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之旅 郧博散记之系列

郧博园馆主 勇哥

<h1><b>  </b><br /></h1><h1> 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br />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h1> <h1><b>在我的心中,很小就有一种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b><b><br /></b><b> 从十堰到海宁经过了1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的车子终于停靠在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之家酒店。</b><b><br /></b></h1><br /> <h1><br />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br /></h1><br /> <h1>  初来乍到,当你静静的走在浓荫似雾的深巷,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弯曲的河岸上,走在溪水悠悠咚咚的小桥边,走在都市热闹繁华的街道里,仿如画中而来。回眸处,透着千年恨不完的怜楚,痛不完的温馨。涌暗香而匍匐人心,牵引出无限的神驰与梦想。</h1> <h1>  烟雨的江南,本身就是一副人融物景的水墨画,而江南女子就是剔透晶莹的玛瑙与珍珠,镶嵌在这副流动美丽的画中,诚望可取,但垂涎不得。许勤大姐,地道的江南女子,性格温和,气质优雅,待人真诚,粗看淡淡的,若隐若现,细品浓浓的,却是抹也抹不去的华丽,她是土生土长的海宁人,她热忱的接待了我们。</h1> <h1>海宁气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quot;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quot;的美誉。</h1> <h3>今晨,第一站许勤大姐带着我们首先观摩了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大师 王国维故居。</h3><h3><br /></h3> <h1><b>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盐官西门直街周家兜,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南隔城墙与钱塘江相望,北临市河。</b><b><br /></b></h1><br /> <h1><b><br /></b><b>王国维(1877—1927),著名学者,原名国祯,字静庵(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又号官堂,亦号永观、人间等,浙江海宁人。</b></h1><h3><br /></h3> <h1><b>王国维的故居,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b></h1><h3><br /></h3> <h1>  第二部分,介绍了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h1> <h1>  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h1> <h1>  陈列室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游人和学者前来瞻仰。<br /> 1886年,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在此造这座"娱庐",于是全家从居住的双仁巷搬来这里。</h1> <h1><b><br /></b><b> 故居座北朝南,木结构庭院式建筑,共二进,前为平屋三楹,大门内外分别悬有顾廷龙、朱穆之题"王国维故居"匾额;</b></h1><h5><br /></h5> <h1><br /> 门厅中央置有王国维先生半身铜像。</h1><h3><br /></h3> <h3><br /></h3><h3> 大厅内陈列王氏一生十二幅画像及其它资料。</h3><h3><br /></h3><h3> 在门厅之后的寝楼亦为三楹,楼中为厅,有&quot;苍松万年春&quot;图。&quot;发前人所未能发,言腐儒所不敢言&quot;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王氏评价的高度概括。</h3><h1><br /></h1> <h1><br /> 寝楼上为王氏学术成就、对王国维评论及书籍、文献、手迹、拓片、照片等展览。中厅悬有沙孟海先生题&quot;广业甄球&quot;匾额,以对王氏博学多才的敬仰。楼后为花园,园内植有花草树木,设有假山古井。侧有腰门通周家兜,故居总面积529平方米。</h1><h1><br /></h1> <h1>  郭沫若先生称赞王国维:&quot;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一段异样的光辉。&quot;</h1><h1><br /></h1> <h3><br /></h3><h3>2017年5月16日</h3><h1> 勇哥于丁酉年小满时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