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非到南欧——摩西葡三国走马观花记(二)

邬惊鸣

<h3>四月二十五日,埃武拉—里斯本</h3><h3> 埃武拉距里斯本113公里,早餐后驱车一个半小时即到里斯本。</h3><h3> 里斯本为葡萄牙首都,是欧洲最西端的城市,距大西洋不足12公里。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里斯本是欧洲最兴盛的港口。1755年里斯本发生大地震,从此葡萄牙国力走向衰落。</h3> <h3>  圣杰罗米诺大教堂。1755年发生的里斯本大地震伤亡极其惨重,几乎将全城毁于一旦,唯独圣杰罗米诺大教堂和贝伦塔屹立不倒,据说当时教堂内正在做礼拜,因此教堂内的教徒幸免于难,从此圣杰罗米诺大教堂有了一层神秘色彩。</h3> <h3>  教堂是可以免费入内参观的,可看到那么多游客在排队等候参观,我们打消了进去参观的念头,反正后面还有参观教堂的行程。</h3> <h3>  贝伦塔,世界文化遗产,是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见证,历史上曾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灯塔和监狱。在大航海时代,是航海家们的起点。</h3> <h3>大航海纪念碑</h3> <h3>军事博物馆</h3> <h3>  里斯本的百年蛋挞老店每天门庭若市 </h3> <h3>  正宗的葡萄牙蛋挞味道确实同上海的有点不同</h3> <h3>  罗卡角,葡萄牙境内毗邻大西洋的一个海角,处于葡萄牙的西部,也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h3> <h3>  罗卡角的山崖上建有一个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海的十字架,十字架下用葡萄牙文刻写着“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罗卡角曾在网上被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h3> <h3>  原来下午的行程安排是外观佩纳宫和摩尔人城堡,根据导游的建议,我们十一个人自费5.5欧乘坐上山的公交车上了佩纳宫,又花了14欧入佩纳宫内参观,虽然每人多花了近20欧,不过进入佩纳宫参观后,觉得还是不虚此行。</h3> <h3>  佩纳宫是葡萄牙国王的夏宫,建于里斯本西郊辛特拉镇巍峨的山上,宫殿建筑风格是哥德式、摩尔式、葡式混合体,远看宛如童话世界中的城堡。乃十九世纪葡萄牙女王玛丽雅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之心血结晶。始建于1840年,竣工于1885年。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h3> <h3>  从佩纳宫上远眺摩尔人城堡</h3> <h3>四月二十六日,里斯本—卡塞雷斯</h3> <h3>  圣胡斯塔电梯,设计者为埃菲尔的学生。电梯的内部非常古典,我们乘坐电梯到达观景平台俯瞰里斯本全城。</h3> <h3>自由大道是里斯本最有名的步行商业街</h3> <h3>里斯本的房屋色彩明亮多变</h3> <h3>街上雕塑随处可见</h3> <h3>不知这是否就是连接里斯本上下城的缆车</h3> <h3>  卡塞雷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0年旧石器时代。城市建于公元29年,曾先后被凯尔特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占据。公元9世纪时阿拉伯人占据了这座城市,十二世纪时繁荣扩张,成了阿拉伯人据点。十三世纪时基督徒从摩尔人手中夺回了卡塞雷斯。</h3> <h3>  卡塞雷斯是欧洲保存得最好的古城区。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最让人惊叹的是这样一座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竟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如果要拍一部中世纪背景的电影,在这里根本不需要另搭布景,完全就可实景拍摄了。</h3> <h3>四月二十七日,托莱多—马德里</h3><h3> 托莱多位于马德里西南70多公里处,距离马德里车程仅一个小时。在1561年西班牙国王迁都马德里之前,托莱多是西班牙首都。从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起,阿拉伯人、基督徒和犹太人就共居此城,给托莱多留下了许多伟大而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h3> <h3>托莱多城远眺</h3> <h3>没想到这个建筑竟是托莱多火车站</h3> <h3>  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因此宗教地位极高。</h3> <h3>托莱多老城内的大剧院</h3> <h3>据说这是当年托莱多大学的所在地</h3> <h3>  马德里的马约尔广场,这里曾是许多西班牙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在宗教裁判时代,曾有异教徒在此被处死。</h3> <h3>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商业最繁华的地区</h3> <h3>四月二十八日,马德里</h3> <h3>  普拉多美术馆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世界顶级艺术品一万多件,尤以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最为丰富。可惜我们都对绘画艺术不甚了解,展览作品也无中文介绍,只是在陈列馆内走马看花走了一圈。</h3> <h3>美术馆门外的戈雅塑象</h3> <h3>  进入检票口就不能拍照了,赶紧在入口雕塑前留个影。