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月8日,我们离开德国,前往令人心仪已久的威尼斯水城。</h3> <h3> 威尼斯水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作为一座水城,它的风情总离不开“水”。</h3> <h3> 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进城只能乘船。她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一一黄金大运河,呈反S形贯穿全城。</h3> <h3> 威尼斯的黄金大运河有着"水上香榭丽舍"的美誉。河两岸古老的建筑风格迥异,其中有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和歌特式风格的教堂。</h3> <h3> 威尼斯大街小巷的风光十分特殊,蜿蜒曲折的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h3> <h3> 这种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贡多拉”。它轻盈纤细、造型别致,是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1094年文献记录,其名来自7世纪时的第一任总督。</h3> <h3> 现在的贡多拉船夫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但是,据说过去船夫们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现在是见不到了。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用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h3> <h3> 我们二十几人分乘两艘水上巴士进城,来到了圣马可广场。这里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呈长方形,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h3> <h3> 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并以圣马可的名字为教堂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上有一个演出的小乐团,乐团前面是一些餐桌、椅。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饮食、听音乐,是一个完全敞开的音乐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临大海,广场旁的楼房由一条条水巷连通,但广场上没有水,很干燥,奇怪的是随处可见堆积在一起的像桌子一样的物体。后来听人介绍,每到冬季,持续降雨和劲风会抬高亚得里亚海水位,将海水灌入“水城”,到那时圣马可广场便会用它们架起栈桥以便游客通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水上涨时广场上搭起栈桥(该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h3> 回程时,没有走大运河,而是乘船从水城的外围出去的。据导游说,曾有一位游客在水城迷宫似的小巷中走失,脱离了团队,又因语言不通,误乘船到了对面的南斯拉夫。不知是真的,还是怕我们乱走而吓唬我们。</h3> <h3> 太阳西斜,它的光芒为湛蓝的水面塗上了一层金黄的余晖,使得水城威尼斯更加富丽堂皇。</h3> <h3> 夕阳的余晖照在水面上,水面泛起的金色浮光跳跃着,好似一颗颗神奇的小星星闪闪发光。</h3> <h3> 一直偏爱有水穿过的城市,总觉得穿城而过的水令城市有了主线,变得灵动,变得如诗如画。我也曾到过中国的水乡,如果说中国古老的水乡像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那么水城威尼斯就是一幅重彩的西洋油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