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h3><div> 时光流转,季节轮换,转眼已是初夏时节。这一天是水西中心小学语文组第三次镇教研活动,来自水西镇各校的老师们,心怀学习的热望,纷纷来到多媒体教室静坐等待,期待着今天的两场课堂盛宴。</div><div> </div> <h3> 孩子们也随着初夏那一抹清新的绿意换上了整齐的新装,满是夏日阳光的活力。瞧,这是三(3)班的孩子们,他们早早地来到多媒体教室,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今天,孩子们要随着卢娟老师走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从孩子们端正的坐姿中,可以看出他们心里的那份期待。</h3> <h3> 卢娟老师在此前曾多次试教,多次评课。认真对待每个班的孩子,虚心听取每个老师的宝贵意见,并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为了上好这堂课,她做足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h3> <h3> 上课伊始,卢娟老师以一个“补”字入手,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补什么”,接着又问孩子们“你会补天吗?”——既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又使用了这种逐层逐步完善课题的方法,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孩子们对老师的问题跃跃欲试,各抒己见。</h3> <h3>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卢娟老师将生字词分为三组,多种方式朗读后,分别问孩子们读完每组词语“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卢娟老师相机引导孩子们回到“为什么补天”、“怎么补天”、"补天的结果"这三个中心上,结合板书看来,卢老师这一环节可谓设计巧妙。</h3><h3> 此后,卢娟老师将词语送回课文中,指名学生初读,便读出了不错的感情,不难看出教师踏雪无痕之教学手法。</h3> <h3> 整堂课下来,卢娟老师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围绕“天哪,太可怕了!”这一主线展开讲解,环环相扣。教师不断以自己的声情并茂带动学生的朗读,始终注重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保持。课堂中,既有教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又有孩子们饶有兴味的朗读,读写结合,丝丝入扣。那精美的板书、浓厚的互动氛围,以及扎实的教学方式,无一不给听课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h3><h3> </h3> <h3> 第二堂课是石甫小学的唐燕老师给我们分享的一篇六年级的议论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h3><h3> 上课开始,唐燕老师那清新的嗓音、亲切的外表以及那独特的交流方式便吸引了六(3)班的孩子们的注意。唐老师课前跟孩子们玩起了抢答脑筋急转弯的游戏,仿佛一个大孩子似的,悄然融进了那充满童心童趣的氛围,她成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师生距离。</h3> <h3> 课堂中,唐燕老师语气抑扬顿挫,无形中引发了孩子们的注意和思考。其教学结构严谨,围绕着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展开讲解,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原本陌生的议论文逐步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对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谓花开有声。</h3> <h3> 唐燕老师的板书朴实无华,却紧扣课文主线,让孩子们一目了然。整堂课下来,唐燕老师通过逻辑严谨的表格剖析、声情并茂的带动以及与孩子们亲切自然的交流,让孩子们收获满满。</h3> <h3>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不觉中到了评课环节。廖华峰校长认真地听着老师们的评课,不时点头致意;两位上课老师也虚心听取了每个老师的点评意见,并细心地将其记录教案中。</h3> <h3> 此次语文镇教研活动结束了,但老师们对教学的专研精神却永不止步。踏雪无痕,只有老师们对教学进步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带动孩子们在语文积累中走向质的飞跃;花开有声,唯有老师们对孩子们坚持无悔地用心聆听,才能感受到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奏出的心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