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母亲

雅士

<h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母亲(奶奶、外婆,下同)离开我们已经四个年头了。四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念母亲,总觉得母亲走的太早、太快,一时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有好多孝敬父母的计划还没有实现,还有更好的日子等着父母过呢!这已成为我心中最大的遗憾。 </h3><h3> 母亲年轻的时,在察布查尔爱新色里镇一牛录是公认的美女。她的父亲,我的外祖父1945年参加三区革命,1946年6月在精河县被国民党军队杀害,是锡伯族34勇士之一,因此家中土地和壮劳力缺乏,家境比较贫寒,是典型的贫农。母亲没有上过几年学就嫁给了父亲。父亲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太爷是乌珠牛录有名的“噢嗯巴西”,组织家族式农业生产,秋收后按劳分配粮食,土改时险些被划为富农,就是因为没有雇佣长、短工,家里的所有活都是自己和家族人辛勤劳作,不存在剥削他人的问题,所以最后划为中农。父亲家中农成份改变了二代人的命运。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在五十年代搞技术革新的时候,母亲参加了人民公社的红专大学化工班,经过短暂的学习,和工友们一起土法上马,生产出了各种农业生产需要的化工产品。</h3> <h3>  后来抽调参加了乡里的射箭队,培训了一年多时间。图为教练和学员。</h3> <h3>  射箭训练结束后,1959年母亲代表新疆军区,在武汉参加了全军第一届军人运动会射箭比赛。由于培训时间短,成绩不尽人意,回来后紧随父亲来到新源铁厂,同年被招为翻砂车间学徒工。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后期,国家对企业职工进行了精简,好多精简职工回家务农去了。但母亲没有被精简,后来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没有被精简呢?”母亲微笑着说“工作表现好呗。”父亲则笑着说“你妈当时不会讲汉语,在车间里只知道埋头干活,不偷懒,不说话,车间领导都喜欢她这样老实肯干的工人,同时,你妈还是厂里的文艺骨干,搞文艺演出她是主要的民族舞蹈演员,所以,车间领导开会研究精简职工名单时,把她留下来了,保住了职工身份。”这对多子女的家庭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母亲的工资微薄,但是收入稳定,而且有涨工资的希望。当时来说,双职工家庭是比较荣耀的。</h3> <h3>  母亲为这个家辛劳了一生。母亲从独山子再次调回新源铁厂后在动力车间当修理钳工,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很累,但她从来不在工友面前显露疲态,也没有在工作上出过差错,与车间领导和工友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认可。但是她每天下班回到家,我总能看到她很疲惫的样子,让我心里隐隐作痛。为了体恤母亲的辛劳,我从12岁就开始帮妈妈做家务了,首先主动学会了“发面”,后来又逐步学会了做饭。做饭的本事,我到部队后派上了用场。 </h3><h3> </h3> <h3>我的外祖母。</h3> <h3>上世纪70年代的全家福。</h3> <h3>  在那六、七十年代最艰辛的岁月里,多亏家里有个“总管家”。外婆就是这个家的总管家。她个子高高的、身子瘦瘦的,总是穿着锡伯族妇女的长袍,当时看着像从清朝穿越过来的旗人。外婆在我们家承担了最繁重的家务劳动,从1962年开始一直到1975年前后带大了我的五个弟妹,其中,对在独山子出生的二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二弟患病后她每天风雨无阻地背着二弟到职工医院烤电、扎干针,治疗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她的付出感动了上天,二弟的治疗很有效,没有落下大的后遗症。外婆还通过给邻居家看小孩,每月挣15元,补贴家里。作为总管,外婆总是精打细算,每到月底家里快揭不开锅的时候,她像变魔术似得从长袍的兜里翻出3、5元钱去买急需的粮油盐菜,维持到父母发工资。