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 Situ 司徒黄小雁
我出生和成长在广东开平赤坎镇,成年后离开有四十载。近年有缘多次囬故乡零距离接触,发现小镇原有建筑,门庭虽然斑驳残旧苍凉,已往中西合壁典雅的美学兼风情凝固乃在,但上下主街行人淡薄疏稀,使人有一种被遗忘的落寞感。随心行走在熟悉的大街小巷,碰触流逝的岁月觉得往事並不如烟,有着许多扯不断的叙旧思情。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赤坎镇曾经非常繁荣兴旺。记得那时候每当三八墟期,从下埠中华东路挤到上埠中华西路得花不少时间。
赤坎镇主街中华东路称下埠,中华西路称上埠,微妙有趣似有玄机更有哲理。开埠定路的先人们,是否有意採用反串名称,提醒后人传承立世得注重和谐与平衡?这真是有点巧妙。
沿赤坎堤東堤西路上下流通陪伴我们成长的潭江支流,是我小时候和街坊小伙伴、青少年时期和同学闺蜜们,随着潮涨潮退,常常浸游澄澈百般好玩的快乐地方。现在也许因为河床日去厚堵水流不通,浅浊导致菌虫过多的江面竟生有不少的浮藻植物,而江水变成另外好象也蛮赏心的一景。世事变迁,再也见不到儿時的"洲尾归帆"。
赤坎一向被人们称为人杰地灵,每个时期都不乏精英。在我开始懂事的那个时代,赤坎镇从上埠堤西路说起,就居住有为人厚道的张景辉医师;中华西路则有温和的潘朝沾内科医师和牙医师梁雨霖;有黄伟光眼专科医师。贯穿上下埠的中华东西主街,还有许多家的生活用品店铺,及两家可以令旧衣新穿的染坊和各类殷实的小商小贩。人们都热爱生活,勤俭简朴,互相尊重,和平包容,共处呼应。 中华东路尾有医疗声望极高的内科关梓权医师;而墟地街有温文尔雅的关华哲外科医生及他美丽笑容可掬的太太内科罗医生;还有关洁明牙医师;並有汕头地区随商业机会,搬迁而來居住的多家潮州菜种商人,也许因为他们的家乡,山水特别清秀甜美,几乎每家的主妇都长得高大苗条白净,更重要的是她们每位都极为勤快,常见厨房灶台锅盖地面都刷洗发白,这让当时少年的我记忆良深。 下埠衙前街则有谈笑风生睿智有趣的司徒贤牙医师,他的儿女们都勤奋和谐並同样拥有超级的幽默天赋。在他们家玩,常常可以听到充满智慧妙语连珠的笑话,以至我每见到表情一脸正经不显山不露水的贤医师就想笑。 中华东路则住有令我尊敬和钦佩,给病人把脉总是无喜无忧不松不紧,在写中药处方配伍时,总是慢条斯理悠哉游哉斟酌楷草並隶龙飞凤舞如画的大中医黄卓凡先生。因为患者及其家属一般都十分在意或紧张看医生的神情变化,而黄医生他那望、闻、问、切脸相淡定从容,不动声色的慈悲态度,我想多少可以抚慰有点不知所措的病患与及其家属的心情。 堤东路住有天生有微笑脸相的司徒院医师,与他那曾是广西某医院的白衣天使,优雅恬静的媳妇华嫂。 堤东路有风度儒雅的司徒權外科医师和他漂亮和蔼常眉开眼笑,別具风情的台湾太太刘老师;司徒氏图书馆隔邻红楼居住有留洋归乡开办诊所的司徒拱医师,和他原是香港玛丽医院的详和崔医生太太。 说到司徒權外科權威医师还得谈谈,开平县第二人民医院位于塘底街的外科楼,有一邦年轻风趣幽默的外科医生:江景湘、潘文达、谭迟超⋯。七十年代初因为是时代产物,我是学校红医岗的学生"赤脚医生"。约有两年的时间,周末常跟随医院中草药部慈蔼和善百问不厌的谭伯,学习一些中草药功能和去白足山採认中草药及一些经络穴位针炙;周日放学到医院门诊随大中医师黄卓凡先生上班;也曾到外科室见习如何处理小外伤及观看外科手术,目睹严谨的外科医生团队,手术前后幽默风趣努力放松医者和病患的精神,使年少的我认识到生活既有疾苦与无常,就只有顺其自然努力做好自己,以求怡人悦己两望平安。明白有时在无奈的事件中,反向思正寻得出路,是在人的转念之间。但是人性脆弱,有时候虽然明白,还得用想不到是多少的岁月,或许是一辈子的修行来追求,才得接近这个不易的境界。 牛圩路有规模不小的基督教堂。还居住有雷荣贵和不甚言笑十分严肃的雷良谋牙医师,与专治跌打刀伤的名家谭梓民医生。 赤坎镇除了下埠有华侨捐赠于1926年建成的司徒氏图书馆(顺及司徒氏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司徒继敏爷爷是我先生司徒维能的祖父);上埠有也是华侨捐赠1930年建成的关氏图书馆外;中间还有光裕学堂并有工人俱乐部图书馆;记得塘底街口还有童叟无欺的老好人司徒論叔管理的新华书店;更有热闹的大同电影院。