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种题型也受各种考查的青睐,然而,这种课型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做题都是纸上谈兵,随意答题,即使传授了答题技巧,学生也是生搬硬套、滥用一通,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实践操作。在教研室杨军芬老师的支持指导下,大集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商议开展一次"货真价实"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对象为急需保护和传承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老玩意儿"。</h3> <h3> 四月中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制定了逐月"蚕食"知识点计划,将此活动作具体的分工安排。九年级备课组长詹建华老师和许卫华老师负责制定出整个活动具体实施步骤。</h3> <h3> 各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国的老玩意"确定选题,调查项目,并上网搜集资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各自的选题,安排成员的分工,完成资料的筛选、整合工作,并制定调查问卷、手抄小报。</h3> <h3> 邓刚老师和付芬老师对各班手抄报进行了甄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奖,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大集中学学校橱窗里供全校师生鉴赏。</h3> <h3> 2017年5月15日上午八点半,"蔡甸区初中语文九年级综合性学习研讨会"在大集中学隆重举行,教研室及来自全区九年级备课组长和教学骨干30多人齐聚大集中学,共同观摩、研讨了大集中学许卫华老师两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七八年级部分班级参与旁听。</h3> <h3> 第一节课属于学生研究成果展示课。茶文化小组组长上台介绍小组成员的分工和研究过程。</h3> <h3> 小组成员依次上台,利用自制的PPT 讲解分享了茶的起源,茶道的精髓,茶叶茶具的种类,茶文化与其它艺术……</h3> <h3> 学生全神贯注,仔细聆听,认真学习。沏茶表演更是将这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推向了高潮。</h3> <h3> 身穿汉服的刘博雅同学一登台,顿时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师生。琴瑟鸣鸣,茶香四溢,刘博雅同学从展示茶具、烫壶温杯,玉指轻拈,到纤纤素指完成温杯、投茶、闻香、洗杯动作,一招一式尽显优雅。</h3> <h3>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成绿云。""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h3> <h3> 赵胜龙同学激情飞扬地朗诵了曹操的《短歌行》,迎得了在场师生阵阵掌声。</h3> <h3> 品茶环节——刘博雅同学悉心指导大家,右手持杯,左手托起杯底,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三口品下,再回喉。</h3> <h3> 奉茶环节——师生即将久别,以香茶传情,自有深意,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任幽香冲去浮尘,沉淀了思绪,明静慧智!</h3> <h3> 老师们纷纷拿出手机捕捉下精彩的瞬间。</h3> <h3> "阅遍人间笑浮华,莫若细品一杯茶"愿大家时常学学古人在书香跟茶香中徘徊,惬意,升华……</h3> <h3> 通过本节综合性学习精彩纷呈的展示,同学们收获颇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有很多宝贵的知识遗产,等待我们去寻觅,去保护,去传承。</h3> <h3> 第二节课许卫华老师就综合性学习的诸多题型进行理论总结。</h3> <h3> 最后对初三几次调考"综合性学习"的新题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总结了答题技巧。</h3> <h3> 她的课堂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实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h3> <h3> 综合性学习由实践迁移到理论,变被动消极地学习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的学习。</h3> <h3> 课后许卫华老师介绍了这两节课的设计初衷,其实是源于一份愧疚,才有了落实实践课的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段穿越黑暗走向光明的旅程,不破不立,不创不新,不敢试错就难得真理。九年级备课组长詹建华老师总体介绍了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以及不足,同时又用专业数据分析了重视综合性学习带来的优势。最后强调了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课的必要性。</h3> <h3> 大集中学谌业俊校长对九年级语文老师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潜心教研,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成长,走向更高的舞台!</h3> <h3> 最后蔡甸区教研室杨军芬老师作总结发言,她从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及学习途径的角度着重强调了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为老师们应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实战,在不断生成探究主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元调、四调题型变化对综合性学习复习作了策略性指导,建议七八年级都能够开展类似的实践课。</h3> <h3> 作家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