动态的放射状。<h3><br></h3><h3>拉曝有两种做法:</h3><h3><br></h3><h3>1、 从短焦距端拉向长焦距端。此时如果总的曝光时间设定为6秒,快门打开后的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拉动,在后面的时段内快速将变焦环拉动到底,就会形成主体清晰,亮部光点变成放射状向四方发射的图像。拉动动作的切入点有先有后,动作有快有慢,就造成光芒的浓淡变化,如果拉动之后尚有剩余的曝光时间留给长焦端,画面上会留下起始端和末尾端产生的两个较为清晰的图像,中间是光芒;要在两个图像间造成主次分明的清晰度,就要考虑调整拉动动作的切入点和动作的快慢变化,这要通过多次实践才能体会。</h3> <h3></h3><h3><br></h3> <h3></h3><h3><br></h3><h3>2、 从长焦距端拉向短焦距端。这个做法通常用于让主体四周产生光芒,而在画面上只留下短焦距端的图像。具体做法是,拉动的动作开始于快门打开之前,就是说,快门打开的时候,拉动已经在进行之中了。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短焦距端造成清晰的图像,周围有光芒,但不留长焦距端的图像。</h3> <h3>(三)拍摄车流</h3><h3><br></h3><h3>1、 在过街天桥上找到一个拍摄位置,选择相机的机位有个小窍门,就是在马路中间线偏右边的位置最好。这样,画面上由尾灯造成的红线区比由前灯造成的白线区大一些,因为红线还是比白线更为丰富好看。</h3><h3><br></h3><h3>2、 相机在三脚架上调整好拍摄方向和景观范围之后,设定光圈为F14,ISO50,曝光补偿减0.7档左右,慢门速度为20秒左右,或者由相机自动决定。关键是何时开启快门。最好的开启时间,是镜头前方的交通灯从红灯变为绿灯之后的两秒钟时刻。此时车流开始移动,过来的车辆的前灯在画面上划上了白线条,过去的车辆则留下了尾灯的红线条。</h3><h3><br></h3><h3></h3><h3>3、 线条的多少,决定于快门打开期间的数秒钟内车流量的多少。因此选择车流量多的时候来拍摄,就能在画面上留下更丰富的线条。下图中待左拐的车辆尚处于等待的静态中,而且移动的车辆是开开停停,所以画面上就出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h3><h3><br></h3> <h3></h3><h3><br></h3> <h3></h3><h3><br></h3><h3>4、 灵活掌握快门开启时间,也可以找交通灯变灯前的一秒时刻开启快门,此时尚在静态中等待启动的车辆,可以先在画面上造成影像,在绿灯开放后它们的移动,则拉出线条来,这样的操作,往往在画面上留下车与线条的混合影像,比仅仅有线条更为丰富。<br></h3><h3><br></h3> <h3>5、 复合曝光法。可以把快门开启到T门,使用一个黑色的遮挡物(纸张,或者其他黑色物体)在镜头前档上(注意不要有反光),此时打开T门,当看到有合适的车流的时候,移开遮挡物,车流过去后档上,等有合适的车流时再打开,再档上,这样反复操作,让打开的时间加起来的总和,符合事先测定的曝光量,此时关闭T门。这种操作方法,可以把合适的车流分段摄入镜头,复合为一张满意的车流照片。</h3><h3><br></h3><h3>6、 过街桥上走动的人流造成桥面的震动,是最大的干扰。所以通常会有白辛苦的时候,这不可避免,耐心多拍几次,总能留下满意的作品。千万不可看着相机屏幕上的显示似乎还可以,就草草了事,事后到电脑上查看,实际上很多都是模糊的。</h3><h3><br></h3><h3>7、 关于是否打开相机或者镜头上的防抖功能,按照理论要求,当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操作的时候,镜头和相机的防抖功能应该关闭,这是以相机本身相对稳定为前提的,但桥面的震动带来的影响比较复杂,也就是说,相机本身并不像架在三脚架上的常态下那么稳定,有时候甚至有点像手持,所以我是打开了防抖功能拍摄的,我尚未对打开和关闭两种方式做过实操比较,有待摄友来完善论证了。</h3><h3><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上几点体会供摄友们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