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美友13155713

<div>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春寒料峭,师生员工应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做好个人的防护,以保证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div><div>一、春季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div><div>1、流感(流行性感冒)</div><div>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3日。</div><div>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div><div>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一般较轻。流感病毒基因容易变异,由此产生很多不同的基因亚型,这是为什么接种了流感疫苗还是有可能患流感的主要原因之一。</div><div>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div><div>近期出现的H7N9流感病毒,通常在禽间传播,是禽流感中的一种,我国首先发现感染人的病例,但目前还未发现人传染人的情况;H7N9流感病毒传给人的途径可因吸入受感染禽类污染的空气,或因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人感染H7N9的主要症状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div><div>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iv><div>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div><div>主要症状: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div><div>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div><div>3、流行性腮腺炎</div><div>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div><div>主要症状:典型症状为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等。</div><div>传播途径: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div><div>二、预防小措施</div><div>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食用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和蛋,不生吃海产品,不喝生水;</div><div>2、勤洗手,特别是接触了生禽畜肉和生蛋后要用流动水彻底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div><div>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开窗通风,尤其是宿舍、电脑室、教室等;</div><div>4、尽量少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如OK厅、网吧等;</div><div>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打喷嚏时,请用衣袖遮挡;</div><div>6、合理膳食,多饮水,避免受凉,常锻炼,生活规律,增强抵抗力。</div><div>7、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时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