拥有这些设施,赤坎居民生活尽管需求不多淳朴简单,大人小孩却从来都不缺文化素养的熏陶,成就了许多位弹吹拉唱的活跃文艺青年:关卓、关棠、关定家、关旭恒、关宗柏、关锋、谢登乔、司徒荣保、雷煥爱、谭锦明、关佩英⋯,还有早年曾荣任开平县文化局副局长的二胡高手关褔貞先生。 在赤坎镇的中心位置,靠近江边好风好水的人民桥头,有一家在当年十分时尚新潮的"振亚美容院"。 上埠三角市有华新大酒楼,下埠开平巷则有开平大酒楼。记得这两大家酒楼常常人满吆喝涌涌。另外还有五花八门听闻令人垂涎的许多美食点:“向阳饭店""潭江饭店";上埠有著名的"关溢牛腩粉"下埠有"也安氏豆腐角"和"黄沾记烧鹅"⋯。 在赤坎人民桥头斜对面有许多裁剪高手的缝纫社;开平县第二人民医院相邻有南方糕饼社;下埠有木器厂…。每到圩期,这几个地方都门庭若市,赤坎周边圩乡村民婚嫁取媳按习俗,都离不开新衣、喜饼、新床这些喜庆必须之配套。 上埠中华西路正街有“风光摄影院”,下埠衙前街则有"真光摄影院"和"艳芳摄影院”。而风光摄影院原创始人李学良先生,更是一位标准民国时期温良恭俭让的风趣儒雅君子,他並藏有不少的靓字画兼玉石古董,因为居住相邻耳染目睹,让我自小从母亲口中听闻外公喜欢靓字玉石印章古董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启蒙。 上埠堤西路有由一位水产专业学校毕业的林先生主管的县水产局鱼苗场办公室,他们有一帮敬业的技术人员,在附近村庄拥有专业培育魚苗的鱼塘基地,一年四季供应全开平的鱼苗需求。记得鱼苗㘯办公室的楼上,面临潭江水的窗口有令人开心的漂亮五色玻璃。 迷你的小镇,除了有规模不小的开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和赤坎公社医院,牙医诊所;开平卫生学校;上埠有赤坎侨联中学;下埠有开平一中;下埠潭江对面牛眠沙有开平第六中学;中华东路开平巷附近有赤坎镇小学、永坚小学;兼並上下埠均有师资优良的幼儿园。小小的赤坎居住着不少各伺其职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怀抱效报政府,诚实助人育才的有志人士,这引伸至赤坎及周边乡邻,近朱者赤的生活风气不肤浅而有内涵,学问兼优有情有义的才子佳人,风流脱俗气质出众者竞相济济。 那时还有许多家镇办企业和二轻工厂:兴华厂、红卫厂、钟錶修理社、电器厂、文具教品社、电线厂、溶器厂、河南洲的农机厂…,兴旺令赤坎上中下乡邻街坊都愉悦,一般闲走常可以听到大人或小孩无忌的谈笑声。 中华西路后街还有胡仰先生家族开创的"珍益酱园",他们门市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露天场地,摆放着排列整齐的许多灰黑大陶缸,秘制各种酱料的陶缸上面,几乎全年都统一盖着接收风吹曰晒的抝黑竹编大䉟箕。背靠白墙青瓦和面临小池塘的晒㘯,构成典雅古朴的一景,那是我少年时走在池塘围堤上,居高临下常看到的一幅真实感动的"壮观"黑白灰水墨画。 说到酱料,还得写在下埠中华东路二轻电线厂位置曾是规模不小的"德隆酱园",原创业主是赤坎松咀村司徒祥先生。这酱园拥有同样靠着池塘的而且更大的晒场,遥看当然也应该是活脱一幅水墨画。他们生产的美味酱料生意兴隆,当时除满足乡邻所需,並在下埠码头一船船运销广州。 下埠中华东路口有多幢楼房组成的赤坎粮站,离粮站很远很远的地方,都可以闻到淳淳的沁人米香;尤其在丰收季节,上下埠周边村民挑谷交公粮的日子,更是有新鲜稻谷的清味,飘香整个小镇。 上埠正街中华西路有名字很美的"皇后旅店"。每天迎来送往大江南北各类客人,生意十分兴隆。 下埠面临潭江的堤东路有原是赤坎新楼村,司徒如超先生家一楼带歺饮业,乡人称其为巴黎亱总会的"巴黎旅馆"。这有四层楼高兼有华丽名字红墙绿瓦的旅馆,建筑及设置格调均十分高雅,她是乡人普遍称为太子超的父亲,司徒有梓先生从美国囬故乡筹建的。后来几易用途,曾是赤坎工会会址和开平县卫生学校校址等。 上埠广州至湛江的省道经过德业路,还有粗獷而又豪爽风范的汽车站,而典雅贵气的二马路小楼则如大家闺秀般婀娜多姿,汕头潮州味厚重的中华东路尾菜种街,散住赤坎镇带有北方浪漫风情的地质队⋯。所有这些异地和夲地风土人情对比是有点不同,但又都和谐着的一切,使神奇的赤坎小镇在许多方面,都有儒雅包容兼雍容大度的育人氛围,以至我从小就听和看到不少大哥哥和大姐姐们,风流雅致及和琴棋书画並韵而行的许多有趣故事。 