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寻找最佳读写结合点 ——记三四年级教研活动

吴川瑶

<h3>  2017年5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我校三、四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在录播教室开展了以"同课异构,寻找最佳读写结合点"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尝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以读促写。四年级组的张桥霞、艾佳莲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同课异构的主题教研课《父亲的菜园》。在活动中,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团队磨课,互相倾听,共同成长。</h3> <h3>  第一堂课,由张桥霞老师执教,她以词语归类导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先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体会父亲的品质。交流时,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感悟父亲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感悟父亲的勤劳、坚毅、坚持不懈、热爱土地的品质。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表达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h3> <h3>  在感悟父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基础上,抓住"丰收了,父亲带着我们来到菜园……"为切入点进行小练笔,写出丰收后父亲会怎么说?怎么做?运用父亲的动作、语言描写,写出父亲丰收后的喜悦,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h3> <h3>  第二堂课,是由艾佳莲老师执教《父亲的菜园》。两位老师的共同点都是紧扣"立足文本,以读促写"展开教学,只是读写结合点和教学处理环节上略有不同。</h3> <h3>  艾老师在导入环节时是直接引题的,紧接着检查了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在文本的教学中,艾老师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出示填空式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目的。其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父亲的,或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划下来,用一个词概括父亲的特点,并在句子后面加上自己的批注,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h3> <h3>  这一环节两位老师大同小异,在理解和感悟父亲的动作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动作演示对"丢"和"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父亲拯救菜园不顾一切的急切心情。在小练笔环节,艾老师的落脚点和张老师不一样,她重点抓住动作描写,让学生联系文本,进行想象,抓住父亲的动作补写"父亲冲进暴雨中……",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写完整,感悟父亲的伟大 。</h3> <h3>  最后一环节出示老舍的《母亲》片段,抓住两个"为难""拼了命"来进一步感受父亲对菜园的热爱 从而深化主题体会父亲对待这块菜地的深厚感情。</h3><h3> 教研课结束后,两位执教教师阐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明课堂课堂设计的意图。然后三四年级的教师分成两组,围绕"同课异构,寻找最佳读写结合点"对这两堂课进行了讨论、交流,在比较中感受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h3> <h3>  最后金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予以充分肯定,针对&quot;读写结合,以读促写&quot;对张老师和艾老师的课从各个环节进行了剖析,提出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改进的地方。为我们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quot;读写结合&quot;指明了新方向。</h3><h3> 在金老师的专业引领下, 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中,所有成员一起分享彼此的有益经验,共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支持、坦诚合作的教研团队,教师在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的氛围中获得了专业的持续发展。每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指导,每一次成长,更是团队携手共同前行的结果,我们,三四年级,一起在实践中、在研究中幸福成长。</h3> <h3> 文字编辑:吴川瑶</h3><h3> 图片编辑:王燕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