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斯屋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梅花镇,村后有斯屋岭,以岭定村名,1964年简为斯屋。辖斯屋、杨树累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109.4公顷,445户,1704人。</h3><h3><br></h3><h3> 斯屋村村口的文昌塔。</h3> <h3> 斯屋的《庐江郡》家谱,谱的齿录从轩辕氏开始,基本上没有断代。体例完备,序言齐全,主要代表人物的墓葬至今仍然残存。该谱依次记录姬姓30代人名,韩姓24代人名和何姓的源流。据称何姓的第一人何诗,是韩王安和韩非的侄子,韩作之子。何诗第十七代何晏,字平叔,为曹丕附马封大将军,因宦家居长安,其次子何用敬始居青州。至何诗的二十八代何逊,是为东海堂“三杰”之一。何逊之子何守礼始迁道州,成为道县该支的始祖。何守礼,字德嗣,山东青州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甲午(公元514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庚戍(公元530年)以进士举白州刺史次摄长史。梁简文帝大宝二年赐金鱼袋而知永州府事,次年(公元552年)八月入永阳,见营道山川之佳胜,择地于城北二十五里名田寓居,逝世后葬于龙岩。</h3><h3><br></h3><h3> 难得一见的欧式风格古民居。</h3> <h3> 据《斯屋·庐江郡》谱记载,斯屋何姓在水头住了200多年,直到公元1180年何景先从水头迁居斯屋马头,到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建村历史了。</h3><h3><br></h3><h3> 难得一见的欧式风格古民居。</h3> <h3> 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斯屋村考取全国各重点名牌及普通院校的大中专生人数就达156多人,最多的一年同时有8人考上大学,其中县里高考状元两人,分别是何建军、何挺,还有不少的留学海外的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真可谓古今文化底蕴深厚,风光风俗淳美,人才辈出,贤杰不尽。</h3><h3><br></h3><h3> 斯屋村村口的文昌塔。</h3> <h3> 千年的古井,深刻着岁月的年轮,沉淀了厚重的历史,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动人的故事......</h3> <h3><font color="#010101"> 斯屋村,曾名斯屋岭村,全村都是何姓,算得上湖南发现的年代较久远(公元1180年)的古村落,位于道县县城北10公里的梅花镇,属于典型的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清代的民居20多栋,她依山傍水,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透出一种江南村落独特的古朴与小巧,这里的一草一木,古砖青瓦,小桥流水,都亲切得让我们想要靠近她和倾听只属于这里的那份宁静。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闲散安逸,幸福祥和,勤劳自信。其独特的魅力,会瞬间俘获你的灵魂;其沧桑之美,会不时的让你看到中国乡村时代的辉煌历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窄巷子里的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石板路是越踏磨越光滑,有岁月的痕迹。</font></h3> <h3> 壁照。</h3> <h3> 绣楼。</h3> <h3> 绣楼。</h3> <h3> 精美的古民居窗雕。</h3> <h3> 窄巷子里的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石板路是越踏磨越光滑,有岁月的痕迹。</h3> <h3> 青石板楼梯,很少见到的。</h3> <h3> 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古村美景。</h3> <h3> 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古村美景。</h3> <h3> 村明清建筑很多,至今还分布着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其中最有特色的有"三进堂",三幢房屋和三块道地连串在一起,前有福字照墙,后有天井、水井,气势非凡。</h3> <h3> 二十多年前,在斯屋村村前的文塔拍摄的照片,现在看来还是挺美的。</h3> <h3> 二十多年前,在斯屋村村前的文塔拍摄的照片,现在看来还是挺美的。</h3> <h3> 作者。</h3> <h3> 2017年7月4曰,道县工作组发表了《亟待保护的千年古村斯屋村和南宋状元故里石下渡村》的文章,引人深思。</h3><h3> 作者有时间的话应回到村里去,多角度拍点美美的照片,把美篇做完整些再发布出去,来宣传千年古村一一斯屋村,解决好因缺乏宣传和保护,很多古民居已废弃损坏,非常令人担忧的困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