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同学,一世缘份。

半斤八两

<h3>  1984年9月,我们五个人从不同的丝织厂,就是当年盛泽最有名“五个新”考入吴江丝绸中专学习。我老杨,还有老王、老张、老唐、老潘由于性格脾气相投成为好友。三年的学习生活彼此増进了了解,友谊更加牢固,哪里有笑声,哪里就有我们。被同学们誉为“五人帮”。</h3> <h3>  85年冬,老张带我们去她的家同里玩,退思园是必去的地方,那会儿公园人不多,又没有自拍杆,老潘给我们四人拍了合影。到了老张家,受到张妈妈的热情款待,还跑去招待所借了几床棉被,五人挤在二张床铺上好热闹。</h3> <h3>  86年暑假青岛之旅,老唐由于她老爸的坚持放弃了出行,我和老张玩得不亦乐乎。栈桥、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八达关等到处留下了足迹,真正的领略了什么叫“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还坐一日游的大巴去了崂山。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我俩都是第一次看到海,不会水,租了一救生圈换了泳衣迫不及待就下海,回来时囧了,挂在钩子上衣服不见了,后来被管理员阿姨罚了十五元钱。</h3> <h3>  87年毕业设计调研第一站绍兴,闲暇之余,班主任蒋老师带我们来到了兰亭,看到一条“之”字形的小溪,在树荫下带着轻快的节奏流过,《曲水流觞》这就是当年王羲之带着友人饮酒作诗的地方,我们5人的第一张合影诞生了。接着叠了一小船放进小溪,5人分坐在二边,看它漂到谁的面前,谁就唱首歌或者说几句名人名言,最不济背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行。</h3> <h3>  调研第二站湖州,我们去了莲花庄,在双亭前留了影,双亭看似二个亭子连成一体,其实只是多了一只角半个顶而已,真是匠心独具。调研活动差不多要结束了,晚上还是住招待所,四人一间的硬是加了一铺,五人挤一起。马上就要开始毕业设计,写论文,还有最最紧张的答辩。偷得浮生半日闲,能乐就乐呵乐呵。</h3> <h3>  毕业后,大家各自回原单位,大部分做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接着恋爱,结婚。这中间大家都有参与对方的活动,孩子出生后,来往就比较少了,偶而通个电话问候一下,02年,也就是毕业十五后,我们87届中专同学首次举办聚会,岁月在各自身上留下了痕迹,原来的学校也改名为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这十五年,我们中有人当了官,有人下海做生意,家庭生活都很幸福,特别是老张嫁到了唯亭后,一口吴侬软语说得人骨头都酥了。</h3> <h3>  2015年我们中专部分同学相约安吉,老潘、老张我们仨参加了活动。大竹海,依山傍水,风雅幽丽,竹连山,山连竹,景色尤为壮观。其中五女泉的“惜缘泉”印象深刻,喻意我们相聚在一起就是缘份,应该珍惜。</h3> <h3>  我和老潘既是中专同学,又是高中同班同学,二度同窗缘份深呢,本来两人住一房间想说说话,谈谈心,晚饭时我一高兴酒喝得略多了些,九点多就睡着了,留下小小遗憾。我们五人中老唐儿子最早结婚,年底老潘的女儿也出嫁了。先生们也相互越来越熟悉。</h3> <h3>  2016年大年初六,我们应邀来到唯亭老张家拜访,其实老张的先生也是我们中专同学,学习部长,人特聪明,大家没有陌生感。先生们一桌,女士们一桌,各聊各的。结果先生们越谈越起劲,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到底谁和谁是同学呀。</h3> <h3>  中午,我们移步去饭馆搓了一顿,老张家请客,尽地主之谊,大家都是同学不谢了。唯亭之行,意犹未尽,我们五个家庭相约隔一段时间聚会一次,只是为了聚会,顺便吃饭。</h3> <h3>  2016年3月,穹窿山迎来了我们12位中专同学,这次老唐和老张没去,我反正是逢游必到,穹窿山海拔341.7米,苏州第一高。走乾隆御道,穿苍翠竹林,体验一下做皇帝的滋味,累并快乐着。在望湖园山顶眺望太湖,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h3> <h3>  2017年4月,30周年的聚会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老潘上月做了外婆,老唐家已有一个大孙子,孙女也快出生了,老张是准外婆,老王估计今冬明春能做婆婆,只有我还在升级的路上缓慢进行着。</h3> <h3>  在新校区玩自拍,乐翻了。</h3> <h3>  玩累了,坐下歇歇,装一会淑女。</h3> <h3>  一响行事果断的老潘也拿不定主意了</h3> <h3>  老张越来越年轻了,脸上容光焕发,幸福满满地快要溢出来了。</h3> <h3>  老王和老唐难得合影</h3> <h3>  老潘和老王是同桌必须来一张,老王是我们五人中学习最好的。</h3> <h3>  又拍合影了,老唐抢在中间,显摆她的好身材,谁叫人家还和当年一样,亭亭玉立。30年前我们是同学,30年后我们依然是同学、朋友、知己。百年修得同船渡,五世修得同窗读。“五人帮”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了。</h3> <h3><br></h3><h3>图/半斤八两</h3><h3>文/半斤八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