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黄豆世界荳市街和金融弄堂吉祥弄

爱爱【老上海的痕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老上海的痕迹</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黄豆世界荳市街和金融弄堂吉祥弄</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  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特地再安排一集《黄豆世界荳市街和金融弄堂吉祥弄》。今天这些的照片拍的地方都是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了的,也已经绝版了,你能看到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希望你喜欢。<br>  至少从宋代开始,今上海市区黄浦江两岸就出现了居民村落,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上海设立市舶司。据记载,这时上海已经有“榷(专卖)场、酒库、军隘、官署、儒塾、佛官、仙馆等”,商家店铺鳞次栉比,是华亭东北一“巨镇”。这“巨镇”就是现在东起江边,西至人民路、南从董家渡,北到东门路一块,荳市街和花衣街就在中心地带。<br>  “衣食住行”是开门必须的,其中民以食为天是头等大事,食中的豆制品、豆油必不可少。大批的沙船将黄豆、豆饼、豆油运到上海,有的就地酿造,有的中转到南洋 。据记载,道光十一年,北方输入上海的大豆、 豆饼约950万担,湖广到上海的米就有16万石。这样上海就要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就在荳市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荳市街的故事;荳市街是因豆类买卖集中地而得名。荳市街南起紫霞路, 北至白渡路,长262米,宽6.3—9.7米,当时最兴旺在南端,最大资本的九家商号中泰润、裕丰、裕发源三家都开在这条街上 ,另有致祥、义昌、益康、益慎、恒久等字号也开在那里。</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荳市街早期的板墙房</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荳市街距江边只隔了一条里马路,实际距离大概200米。<br>  大型市场少不了的就是仓库,都分布在街东面。每当进货和出货时,那场面可谓壮观,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当时的场景;<br>  沙船靠上了码头,船上麻袋装的一包包黄豆要运到荳市街的仓库里。按现在人的想法;岸边的单臂吊车把船上的麻袋吊到卡车上就完了,这在二十年前的苏州河边光复西路段还能看到,如果真是这样我也不用写了。<br>  乘渡轮过江的码头大家都看到过,码头很长,有时能靠二条沙船。码头中间有一个跳板,过江的人都从这个跳板上岸。这种跳板在当时是不解决问题的;如果货在码头的顶端,扛着货的人要背到中间的跳板再上岸,得走很多路,而且都挤在一起,卸货快不了!因此在码头的全长上都搭满了木制跳板,扛货的人不用走冤枉路。那时的场景是;码头和岸之间的跳板上都是卸货的人,上上下下,非常壮观。</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扛货也不是人人能胜任的;每个人带有一块很大的布,称为“搭肩布”,像伊斯兰女人一样,从头蒙到上半身,只露出一个脸。背上扛的起码有二百来斤,50斤一袋的面粉,少说也有四袋。他们从码头上一直沿着跳板把货背上岸,一路走,一路哼着码头号子,人一多,壮观的码头交响曲就响彻整个江面。他们手上还拿着竹签,有的把竹签插在麻袋上,你看有多辛苦,怪不得他们中间有那么多的故事。<br>  岸上有老虎塌车等着;&nbsp;</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老虎塌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老虎塌车是大型的板车,车轮是汽车轮胎。装满了很重,一个人是拉不动的,除了一个人掌车把外,还有人在前面拉,太重时还有人在后面推。从白渡路把装黄豆麻袋拉到荳市街。没有老虎塌车时,是一路长蛇阵,扛了二百多米到荳市街,前后的长队顾首不顾尾,像蚂蚁搬家一样,这种场景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人们为生存而挣扎有多少伟大!收工时只能在工头那里分到一点可怜的钱,他们祈求的只是一家人的糊口和晚上在滚地笼门前能摆起一张小桌,坐在小板凳上享受他们的小炮仗(二两老白干)加上二毛钱的猪头肉,赚得少时猪头肉也买不起,5分钱一包的油氽花生打发着过日子。更不用说一旦生了病,全家饿得哇哇叫。这些都不是我编出来的,小时候我亲眼看到的。像这样的生活他们依然很快乐,和睦,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在闹离婚的。</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仓库里也很有趣;黄豆仓库是木地板的,麻袋难免散包,满地都是黄豆,一不小心就是一跤。还有豆饼仓库;每一个榨过油的豆饼有磨盘那么大,大约5公分厚,堆满仓库。最有劲的是花生饼进库;小时候学校劳动进库帮忙整理和收竹签,搬运工看见我们小朋友,就把花生饼使劲往地上砸,砸碎了给我们大家袋里装,这东西很好吃,太多了,管仓库的也不管我们,拿回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所以大家抢着要到那里去劳动!<br>  看到这里,你就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有劲的一条街,还不是全盛时期呢!<br>  荳市街不但有大量的仓库,还有很多酿造厂,光白渡路到紫霞路一段就有三家,规模都很大,小的有几百平方,大的上千平方,最著名的要算“冯万通酱园”了!</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冯万通酱园的痕迹</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张照片电线杆上一块绿字的牌子是冯万通招待所,闻名老上海的“冯万通酱园”可能就留下这点痕迹了。“冯万通酱园”在牌子的马路对面,是一个很大的酿造场地;东至荳市街,西到外廊桥街,有一条马路长。里面都是大缸,这可是“司马光砸缸”的大缸,也就是说一个小孩掉下去要没命的那种。它们的销售点在外廊桥街和紫霞路口的万象酱园,很大的酱字写在街边的山墙上,那大概是老城厢最大的酱字。