</h3> <h3>  西班牙皇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h3><div> 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宫内藏有很多精美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现在皇室已不居住里面,仅作重要国事活动之用,平时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div><div><br></div> <h3>  皇宫进入正门到此就不能进行摄影了 </h3> <h3> 皇宫的对面是西班牙广场,广场中矗立着《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的纪念碑</h3> <h3>广场是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h3> <h3>  广场后面的西班牙大厦。2014年王健林曾化巨资买下后准备拆除重建,因遭马德里市民的强烈反对而最终未果。</h3> <h3>四月二十九日,马德里—高铁—巴塞罗那</h3><h3> 马德里至巴塞罗那的高铁是西班牙第一条高铁线路,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前运行,采用法国技术,最高时速300公里。</h3> <h3>列车运行平稳舒适,且列车沿线风景很美。</h3> <h3>  马德里火车站内种植了500多种热带雨林植物。</h3><div> 2004年马德里火车站曾发生严重恐怖袭击爆炸案,致190人丧生,超过1500人受伤。</div> <h3>四月三十日,巴塞罗那</h3><h3> 巴塞罗那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也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巴塞罗那又被称为高迪之城,因为高迪一些最重要的作品都在巴塞罗那。</h3> <h3>  米拉之家是高迪一生设计的最后一所私人住宅,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整栋建筑外形呈波浪形,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一般,屋顶上奇形怪状的烟囱和通风管道是其最显著的特征。</h3> <h3>  波浪形的外观,白色的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栏杆,宽大的窗户,有人觉得像非洲的洞穴,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蜂窝,有人觉得像蛇窟,你觉得呢?</h3> <h3>  巴特罗公寓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但色彩很和谐。</h3> <h3>  房子内部的设计秉承高迪一贯的风格,没有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h3> <h3>  圣家族大教堂由高迪设计,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的建筑。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并融入了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目前教堂仍在建设中,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全部建成。</h3> <h3>  奎尔公园是高迪设计的一个社区旧址,1922年被政府收购辟为公共花园,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h3> <h3>公园里的艺人玩起了巨大的肥皂泡。</h3> <h3>五月一日,巴塞罗那</h3><div><br></div> <h3>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场馆</h3> <h3>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h3> <h3>  国家艺术宫前,几位姑娘正在为一位漂亮的西班牙女郎拍照,我们也远远的抓拍了几张。</h3> <h3>  艺术宫前正在演奏的艺人。在西班牙的每个景点几乎都有各种艺人在认真的演出,而每一处的演出都是那么专业,和周围的环境十分融洽。</h3> <h3>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h3> <h3>  巴塞罗那海边,人们尽情的享受着阳光。其实那天气温只有18℃,可人们都毫不犹豫地脱光了衣服晒起了日光浴,欧洲人的浪漫和喜爱阳光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h3> <h3>  巴塞罗那街头的哥伦布纪念碑。哥伦布手指的方向是他发现美洲大陆的出发地——塞维利亚,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大航海的辉煌,从我开始。</h3> <h3>五月二日,巴塞罗那—迪拜—上海</h3><h3> </h3><h3> 本次旅行从北非到南欧的车程超过了3000公里,整个行程可谓一波三折:先是飞机延迟4小时起飞,然后是在卡萨布兰卡有两位团友的行李在机场丢失,在丹吉尔又遇上大风渡轮停航,中间还有团员生病。好在最后整个团队都安全顺利地抵达了上海。</h3><h3> 想起了高晓松的那句经典名言:“生活不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诗带给人的是想象,远方带给人的是期待,而旅游,也许正是一个可以把人们的想象和期待变成现实的美丽过程吧。</h3><h3><br></h3><h3><br></h3><h3> 完成于 2017.5.18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