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母亲节,前几日就想写一篇母亲的文章,不等提笔泪落衣衫,暂且放一放吧,可我曾经的同事姐姐说你还是早点发一篇出来,让现在的孩子好好看看,以便懂得感恩,也好,那我就把对父母亲的这份真挚的爱叙述出来吧!</h3><h3><br /></h3><h3>妈妈生于1948年,也就是新中国解放的前一年。那个年代物质及其匮乏,食不果腹。姥姥在妈妈7岁、大姨13岁那年因病去世了(痨病),留下一个是说没有的姥爷领着两个还未长大的孩子相依为命。当时的年代还是集体所有制,村里分4个小队,当时的镇不叫镇,以公社命名,妈妈出生的村叫隆兴砀,公社后来命名丰田公社,村也改名叫丰田村了。</h3><h3><br /></h3><h3>妈妈还小,啥事都不懂,大姨比较有心劲,一直努力学习,在一个缺少女人和母爱的家庭里,姥爷尽力而为也只是让她们不至于饿死。衣服鞋破几个洞剐几个口子都是常事。偶尔假期里姐妹俩拉着手去亲戚家玩几天,她们的姨娘有时在很有限的条件下给她们做一双鞋穿,几个亲戚离家20多里路,只有步行,夏天青草没科的还时常有狼出没,姐妹俩手里拿着土块胆怯的穿过苞米地,一边张望一边急急赶路,大姨上学带着妈妈,大姨在教室上课,妈妈在外面自己玩,有时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一股脑跑出去,踩倒了蹲在门口的妈妈,妈妈哇哇大哭起来,大姨心疼的也直流眼泪。有啥办法呢?姥爷要去赚钱养家,留妈妈一个人在家又不放心。</h3><h3><br /></h3><h3>很快妈妈也读书了,值得骄傲的是姐妹俩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老师也格外喜欢她们。妈妈受大姨的影响,她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习上。我想那也是她们唯一能给自己找到自信和出路的力量吧,别的学生也不富裕,但有妈妈的爱,至少穿些带补丁的衣服而不至于破烂不堪。</h3><h3><br /></h3><h3>大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送内蒙古大学的资格,妈妈在小升初考试成绩中四个公社考第一,初中毕业保送通辽一中,当时如果妈妈报考中专,哪所学校都能考上。只是她的老师觉得她学习太好了,考中专可惜了,让她去一中将来考大学,那时的大学在当时的人们眼里也许就是现在的清华北大。</h3><h3><br /></h3><h3>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去了一中读书,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妈妈想她的爹爹,由于缺少自信缺少母爱,因为一点小事就说啥也不念了,老师做了几次工作无济于事,就这样她就任性的回家了,在村里当了一名会计。再后来和我们的爸爸(村里第一帅哥)恋爱了、结婚了,后来有了我们姐弟4个,妈妈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有爸爸护着她啥也不怕了。她不想什么前途命运,她需要的是一个能保护自己和她的孩子的男人给予的家。</h3><h3><br /></h3><h3>现在想来,我们小时候爸妈给予我们的爱是村里无人能比的,爸爸精明能干,妈妈持家有道,总能给我们最好的吃穿,我们当然是趾高气扬的在小朋友面前亮相,完全不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也许当年有很多长辈不理解妈妈的"奢侈",从我们小时候的照片就看出来我们享受着父母给予的最好的生活和爱。可现在我们明白妈妈小时候的心里阴影有多大,自卑、无助、无望。她要用最好她不曾拥有的一切给予她的孩子,而不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她曾经吃过的苦。爸妈用他们所有的努力养育着孩子,供我们读书,让我们将来过上更好的日子</h3><h3><br /></h3><h3>小时候,弟弟和一群男孩子出去玩,只要受了委屈,妈妈问完就疯了似的直接找那孩子理论去,吓得其他小孩儿下次不敢再欺负弟弟,村里有人说小孩子打架正常,妈妈太护孩子。</h3><h3><br /></h3><h3>小时候我们是不用为家里做任何事的,一直被当公主一样宠着惯着。记得同村长我一两岁的同伴找我去田里挖野菜,我央求妈妈半天她才答应,嘱咐半天才让我们走,到了地里看见同伴筐里的野菜像飞进去的一样,不一会就快满筐了,我有点着急,也想学她一样挖的快,回家也想让妈妈认可的夸两句,几下子手被就被韭菜链子割破,鲜血直流,同伴说:快用土敷住,我也慌张地赶紧用田里松软的土一遍一遍敷,直到不流血为止。同伴说: 别着急,一会儿我挖完了帮你挖。看着刚刚垫底的菜筐心里真不是滋味儿,这事到现在也没和妈妈提起过,不过手上至今还有那道割破口子的刀痕。