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记得十二虚岁那年,四月初八一大早,祖母就抱着大红公鸡(活鸡),买了盘"满家鞋"(纸扎的),领着我上庙了。南庙离南完小两步地(我那年正在南完小念初小四年级),我本想背上书包,拿上算盘,上完庙就顺便上学。可祖母说使不得,要我郑重其事地、心无旁骛地、专门去庙里接受一次"洗礼",带上算盘,书包上庙那算个啥呀?到了庙上,祖母献上红公鸡,上香叩拜后,老和尚在我头上戴的里红外黑四周卷出大拇指那么宽的一圈红边的小和尚帽上用笤帚轻轻敲了三下,边敲边口中念念有词:"一打长命,二打富贵,三打从今滾出奶奶庙外。"这就圆"岁儿"了。十二岁圆岁儿前,属幼年,归奶奶庙管理,十二岁圆岁儿后,毕业了,升级了,幼年正式进入少年了,让我滚出奶奶庙外,大概由另一个部门管理了。</h3><h3> 段落摘抄《古镇沧桑》,"又过四月八"</h3><h3> 作者:侯殿</h3> <h3> 记忆中的四月八</h3><h3> 近几年,每到四月初八,邻居的老人们都到灵岩寺(牛王庙)敬香奉献。寺院里还给供饭吃,说这天是佛诞节,什么时候说成是佛诞节我真不知道。但从我小的时候,奶奶就说四月初八是给曹奶奶过生日。就是专管天下小孩的那位女神,老百姓没孩子的为了求子,有孩子的又求子长命,所以给她建了庙宇塑了神像。每到四月初八,大人们领着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给她过生日,举办庙会。在我的家乡隆盛庄,这一民俗一直流传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个民俗只能是我们这一茬人的记忆了,后来,也许是计划生育的缘故吧,人们再不需要这位女神了,所以庙也拆了,俗也丢了,慢慢的记忆也就没了。</h3><h3> 家乡的四月八庙会,在我的脑海里还没有忘记。由其是我十二岁(一九六三年)那个四月八,妈妈前好几天就唠叨上了,说你今年圆生儿,领你到南庙求个长命锁儿。並且一针一线认真的给我缝了顶和尚帽,说到那天必须要戴上。我本来不想去,一来不想误上学,二来看见那顶两头尖中间凹,黑顶,宽红边的和尚帽真难看,真不想戴。但妈妈说求完锁儿回来时还要该买点干货吃。啊?还有干货吃,那就去,那就去。</h3><h3> 四月八那天一大早,我让同学给老师捎了个病假条,跟随妈妈往南庙走去。头戴那顶难看的和尚帽,一路就怕上学的同学看见,躲躲闪闪的,不敢离开妈妈的身后。不是妈妈出门时说给,帽子戴好不能抹,抹了就不灵验了,我早就想抹下了。</h3><h3> 一进大南街口,唉呀!这么热闹,卖东西的这么多,第一个进我眼帘的就是那些诱人的干货,哈哈真是个全。这边麻花、蜜酥、锅盔,那边糖腰子、蜜柿子、斜尖子,还有糖麻燕儿、蜜麻燕儿、油麻燕儿,好香呀,口水都流出来了。越往南走,街两边越是玲琅满目,有纸糊的、有泥揑的,有小孩玩的、有作贡品的。"大红公鸡一一,满家鞋一一",这是卖贡品的吆喝声,用纸糊的,给曹奶奶烧的。"抱上一个一一胖生娃娃"这是买工艺品的喊声,用泥塑的,胖乎乎的圆脸,笑咪咪的双眼,染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有男娃娃,有女娃娃,很是漂亮。求孩子的都要买一个,给曹奶奶祭拜许愿后,抱回家等着降子降女吧。</h3><h3> 妈妈买了点贡品,包括纸做的‘大红公鸡’,好好看,昂首挺胸,好威风哟,全身金红金红的,站在一根竹棍上,好像正给报晓。‘满家鞋’是用各色彩纸做成一双双小脚老人鞋,脚尖都对着中心,摆满一个等圆的大纸盘,红的、绿的,五艳六色,足足有十几双。前者是给奶奶吃的,后者是给奶奶穿的。</h3><h3> 进了南庙门,那又是一番景象,香火燎饶,烟喷雾罩的。来圆生儿的孩子还不少么,头上戴着一样的帽子,手里挠着一样的供品。我有生已来还第一次这个时间来庙会,以前来都是晚上跟大人们看唱大戏,看唱二人台。没想到白天比晚上更红火,更热闹。上了正殿台阶,殿门前有个又长又大的供桌,供桌上一头摆着几根长木条,木条的小孔上插满了纸公鸡和满家鞋。另一头放着一缕一缕的红线,中间是个大香炉,香火正旺,烟雾缭绕。桌边站着个老道师,脸上干巴巴的,眼睛只开一条细缝,手里倒抓一把笤帚,我妈不知和他说了句什么,道师让我跪在桌前别动,梆、梆、梆,道师手里的笤帚把在我的后脑勺轻轻敲了三下,口中不知念了句什么。听先来过的同学说过是,"一打你长命,二打你富贵,三打你滾出奶奶庙门外",估计不是吧,反正我没听清。道师让我给奶奶磕三头,后又从桌上拿起一缕红线掸在我的脖子上,妈妈把所有的供品交给了道师。圆生的仪式也就结束了。我始终没有看见正殿里供奉的那个神,也没有看见曹奶奶在那个房间坐着。我只看见有条件的家庭供品不是纸的,是真的活羊或活公鸡。孩子脖子上戴的不是红线,而是一串小红木珠。看来曹奶奶也是看人下菜碟。</h3><h3> 在回家的路上,我手拽着脖子上那缕红线,这就是求得的长命锁儿,它能给我在已后的人生中带来富贵、幸福、长寿。我毫不怀疑,因为从妈妈的脸上能看出是恳定的,因为我给曹奶奶磕头时也是诚心的,认真的,还因为我戴的和尚帽子始终没敢抹,那是很灵验的。</h3><h3> 现在的孩子们,每到十二岁生日,圆生儿的形式变了,味道也变了,但是为孩子幸福、长寿的意愿没有变。只不过是旧的风俗没有了,新的风俗盛兴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旧俗,只能藏在我们这代人的脑袋里了,慢慢的虽着时间就都丢失了。</h3><h3><br /></h3><h3> 作者:李世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