外婆是我们家的功臣,她在我们家没有享到清福,却吃了很多苦头,帮助父母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 </h3><div> 现在想想,我们养育一个孩子都这么难,那时 ,父母亲用微薄的工资将七个子女养大成人,这需要付出多么大的精力和辛劳啊,此养育之恩我们永远都无法报答!</div> <h3>  母亲从不向命运低头。母亲说,她从前命苦,后来跟着父亲参加工作后她的命运开始改变了。母亲是在老家农村生的我,他感觉那几年冬天特别寒冷。父亲外出工作后,不到三岁的我跟着母亲在寒冷的侧房熬过了几个冬天。奶奶为了节省炭柴只许在睡觉前生火取暖,等到下半夜屋里的温度下降后,我常常被冻得啼哭不止,母亲起来抱我入睡,也冻得直打哆嗦,受了很大罪。这些痛苦因我太小没有记忆,我长大后母亲每当说起此事,总是表露出满腹的心酸。我也逐步体会到,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母亲仍坚强地呵护着我,不向困难低头,以自己的体温温暖着我。母亲不仅给了我生命,还给了我坚毅、诚实、善良和好学的品质。 </h3> <h3>  记得我当兵的第三年冬天,父亲来信说母亲病得很重,厂里医务所也诊断不出来什么病,人瘦的都变形了,想到乌鲁木齐诊治。我回信说应到部队来,到军区医院诊治。当他们来到我们连队,看得母亲的第一眼就让我非常吃惊。母亲从前圆润的脸庞一下子变得那么瘦小,身体萎缩了很多,只剩下40多公斤。部队让我陪母亲到乌鲁木齐军区医院就诊,军医专家很快确诊母亲患的是“甲亢”,并开出了治疗“甲亢”的特效药,回去后坚持服药,病情得到了控制,身体逐步恢复。在连队送走母亲后,想想母亲可怜的样子我控制不住自己,爬在床铺上哭了足有十分钟。</h3> <h3>  母亲是有智慧的。尽管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她考虑问题很周到,是家里的主心骨。母亲对家里的大小事情操心最多,她把主要精力和爱奉献给了这个家。父亲则操心工作上的事较多,退休后也多听母亲的意见,往往在处理人情世故问题上母亲的建议富有智慧,只要听从母亲的建议,处置事情就会非常精准。她曾开玩笑地说过,自己如果多些文化,当个干部也是个很能干的好干部。 </h3><h3> </h3><h3> </h3> <h3>  1961年秋,独钢下马,父母亲调回了独山子炼油厂。当年父亲就带着我去独山子汉校插班上学,但学校已开学一个月,以新生跟不上课程为由拒绝接受,我在独山子四区的家玩了一年。这一年,我在和小区里的维族小朋友玩耍中学会了维语,汉语反而学的不好。第二年与玩耍的小朋友一起去独山子第一小学(维语小学)报名上学了。对此,母亲没有埋怨我,说你喜欢就上吧,这对我鼓励很大,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并担任了班干部。1964年父亲又调回了新源铁厂。1965年初春,母亲、外婆带着我和二弟、三弟搬家到了新源铁厂。 </h3> <h3>  到铁厂后,我没有学校可上,母亲非常着急,多次催促父亲解决我上学的问题。当时离家最近的只有一个则克台哈语小学,父亲联系好后,我就上了一年哈族小学五年级。1966年厂里办起了子弟学校,母亲建议我还是读汉语学校吧,哈语的使用范围有限,不利于将来找工作。母亲的话刺激了我,想想将来的出路非常迷茫。于是,我放弃了哈语学校,在母亲的督促下,我用三个月的时间,自学了汉语小学1-6册语文课本,于1967年去铁厂子校直接上了五年级。为我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了文化基础。 </h3> <h3>  在我16岁的时候,由于文化大革命,学校上课不正常,父亲提出来不去上学了,到厂里的农副业队劳动挣工分,可以有一些收入补贴家里。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她已经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这个苦,在她的坚持下,我还是读到了初中毕业,后去部队服役了五年。这都是母亲伟大智慧指引的结果。家中的几个子女也继承了母亲的这些优秀品格。 </h3> <h3>  母亲最怕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母亲最不愿意麻烦别人,什么事都想自己完成和担当。母亲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不打扰我们,自己去看病治疗。母亲的腿痛的厉害的时候,父亲告诉了我们,说在克拉玛依看了也看不好。于是,我们带她到自治区二医院和成都市三医院进行了就诊,专家说,母亲的腿只能手术置换膝关节。