<br>  缸里都是黑乎乎的酱料,透着酱油的香味,缸上面盖着斗笠一样的大帽子,是防雨的,只有大太阳时才打开晒晒。远远看去望不到底,它们静静地等待着发酵完成。这么大的酱园竟然一点痕迹也不留下,只在我的照片上还有这么一点点,这就是历史!<br>  我们再在这条街上找找老上海的痕迹;荳市街的南端,吉祥弄口有这样一座高房子,是这里的制高点。六十年前是老来亿国药号,这个地区的著名的中药店。据《南市区志》记载;1911年在吉祥弄口出现了一家中华银行总行,是不是这幢楼也不得而知。19世纪30年代又在荳市街69号开了一家中国银行办事分处,可见当时的意气风发。</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老来亿中药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我们再来看看这条街的南端,格外冷清。</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南段更冷清</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拆得不像样子,后面的红房子现在是尚文中学,原来也是酿造场地。<br>  一条繁华无比黄豆世界的特色街就此破旧不堪。你不要以为这些照片无所谓,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这都是我六年前拍的,就像我的《老上海的痕迹》里的照片一样,再过六年很多可能也是一样的结果。<br>  荳市街的南端第一条弄堂叫吉祥弄,只有一百米不到长。这条不起眼的弄堂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主角;“金融弄堂”。<br>  这条弄堂东起里马路(中山南路),西至荳市街,两边一共24个门牌号。弄的北面除了一家很大很大的大户人家以外(这户人家看来已经是一个谜了,因为它的大小不逊于“沈家大院”,只是无据可查),都是仓库,是不会搞金融的。弄的南面大不一样;有五六条小弄堂,每一条弄堂里有二大石库门房子,估计有十几家门面。奇就奇在这十几家门面里竟有八家钱庄,它们分别是;源元、顺元、和盛、慎泰、震昌、允德、福康、聚泰。</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1928年4月弄内还出现一家“松江银行上海分行”,是不是在前面说的这个大院里,不得而知。这家分行资本20万元,1932年2月因投机公债失败而歇业。这样加上前面提到的弄口的中华银行总行,竟然有十家金融机构,从它的密度可见那时的金融活跃程度。夹着银票和支票的账房先生,乘着黄包车、三轮车进进出出的场面,仿佛要挤破弄堂一样,尤其在金融动荡时,不可想象。<br>  现在钱庄、银行都没有了,老弄堂只有西面半条了(东面已经拆了)。也好!我也去看了看,正因为我这去一看,留下了下面的几张照片,要不然大家都无缘了!</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繁荣已不复存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右边是仓库房子,左边是小弄堂,钱庄应该在小弄堂里。小弄堂的门楼雕花依然很精神,这应该是回光返照。一百多年了,谁也不去管它,只有为了赚钱的房产开发商看中了,死路一条。</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小弄堂的雕花的门楼</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进小弄堂朝东都有两家门堂,钱庄应该就在里面。</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小弄堂里的钱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门楼</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门面很气派,不很典型的石库门房子。<br>  一般上海的石库门房子有三种;一种只有天井、前后楼,灶间、亭子间,没有厢房。第二种加了单面的前后厢房。第三种加了双面的前后厢房。这里的房子像第三种;二边都有前后厢房,有前楼没有后楼,这样就有三跨。但是后面三跨的灶间与前面的房子之间有一个露天的过道。灶间是一层的,因此,没有亭子间。这种结构既像乡下的大户,又像上海的石库门,大概是特地造的。<br>  这种房子很宽敞;客堂接待客人,两边的厢房做账房,楼上经理办公和库房绰绰有余。后面的三跨灶间既可做饭,又可住人,真是完美设计,六十年前住在这里的老先生都知道这是钱庄的房子。</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拥挤的人家</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钱庄没有了以后,这里都住了人家,有一点七十二家房客的味道。</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原来的仓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西段的仓库房子平时是看不到,墙一拆,本来的面貌更清晰了,整整齐齐的库房在向你作最后的展示,也在向你告别!有一点心酸。<br><br>  仅仅这几张照片记录了黄豆世界和金融弄堂已经不很雅观,可是这次去,什么都没有了,地图上已经没有荳市街的这一段了。勉强看看吧!我再也拿不出更好的了,对不起!<br><br>&nbsp; 蔡康安 2009,10,28</font></h1>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c/129330"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老上海的痕迹》长篇纪实故事,视频故事</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c/8807549"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网络连环画》网络连环画集</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c/3498161"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爱爱日记》杂谈</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c/126191"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风光无限好》长篇风光摄影,风光视频</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