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世界的昆虫67——毛翅目

高山长风

<h3><font color="#ed2308"><b> “建筑专家”——石蛾</b></font></h3> <h3> 毛翅目成虫称为石蛾,全世界已知大约有10000种,我国已知大约有850种。石蛾的幼虫叫石蚕。</h3> <h3> 在河湖或池塘的水底,我们常常会看见有一些用沙子或植物的碎枝条、碎叶子做成的小套子。这些奇妙的小套子是谁人所做,拿来干什么的呢?原来它是石蛾的幼虫石蚕为自己建造的“房子”。石蚕在这个隐蔽的房子里,过着舒适安全的日子。</h3> <h3> 石蚕的筑巢本领高强,能建造管状、卷曲状、蜗牛状等形态各异的房子。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如小石头、沙粒、叶片、枝条、松针,以及蜗牛壳等。有的在水面筑简单的巢;有的利用小枝、碎叶、细砂等各种材料,吐丝筑成精巧的小匣,作为可移动的或固定的居室;有的吐丝作成袋状或漏斗状的浮巢,固定一端,悬浮于流水中,取食经过水流的食物。</h3> <h3> 在流速较缓的溪水里,石蚕出世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赶紧为自己作巢。如果材料太大,它就用颚将其咬碎,用足举起这些材料端详着,必要时把它旋转个方向,然后小心地粘到自己的身体周围。用什么粘呢?原来它的下唇末端有一块不大的唇舌,舌上有一个能吐丝的腺体,从腺体的孔中分泌出一种遇水速固的粘液,就像胶水一样,有很强的粘性。它用这种胶水涂在套子的内壁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衬里,就像人们用涂料、壁纸装潢室内墙壁一样。一间舒适的房子做好后,石蚕就把自己柔软的身体藏在里面。这个房子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它还能活动,让石蚕在水中自在地“闲逛”。一旦遇到天敌,石蚕它就把头缩进房子里躲避。</h3> <h3> 随着幼虫不断长大和爬行造成的磨损,房子需要不断地扩大和修缮,不过这对驾轻就熟的石蚕来说是轻而易举。石蚕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房子里,直到它长大变为石蛾,离开水面到陆地上生活时为止。</h3> <h3> 更为有趣的是,石蚕还会根据季节变换外套的颜色。夏天,它用绿色的材料;秋天,它用黄褐色的材料。这样作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伪装,以躲避那些饥饿的捕食者。</h3> <h3> 到了冬天,石蚕把全身缩进房子里,并把套子两头的孔封死,它就在里边冬眠和化蛹。石蛾的蛹为强颚离蛹,水生,靠幼虫鳃或皮肤呼吸。化蛹前,幼虫结一茧。筑巢者封巢做茧;自由生活和筑网的幼虫用丝、沙、石子等结卵圆形茧,附着于石头或其他支持物上。蛹具强大上颚,成熟后借此破茧而出,然后游到水面,爬上树干或石头,羽化为石蛾。</h3> <h3> 提示:通常一个完整的石蛾生活史循环需要1年,但少数种类1年2代或2年1代,石蛾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幼虫期度过的,卵期很短,蛹期需2~3周,成虫只能活几天,最多1个月。</h3> <h3> 石蛾因外形很像蛾类而得名,但它并不属于蛾类,因为它的翅面具毛,与蛾类的翅大不相同,所以归为——毛翅目。</h3> <h3> 欲看更多图文,请点击《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h3> <h3> http://yfg111.blog.163.co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