当她听说要休息半年时间时,她就放弃了手术治疗,嘴上说的是怕痛,但现在想起来是不想麻烦家人,仍忍痛坚持保守治疗。</h3><h3> </h3> <h3>  由于我从事劳资、社保工作,有些老乡、亲戚、工友有求于我时,想通过母亲来办理他们不易办理的事情,如安排工作、办理退休、报销医疗费等。对大部分找她的人,母亲都会婉言拒绝,不给我找麻烦。有时实在不好推脱的事,就会给我交待:“儿子,能办就办,不能办就不要办,不要为这事犯错误。”我非常理解母亲惴惴不安的心。 </h3> <h3>  在我要退休的时候,我们带父母到内地游玩,她觉得麻烦了我们,过意不去,在成都大商场非要给吴新芝买一条金项链,我们不要,但母亲非常坚决的买了一条金项链给我们。我想,这样做她才会心安一些,她已经习惯于对家人的付出!其实,我们对母亲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况且我们的付出永远少于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h3><div> 母亲不仅艰辛地带大了自己的七个子女,退休后,还带大了几个孙子和孙女。母亲对每个儿孙们都一样和蔼可亲、精心呵护,这些小家伙也非常喜欢这个奶奶(外婆),母亲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优秀的品格和美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后代,让他们收益终生。 </div> <h3>  母亲得到了人们的尊重。母亲与人为善的性格,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单位受到领导和工友们的尊重,退休后也照样得到亲朋好友和邻居的尊重。她有很多老朋友,大家都愿意找她来玩,她们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一起在酒家聚餐,一起打拳、跳舞、散步、打牌,其乐融融。母亲不仅心地善良,还非常心灵手巧。年轻时,家里的花枕套、花桌布、花布鞋以及后来的忠字绣像都是母亲亲手绣制。老了以后还学会了做绢花,亲自买来原材料,费时费工地做了很多各色绢花,不光美化自己家里,还分送给了子女、亲戚和邻居。 </h3><h3> </h3> <h3>  母亲还乐于助人,不论是老家的亲戚,还是邻里的工友提出借钱的,母亲都能以诚相待借给他们,对方也了解母亲的为人,都能按时归还借款,没有发生过不还款等不愉快的事情。 </h3><div> 母亲同样也受到朋友们的爱戴。在成都、北京、西安旅游时,母亲每到一个旅游纪念品店,她都会认真的挑选纪念品,一开始我们不理解,不让她买纪念品,但她说,我的朋友们出去旅游都会给我来好玩的纪念品,我也要送给他们好玩的东西。这下理解了她的心意,不再阻拦她,并帮助她挑选小纪念品了。 </div><div> 以上是从母亲人生长河中拈来的点滴往事。说起母亲的往事和恩德应该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我们晚辈心里都存储着母亲(奶奶)的永恒记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div> <h3>  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常常萦绕在我脑海里,有时在大街上看到发型相似的白发老人背影时,突然感觉母亲就在前面,紧跟几步要看个究竟,等回过神来,意识到母亲已离我们而去时,一切又暗淡下来,悲从心来,折磨着我的灵魂,责问自己,为什么让母亲走的这么早,这么早啊?! 母亲还是走了!她在天堂仍然用她的善良和爱心保佑着这个家和她的子孙,用她遗传给他们的优秀基因去创造美好的人生和未来!让我们发扬光大伟大母亲的光辉精神,更多地造福于后人,让母亲的在天之灵放心!</h3><div> 亲爱的母亲,我们永远想念您!</div><div> 安息吧! </div><div> 2017年5月20日</div> <h3>参观兵马俑</h3> <h3>父母亲从北京坐高铁到西安。</h3> <h3>和老家亲戚在一起。</h3> <h3>在石河子垦区</h3> <h3>父母亲见到了自己的重孙子。</h3> <h3>给母亲祝寿。</h3> <h3>在西安</h3> <h3>在成都</h3> <h3>在西安古城墙。</h3> <h3>见到了国宝熊猫。</h3> <h3>在天安门城楼上。</h3> <h3>专为父母亲演奏。</h3> <h3>和谐号高速列车。</h3> <h3>在北京国家大剧院。</h3> <h3>我们的幸福时刻!</h3> <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