不该忽略的还有已经消失的上埠侨联中学球㘯(那是我和同学闺蜜在冬天为䁔身游早泳而经常奔跑宽濶舒心的地方),人民桥头的工人俱乐部球场,和曾有多少次令呼风喚雨热血沸腾的篮球健将机灵呼喚追逐、环座大球㘯十多层阶梯的观众激情欢喊鼓动、"灯火辉煌"的河南洲灯光球场⋯。当年篮球这项体育运动,在赤坎年轻人,和热爱篮球的观众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目前下埠乃有并享有盛名的"开平第一中学"(当时称为开平县中学);赤坎潭江对面的牛眠沙"开平第六中学”(当时称为赤坎镇中学);这两间规模不小的学校都拥有硕大的运动场,培育和成就有大批的运动健儿。 <h3>由于特别的华侨历史及地理因素,赤坎及周边塘囗、百合、蚬冈、楼冈、苍城、义兴、赤水、金鸡等小镇乡村,得天独厚,侨眷居多,浓厚深远的华侨文化,使人们普遍眼光远大胸襟开阔。因为有如此气㘯和特定的人文气息,所以赤坎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少优秀人才辈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我写下本人青少年时期所知道的一些赤坎旧事,限于人浮掠影,自然疏漏许多美妙,仅以此琐碎片段,记忆沉澱的岁月一些表面风情,囬味曾经的赤坎。
人生高贵在于品性,城市也一样。谨期望赤坎镇能够保存原味延绵牵连,避免有失她独特华侨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至失去存记许多的人文故事与及游子的"乡愁"而逊色。
Annie Situ 司徒黄小雁</h3> <h3></h3><h3></h3><h3></h3><h3></h3><h3>后记一
我要写《赤坎旧事》这篇文章,是因为偶然有一趟和女儿聊天,谈及我们的家乡,赤坎镇政府要大规模保护侨乡赤坎镇,进行以旧修旧的建设,为此我想写一些记忆。没想到女儿极力鼓励我应该马上行动,别只说不做(她六岁时随我们一起移民美国,对家乡同有思念情结)。
听女儿的鼓励而触碰记忆,我竟然有一发不可收拾,欲罢不能的记忆汹湧而来。奇怪!我居然自觉我有这个使命!因为社会发展很快,日新月异,事物均难以维持恒定;我觉得我有义务,应该记下而且知止不扰人隐私的华丽时期真的史实⋯。所以我开始翻找我去年与及前一年囬乡随心拍下的一些对往事有具体感念的照片,学习组织美篇。
发表后,令我惊讶竟有超万的亲友们阅读、还有点赞和留言,一些前辈都说我饱读诗书文笔流畅自然,写得好。我笔写我心,人性所驱,尽管有自知之明,受到称赞总是欢喜。
我自小酷爱读书,並常手不离笔。非常感恩和开心满足我的生命中时常有排着队读不完的好书,得与在书乡漫步逛游,得家人包容;同学朋友谅解我少聊天,可以经常耗时阅读而修得潜移默化的文笔。但我认为更真的是:我满腔朴实真诚一气呵成的文字,确实来自我热爱我的家乡情怀。我先生的同乡老朋友周永光画家给我留言"抚今追惜,情意真切,细梳过往,记住乡愁,难能可贵将深藏心底的故乡情怀一泻而快。此番游子对养育成长的一方沃土眷恋情愫,令人敬佩。为你赞”。然而,我觉得周先生所鼓励的文字更是深情美丽得令我感动。他亦有一样热爱家乡的情怀才得与如此概括;同是赤坎人加拿大画家司徒勤参老师也说"写得有趣,写得详尽,图文并茂,照片也拍得很有感情,不愧为是一位老赤坎人⋯"还有广东台山南村画家朋友,吴锐鸿先生说读我的《赤坎旧事》"宛若品味一道邑乡清茶,酣醇温婉,清澈迥香,让人回味无穷……”;为此谨向親人朋友及阅读此记实文字者,致以深深的尊敬和感谢!
因为传阅中有许多外地的友人,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突有奇想写家乡旧事,所以我特别补充此后记。
8月20日2017年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版权所有,如果借和使用我拍摄的照片和我写的文字用于微信、宣传和商业及一切用途,请你注明出处是借用我拍摄的照片和文字。谢谢。</span> </h3><h3> </h3><h3>
</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