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摩洛哥(二)

燕子(swallow)

<h3>从卡萨布兰卡驱车近300公里,到达马拉喀什Marrakech,早期被国外的旅行者和商队简称为摩洛哥城,建于公元11世纪,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h3> <h3>马拉喀什老城有14个主要古城门,这是其中之一</h3> <h3>斑驳的古城墙</h3> <h3>老城内主要的交通工具--马车</h3> <h3>城墙上飞来飞去不知名的鸟</h3> <h3>老城内行色匆匆的穿着穆斯林特色服饰的当地人</h3> <h3>在平板车下吃早餐的老人</h3> <h3>超级有爱的奶爸游客</h3> <h3>老城内所见</h3> <h3>老城内的穆斯林餐厅</h3> <h3>摩餐的主菜:塔吉,相当于东北的"一顿乱炖"</h3> <h3>塔吉锅</h3> <h3>新城建于1913年,这里欧式建筑众多,街道宽阔,浓荫如盖,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与众不同的是,建筑主题颜色都是接近红色(或者土色)且建筑物高度均不能超过当地清真寺的塔高。(没有特意安排去新城,只在车上拍些建筑,拍糊是难免啦)</h3> <h3>街景</h3> <h3>火车站</h3> <h3>我们住的酒店</h3> <h3>马约尔花园,法国时装大师Yves Saint Laurent大师长眠于此,满院子的Majorelle蓝,刺激着视觉和神经,参差不齐,环肥燕瘦据传说有100多个品种的仙人掌,让人仿佛流连在夏威夷的海边,各种不同的植物充满个每一个角落,抛开药物,饮料,烟瘾及同性恋的传说来看,整个花园的茂盛见证了主人曾今倾注的心血。</h3> <h3>库图比亚清真寺,是北非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建于公元11世纪,有垂直于麦加朝圣方向的17道柱廊。在神龛凹室和它两翼的两跨周圈有采光槽,里面的木结构&quot;穆克纳斯&quot;蜂巢状立体雕饰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设置在以后的建筑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quot;香塔&quot;之称。库图比亚清真寺另外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h3> <h3>老城区有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杰马•埃勒•夫纳广场,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建于12世纪,不同民族不同服饰的艺人聚集在此,如同一个"全球文化"的汇聚地,2003年10月又被定为"无形文化遗产",杂耍、舞蛇、说书人,跳舞者和音乐家以及兜售各种商品的生意人,尽情在广场上施展。这个曾经是公开处决叛逆者的地方,现在却成了艺人云集之地,不知道各类行者在此挥洒汗水是否还存有如同我们东方人心中那种凶煞不祥之感。到了晚上,广场上的食品摊点开张使得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餐厅,亦被称之为"不眠广场"。环绕广场周边的老城,街巷交错,房屋密集,摊铺林立,货物充足,走在其中仿佛钻进八卦阵的迷宫,到处是头缠白巾、身穿长袍的阿拉伯人,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烤羊肉、烙面饼的香味,露天饭铺、小吃店布满街头,熙来攘往,狭窄的街巷显得异常拥挤,完全是一派中世纪的繁华市面风貌。(穆斯林及表演者都极不乐意被拍,只好抓几个大场景完事)</h3> <h3>当地特产:铜制灯</h3> <h3>建于公元19世纪的巴希亚王宫(又说建于16世纪,不去考究了)皇宫深藏在老城的小街道里,外表平淡无奇,里面却别有天地,房间华丽、中庭、喷泉、花园小巧但很精致。巴西亚皇宫据称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宫,宫内的房间数量多达三百个,最吸引眼球的是多彩的马赛克。</h3> <h3>木雕门眉</h3> <h3>宫内顶灯,让人想起《夜半歌声》</h3> <h3>不起眼的出口</h3> <h3>马拉喀什二天的行程,在疲惫的双腿及因负重扛&quot;乐摄宝&quot;的双肩麻木疼痛中结束,惊异于古老皇城的宏伟与民族信仰的坚定,惶恐于部分穆斯林人"No photo "的蔑视及不太友好的言语,心生些许的不快瞬间消失在暮色中,期待着下一站的到来能有更多的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