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是在2015年的初春走的,享年80岁。虽然父亲经历了贫穷、挨饿、辗转各地、辛苦劳做、老年下岗等诸多不幸,但老父从不灰心丧气,而是愈挫俞奋,对未来总是满怀希望、相信幸福的日子就会到来。</p> <h3>父亲出生于吉林省的一个小乡村,幼时家境贫寒,历经磨难,成年后来到石嘴子铜矿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父亲说,刚刚上班的那段时间,由于招的工人比较多,解雇了一大部分工人,由于父亲积极肯干才留了下来。就这样,父亲开始了一生的工人生涯。</h3> <h3>父亲随后调入黄金地质队工作,作为一名钻工,工作异常辛苦。</h3><br /><h3>地质队的工作地点不固定,经常是走南闯北的。大多数的时候,工作地点在山上,家在山下。</h3><h3><br /></h3><h3>每逢上夜班,就得独自在大山里爬上爬下的。那时父亲三十岁左右吧,虽正值壮年,亦是十分艰难。</h3><h3><br /></h3><h3>钻工的工作是又脏又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层冰平时一身泥。父亲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干好工作。</h3><h3><br /></h3><h3>老照片中父亲的照片都是胸带红花,那是表彰大会上照的。每逢提起,父亲不以为然的说,工作就得好好干,别总发牢骚。</h3><h3><br /></h3><h3> 一次闲聊,父亲给我们讲了一段上班的经历:有一段时间,上下山必需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有个很恐怖的名字——借灯桥!</h3><h3><br /></h3><h3>据说,这座桥的附近曾经死了不少人。到了半夜,每当有人打着手电经过,就会有好多声音想起——借灯找脑袋!</h3><h3><br /></h3><h3>所以,上夜班的时候,每逢经过这里,都是一路飞奔,上气不接下气!父亲说,当时的确害怕极了!我们听着都感觉毛骨悚然。</h3><h3><br /></h3><h3>我们兄妹遇到困难时发发牢骚,父亲就不愿意听,就说我们,你们这点儿苦算啥呀?一咬牙就过去了。年轻人总说苦会有啥出息!</h3> <h3>后来,由于父亲工作表现好及性格耿直,被抽调到工宣队工作。那段岁月如此静好!</h3><h3><br />父亲工作清闲,下了班就领着我们姐妹去树上粘知了,回家给我们烤着吃;父亲爱好音乐,自己做了一把二胡,没事儿就<span style="line-height: 30px;">吱嘎吱嘎的拉。这段时间是父亲一生中最为惬意的日子。</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px;"><br /></span><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姐姐说,那时院子里有棵核桃树,有时刮风下雨,就会有核桃被刮落,核桃掉在屋顶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span></h3><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 /></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多美好的岁月啊!四十多年过去了,姐姐直到现在还依然怀念着那段美好的时光。</span></h3></h1></h3> <h3>父亲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在工宣队工作期间,父亲做事一丝不苟。文革期间,父亲负责队里的人事调研工作。</h3><h3><br /></h3><h3>父亲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认真真的跑外调,从不冤枉一个好人。正因为父亲的证实材料,很多人免遭迫害。对比很多人对父亲感激涕零。而父亲认为这是他做人的根本原则。</h3> <h3>1972年,黄金地质队解散,大部分职工都选择了到城市工作。唯独父亲放弃了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只因故土难离,只因心中惦记着家乡的那片热土,惦记着能有机会开荒种地。</h3><h3><br /></h3><h3>不顾母亲强烈反对,父亲义无反顾的携全家回到了石咀镇。从此,开始了异于以往的、比较艰辛的生活。</h3><h3><br />这张老照片摄于1972年,是全家从河北回石咀,途经北京时照的,那一年父亲36岁,我刚刚3岁。</h3> <h3>父亲回到石咀后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虽然年纪不算小了,但是,父亲还是秉承着自己的一贯作风,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遇到问题刻苦专研,从不轻易服输。父亲常说自己脑袋笨,必需比别人更努力。</h3><h3><br /></h3><h3>为了能干好工作,父亲开始学习三角函数,一遍遍的向我们姐妹请教、晚上一遍遍的背诵公式。</h3><h3><br /></h3><h3>为了弄清楚如何给零件出数据,父亲开始一堆堆的切土豆,切成各种形状,然后这么看那么看。</h3><h3><br /></h3><h3>儿时的我就蹲在院子里,看着父亲认真的摆弄着这些东西。父亲边看边说,俯视图是这个样子、仰视图是这个样子……当时的我是一团雾水。</h3><br /><h3>就这样,父亲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了技术工部,当上了质检员。</h3><h3><br /></h3><h3>每年的先进工作者都少不了父亲。那时候,涨工资不是每人都有份,而是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每次都少不了父亲。父亲的工作态度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h3> <h3>从南方回到石咀后,家里的生活状况不复从前,全家过上了半工半农的生活。于是,父亲就一直想能发财致富,改变现状。只要是想到什么就立即付诸行动。</h3><h3><br /></h3><h3>父亲养过兔子、养过大鹅、养过土鳖虫、养过鹧鸪……后来又养了头牛(在我们坚决反对下)。父亲不怕辛苦,勇于实践,可是,大部分的努力都付之东流。</h3><h3><br /></h3><h3>不过,每次失败都失毫不影响父亲的斗志,父亲马上开始下个计划。父亲真的是做到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父亲的这种执着精神非一般人能比。</h3> <h3>父亲在还有几年就可以退休的情况下,厂子不开工资了,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下岗回家了。这么大的年纪,突然没有了生活来源,其打击可想而知。</h3><h3><br /></h3><h3>父亲没有悲观丧气,没有怨天尤人<span style="line-height: 1.5;">。自己买了一头牛,去三十多里地外的农村拉鸡蛋,回到厂区卖。不分严寒酷署,一周一趟。