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生活中把徒步外景、探寻史迹与养老健身结合起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谓饱眼补脑又养生。五月初小假,与原在县工作时的老同事约好,结伴去中原晋豫陕交界地方溜一圈,以补以往公差之憾。</h3><h3> 一大早,我们从车城十堰市郧阳南入口,沿呼北高速一路北上。明媚的阳光,茂盛的植被,清新的空气,平静的江水,林立的高楼,偶闪的车队……频增路途愉悦的心情!我们说着唱着笑着诤着,不紧不由地就到了黄河岸边城市-三门峡市。</h3> <h3> 已过午时,解决好肚子问题继续路奔。手机导航很给力,车子在三门峡市区拐来拐去,引导我们再上高速,直达山西运城市盐湖景区。</h3><h3> 导姐介绍说,运城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面积132平方公里,有4000多年开发历史;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山,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中黑泥蕴含着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可人体泛舟,黑泥可美肌活肤,所以,运城盐湖又被誉为中国死海。因游客较多,口音杂噪,加之太阳太烈,我们不再听讲,四散自由活动。远远望去,盐湖很大,湖边有"雪",雪下有湖,湖光山影,景色确实奇特;低头但见水中没有生物,不见草木鱼类。太阳越来越烈,气温上升很快,游客们个个满头大汗,开始向洗浴中心走动,我们则通过微信呼叫,约时撤离。</h3><h3> 细细观察,运城盐湖其实就是一个集文化、健身、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养生地,如果不是行程紧凑,加上午不午夜不夜的,我们或许会在这儿泡会儿澡,体验一下湖水的神功。</h3> <h3> 按行程计划,从盐湖一溜烟儿来到关帝庙。只见半山腰有一座高大的关公雕像,足有50多米高,山角下这个关帝庙看上去占地面积不大,建筑陈旧,应该久远。导姐费才10元,不大一会儿就介绍完了,也走完了。见我们似有疑惑,导姐说,你们打老远来,最好去解州看看吧,那个关帝庙名声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于是我们又驱车前行,很快来到解州关帝宙。该庙地牌很大,建筑较多,南北朝向,分布有序,庙院内古木参天,树亭相依,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建筑精致,牌坊气魄、宏大。不用多说,它已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走出园区仍不禁回头仰望!</h3> <h3> 从关帝庙出来是下午6点半,原打算在运城市区住一晚的,现在时间尚早,大家一致意见是返回三门峡市。说走就走,我们立马上高速南下,至于酒店嘛,路上网搜,手点即订。</h3><h3> 夕阳无限好,我等赶上了。进三门峡市路经黄河大桥时,我们看到了日挂西山头,日、山、水、楼交相映辉的奇特景观,把城廓映衬得静美、妩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远离大海的内陆深处还有这样绝妙的自然现象。我情不自尽地拿起手机,可惜在车流中方向盘重要,错过了最佳取景时机!</h3> <h3> 传说黄河过去是一条害河,水情复杂难以治理。其实,黄河的源头是清澈的溪流,前年公休假我与同事们走过陕甘宁青,宁夏以上的黄河与我们汉水水色无异;中游因流经黄土高原地带,河水携卷大量泥沙下泻才形成"黄色河流";而到了下游,落差小,流速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下游直接威胁着沿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成为"害河"。黄河是历代统治者心腹之患。那年高考前,地理老师(猜考题)反复给我们讲要牢记三门峡大坝的意义,当时我们并不关心大坝有多高、多宽、多长,只知要记住这个坝的作用就行了。曾听说,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十月至次年六月,库区蓄水,坝内成湖,淹延百里,一望无际,天池银河,美丽多姿;春秋冬季,野鸭成群,大雁归集,结队飞舞;泄洪时期, 怒涛翻腾,水花飞溅,峡谷轰鸣,彩虹凌空,蔚蔚壮观,站在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之宏伟气势。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早早来,已身同感受,慢步坝廊,眺望四周,颇为自豪。</h3> <p class="ql-block"> 太阳已离地仗高,随着游客陆续到来,人们开始拥上大坝。避开车峰时峰就是有好处,我们该撤退了,回市区过早、加油、设导,下一个景点是函谷关。</p><p class="ql-block"> 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有个叫王朵村的地方,距三门峡市75公里,属长安古道,历史闻名。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自春秋战国以来的2000多年里,它经历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都是必经之卡,战略要塞,历史上在此关发生的重大战事多达16次。此关不仅是军事要地,也是古代东西文化、经济交流的节点, 围绕它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唐玄宗改元"等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更有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名人志士临关作赋,流传至今有百余篇。</p><p class="ql-block"> 过检之后,昂首观牌,心里很是纳闷:当年秦国历经二十多代帝王,据关守土,发展农业,成为七国首富,进而一统天下;刘邦暗渡陈仓后亦据关抗羽。难道非此关而不能及彼吗?上网一查,原来此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居高俯瞰,方知险峻。猜想也是这回事儿,在冷兵器时代,组织补员、粮草运输、战场设计等都得事先谋划好,拉队伍不可能一日飞天。所以,这五十公里峡谷是东去洛阳、西去长安的咽道并非虚夸。其实,关的本身就记录了战争与和平交替演变的中国历史,此来只是看看而已,无须妄议。</p><p class="ql-block"> 供游人走的关道并不长,景物景点有20多处,回头再远远望关,像关又不像关,没来之前我还以为这函谷关是两座大山中间的唯一能通过人车的卡子哩!</p> <p class="ql-block"> 离开函谷关继续向西入陕,经蓝田时去泡泡温泉,然后直径回十堰。在服务区补充时,脑子还没回过神来,又上网搜出函谷关地形图探究,由函谷关联想到的史事还很多,只好待在以后的旅行中去慢慢求证。</p> <p class="ql-block"> 又见我们的母亲河→汉水,你出行,你归来,她都会坚守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