</h3><h3><br /></h3><h3>一到暑假,我们姐弟几个就去大姨家玩些日子,相距200华里左右,每当我们回来一进村,使劲往家跑,妈妈保证坐在家门口等候,看见远远像小燕似的跑来的孩子们,妈妈早已泪流满面。</h3><h3><br /></h3><h3>1984年,分产到户,爸妈开始承包土地、养四轮车搞运输,半夜醒来,我经常看到爸爸还在灯下修理大电机。这时爸爸辞去了村里电工的职务,因为那工作已不能满足我们读书的需要,他们想让自己的梦想在孩子身上得到实现。</h3><h3><br /></h3><h3>只可惜当我们日子过好以后爸爸却在我们意想不到的病魔中离开了,每当父亲节时,也是我们最难过的日子,父亲是一个严肃和严厉的人,在村里很有威望,叔叔姑姑家的孩子都怕他,说他身上有慎人毛,不敢正视爸爸,我们好像都没有这些感受,记得暑假夏天的傍晚,坐在沙果树下,一个软软的小虫掉到我腋下,随着我妈呀妈呀地喊出来,爸爸早已从屋子里飞跑出来,把那个"贴树皮"从我腋下取出来。</h3><h3><br /></h3><h3>葡萄架下、菜园地里留给我们最可口的美味,堆满窗台的家鸡(至今还记得那胖得懒得走路的芦花鸡)猪圈里养着好几口肥肥的猪,(那是他们用肩膀从地里扛回满满一麻袋的甜菜叶,回来煮好,半夜在煤油灯下剁碎喂猪才把猪养的如此肥壮)除了每年卖掉几口猪外,就是留着过年一家人怎么也吃不了的年货。没有分产到户时,白面家家少得可怜,我们却能吃上一冬天也吃不完的粘豆包。爸爸的模样和他不太善言谈的举止却深深印在脑海,一个高大帅气的皮肤白白的身影、一双炯炯闪亮的双眼、妈妈当年拥有爸爸这样一个丈夫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和美好,直到现在还会不知不觉间夸我的妹妹长得像爸爸。</h3><h3><br /></h3><h3>前几日表妹做手术,我们在手术室外等待,妈妈指着墙壁上医生介绍栏上的弟弟笑容满面骄傲地对大姨说:这里边属我儿子帅!哎呀,有一回我去诊所看见晓东和晓羽一人穿一件白大褂,这姐俩走起路来太帅了!我赶紧说:妈,你小点声,吹吹你儿子也就算了,我就是个打杂的。(我只觉得自己脸热了起来,恨不得当时有个地缝都钻进去)</h3><h3><br /></h3><h3>爸妈的孩子无论怎样,在他们的眼里都是最好的,哪怕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他们也会在外人面前显摆显摆,只是觉得我们真的太无能了,不能给父母当年他们给我们那样最好的生活......</h3><h3><br /></h3><h3>去年下班回家时被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子抢了包包,当时摔倒了,头磕了个大包,事后去妈妈那里,聊一会天竟然断片了,我和妈妈说:妈,我好像磕傻了,刚才说啥都忘了。妈妈坚定地告诉我说:从今后你再也不要说磕傻了,这话再也别说了,你要记住以后啥样不好的事都没有了,往后都是好事,我小时候心里就总想,我以后一定过得越来越好,你看,现在我的同龄人(妈妈村里的)属我享福。我点头答应了妈妈,心里被妈妈这种满满正能量的信念折服,一个七十岁的人啦,还有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安慰,这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h3><h3><br /></h3><h3>儿时总有说不完的美好回忆,如今我们的父母都老了,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在我们还能一起述说着从前的光景和经历的一切小事时,我们心里是那么的甜蜜。今天我也曾为多次顶撞母亲而难过和悔恨。无论社会发展怎样,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不会改变,今天你无论地位如何显赫、无论有多大成就、也无论你有多么繁忙,也无论你过得如何不堪,我们都应该尊重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比如:他们喜欢和谁住在一起;比如他们想把这仅有的一点小爱分给哪个下一代;比如他想吃什么喝什么,只要身体允许;比如她想怎样打扮自己;比如她说话如何没有考虑周全;比如她想把自己的财产怎么处理;比如......有太多的可能是我们应该为他们考虑周全的,不要限制他们一切言行的自由,不要用你现在已经被他们培养成为一个"人才"的观念反过来约束和衡量他们,不要以为钱财就能让父母开心,有时间的话尽量给予他们更温暖的陪伴,就像当年他们陪伴我们一样温暖!</h3> <h3>爸妈的结婚照</h3> <h3>大姨和妈妈</h3> <h3>那时还没有小妹妹</h3> <h3>我小时候</h3> <h3>那时妈妈19岁</h3> <h3>弟弟结婚的当天</h3> <h3>妈妈、小妹和我</h3> <h3>妈妈弟弟和侄女</h3> <h3>宝贝和妈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