</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有时路不好走,父亲便赶着牛车步行回家,其艰难可想而知。但父亲从不抱怨,硬是靠着卖鸡蛋度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span></h3><h3><br /></h3><h3>父亲经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遇到一丁点儿的困难就退缩了,不会有出息。相比于父亲吃的苦、受的累,我们经历的这点事儿,真的不算什么,难怪父亲说我们。</h3> <h3>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也秉承着较执着的观念。父亲认为,不管一个人有多笨,只要用心学,用别人几倍的时间来学习,总不至于太差!实在不会,就给它背下来!这就是父亲的教育方针。</h3><h3><br /></h3><h3>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背了好多散文,就像《逍遥游》、《后赤壁赋》等等,对语文的学习很有帮助。</h3><h3><br /></h3><h3>父亲经常督促我们学习,家里的活儿基本都不用我们干,只是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出人头地。</h3><h3><br /></h3><h3>父亲在工资那么低、自己连块雪糕都舍不得吃的情况下,听谁谁说哪本书好就马上去商书店买来。</h3><h3><br /></h3><h3>小学五年级时给我买了一本《小学生数学习题集》,蓝色的封皮,32开的,我翻来覆去的做了几遍,从那以后,一般的应用题是难不住我了。</h3><h3><br /></h3><h3>初中时,记得父亲给我们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历代散文选》。我刚刚上初中,好多文章没有学过,又都是文言文,刚开始真的看不懂,不过看到书价那么贵,不读好像就对不起父亲一样,硬着头皮半懂不懂的也读完了。</h3><h3><br /></h3><h3>记得那时姐姐学习爱困,一到晚上就困的不行不行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h3><h3><br /></h3><h3>于是,搬来炕桌陪姐姐学习。父亲看报纸姐姐学习,姐姐一打瞌睡,父亲就拍下桌子。试想,工作了一天,还能坐下来陪孩子学习的父亲,能有几人呢?</h3> <h3>父亲一直喜欢读书,家里总是有好多报纸、杂志之类的书。每逢回家,老父都会给我们讲讲时事,讲讲奇闻趣事,有时候我说没时间看书,他便说,年轻人总不看书怎么可以。</h3><h3><br /></h3><h3>父亲总说自己头脑不太灵活,必需比别人多用功。父亲从没停止过学习,古稀之年还让姐姐教他算盘,算是锻炼锻炼大脑,不然会得老年痴呆。</h3><h3><br /></h3><h3>其实,父亲头脑一直很清醒,在走之前已把身后之事安排的妥妥当当,离开的明明白白。</h3> <h3>父亲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种地。就是为了这一梦想,父亲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去城市定居的条件,携全家又回到了老家。</h3><h3><br />刚刚回到石咀,因为无地可种,父亲焦急万分。于是拎起镐头,四处开小片荒,东一块西一块的,开始了种地的生涯。逐渐的,父亲的小片荒越来越大,已经初具了规模。</h3><h3><br /></h3><h3>记忆中,父亲下了班,抓起一块干粮和咸菜条就上地了,每天天黑才回来。早上天还没亮就又上地了,简直比农民还辛勤。这个作息规律在退休后才算改了。</h3> <h3>如果说,最初的几年忙于种地是苦于生计,可后来父亲退休了,退休金还挺高,加上平时儿女们的资助,父亲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很滋润的。可是,父亲还是坚持种地,而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h3><h3><br /></h3><h3>儿女们苦劝无用,只能每年一起上阵帮着种地。随着年龄增大,父亲也干不动了,每每秋天就下决心来年不种了。</h3><h3><br /></h3><h3>可春天刚刚露头,老人家又偷偷摸摸的开始了耕耘,儿女们哭笑不得,只得再帮着种地,年年如此。</h3><h3><br />曾经问过父亲,种地如此辛苦为何还是喜欢种地呢?父亲说,我这一生没啥爱好,最大的爱好就是种地,累且幸福着。</h3><h3><br /></h3><h3>春天,看着菜苗钻出地面,我就看到了希望;秋天,望着满眼的金黄,我就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坐在自家地里,心里就踏实。</h3><h3><br /></h3><h3>忽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一点儿,这也许就像女人爱逛街、男人爱打游戏、有人就爱打麻将一样吧,累且幸福着!</h3> <br /><h3>老俩口种的菜实在太多,自己和孩子们根本吃不了,于是两人就把菜送给左邻右舍,乐此不彼。</h3> <h3>父亲一生的最爱就是坐在自家地里,欣赏自己的作品,这种热情几十年如一日竟无丝毫削减。父亲临终的前五天还在地里施肥。</h3><h3><br></h3><h3>曾问过父亲,从南方回来可曾有过片刻的后悔,父亲只是笑而不答,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亲才说,有些事情后悔了也不能说。<br></h3><h3> <br></h3><h3>诸多的不理解、太多太多的自责、太多太多的后悔,压得我几乎窒息,现在好像明白了一点儿。<br> <br>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r>"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h3><h3><br>也许, 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不论辛苦与否,内心都是充满喜悦的!</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尽管父亲一生辛苦劳作,也许内心深处真的充满了喜悦,毕竟父亲倾其一生的精力与热情,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是别人不懂罢了。 </h3><h3><br>纵观父亲的一生,是执着的一生,是充满色彩的一生,是有故事的一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我敬仰老父,内心深处深深地爱着,爱着如此执着的老父,真所谓"言有穷而情不可終"!</h3> <br>老父虽走犹在,只不过是,他在天堂,我在地上。他能看见我,我却看不见他而已。<h3><br></h3><h3>遥祝老父安好!</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7年5月 </h3><h3>文/阿开</h3><h3>图/老树</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