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仁心 仁术 仁爱</p><p class="ql-block">追忆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流着眼泪看完了电影【人到中年】。影片开始女主人公眼科医生陆文婷因为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患心肌梗塞,痛苦至极,生命垂危。躺在病床上呻吟着,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心如刀割,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往事和我的母亲晚年受病魔折磨的痛苦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就是现实版的陆文婷。转眼离开这个世界10周年了。她一生救死扶伤,救助患者不计其数,帮助无数人解除痛苦,让无数人重见光明。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眼科事业。她的生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虚无缥缈的幻想,用心血和汗水踏踏实实的救死扶伤,为人类造福。她用手术刀表达着自己,诠释着生命。真正做到了仁心,仁术,仁爱。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及家人,她不辱使命,她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有意义的一生,有价值的一生,也是充满幸福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大概8,9岁的样子,我的父母和电影的女主人公一样正值中年。我的母亲和陆文婷一样是医院的骨干,工作十分繁忙,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每天出不完的急诊,做不完的手术。回到家中经常累到心前区疼痛,除了每天正常的上班工作以外,急诊患者经常是深夜来访,急促的脚步声,砰砰的敲门声,声嘶力竭的呼喊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患者。有的是因为燃放鞭炮不小心崩坏了双眼,有的是小孩玩耍剪刀,不甚被扎伤。流着血,带着泪,痛苦的前来 求助。每逢这种时刻,我的母亲不管多么的劳累,总是二话不说,穿起衣服就走,然后尽全力救助患者。 </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提到的白内障手术,还有角膜移植等都是我幼年时经常从母亲那里听到的词语。女主人公在给病人看病时用的老式手电筒,眼底镜和我母亲当时用的一模一样。看</p><p class="ql-block">着陆文婷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场面,我回想起来我母亲的工作状态。小时候有一天,我闲来无事,去了医院我母亲的办公室玩儿。当时正好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就诊。我本能的仔细观察起来,首先我母亲仔细的向小女孩儿的父亲询问了病情,给小女孩儿测了视力,然后用仪器观察眼底,我仔细的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淡定自如,这可能源于她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精准的技法,使她给患者治疗的过程看起来仿佛艺术大师的自如的表演。此时此刻,我发现她在沉浸在工作中,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这两个词就是我当时心中的真实感触。哇,原来我的母亲在工作状态中是如此美丽,动人。接下来考验技艺的时刻到来了!需要给小女孩儿往眼睛里注射,我那时候只知道往屁股上扎针,往眼睛里打针还是第一次见,我的好奇心让我屏住呼吸,睁大双眼,准备看个究竟。小孩儿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挨这一针呢?看到我母亲手中的针,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他的父亲根本按不住她,我去帮忙,可惜人小力单,被小女孩儿踢开。小女孩儿哭闹了一会儿,累了,稳定下来。母亲拿起针刚要注射,突然小孩儿紧闭双眼大哭起来,一个鲤鱼打挺从他夫亲的怀中摔到地下。当时要不是母亲手疾眼快把差一毫米就要扎进眼睛的针移开的话,那这个小孩儿可真的要遭殃了。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本来胆子就不大,这回可理解母亲的工作多么的不容易,需要多么大的细心和精心。小孩儿继续又哭又闹,谁都没有了办法。我母亲这是不慌不忙,开始和小孩儿交流起来,手里拿着玩具吸引小孩儿的注意力,小孩居然被逗笑了。当时我十分惊讶,母亲是个急脾气的人,真的有这么大的耐心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工作中,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她是有无限耐心的。小孩儿的情绪开始稳定了,这时候母亲告诉护士准备好眼睑拉钩,当时我看到的这个拉钩跟电影里的一摸一样。接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小孩儿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两个人紧紧按住孩子,一个人用拉钩拉开了孩子的眼睑,母亲举起了针,小孩有开始拼命的挣扎,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还没来得及眨眼,母亲手中的针已经稳稳的落在了注射部位。终于打完了这一针,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母亲轻轻的擦了一下额头的汗,用手推了推有点下落的鼻梁上的眼镜,又继续给小孩儿写病例,开药方。这是我记忆中的母亲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她的工作常态。她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家都知道眼科手术要求非常精细,不可有丝毫疏忽,经常是一场手术下来身心俱疲。就这样她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从来没听到她对工作的抱怨。退休后又在家中自己的诊所又为患者服务了20多年,直到晚年病重才不得不停止了从事了一生的工作。她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就是当患者重见光明的那一刻。 </p><p class="ql-block"> 天骄</p> <h3>退休后她仍然一丝不苟地为病人医治。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有时非常疲劳。有一次她刚送走了一批病人,心脏隐隐作痛,汗水湿透了衣裳,躺下休息。突然门铃响了起来,我打开门后见到一个中年男子紧闭着双眼,他的眼睛无法睁开,眼泪一直不停地流,表情很痛苦,旁边是他的妻子搀扶着他。可能是他痛苦至极,也可能是这个人本身缺乏涵养,我一开门他就往里闯,我拦住了他们,说我妈心脏不舒服,需要休息,请他们晚些时候再来。男子当时破口大骂:你们他妈的到底想不想挣钱,我花钱看病,赶紧他妈的给我看!我当时火冒三丈,本来看他们痛苦的表情,心生怜悯。可他却这么出言不逊,我忍无可忍地说:你们只知道有钱就是大爷,只知道自己看病,不管医生死活,另外我母亲看病从来都不是为了金钱,别以为有钱就可以任性,你他妈给我滚!!!当时我一气之下撵走了病人,后来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总是有点后悔,不管怎么样也不应该把痛苦的病人拒之门外。后来我和母亲提起这件事儿时说;我看她当时很累,想让她休息一下,没想到,她责怪了我不应该把病人赶走。我明白了,患者是天,患者是地!这就话用在我母亲身上真的不过分。</h3><div> 说到这儿,又想起了我和母亲共同经历的一件事儿。2003年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为了不占用其他病人的床位,我和母亲被送到了一个接急诊电话的房间。正在输液,突然来了一个急诊电话,在不远的山里一名38岁的采金工人心脏病突发,由于山路崎岖怕病人禁不起颠簸,需要医生赶去山上急救。正好赶上休息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值班大夫,这个大夫拒绝出诊。当时我母亲对接急救电话的人说,赶紧通知救护车做好准备,马上通知其他医生,想办法找到可以出诊的大夫。结果有的是,根本电话打不通,有的打通了,说是法定休息日,让值班的人员再找其他医生,总之这些大夫推三推四,没有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山上不断发出求助信号,可是还是找不到一个能出诊的大夫,我和母亲都心急如焚,终于好像是山上的人又找到了别的医院,救护车刚准备启动,可是从山上传来了不幸的消息;那个工人停止了呼吸。就这样一个38岁的年轻生命,由于没有在黄金时间得到及时的救助而结束了!当时我和母亲都很震惊,记得当时母亲说:在我们工作的那个年代,我们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记得有一年冬天,我的母亲做了一辆北京吉普去山里出诊,在回来的途中,由于山路难走,再加上冰天雪地,路面很滑。车子翻到了山沟里,车子翻滚了好几圈,才停下来。母亲头部腿部受伤。 </div><div> 患者是天,患者是地!我母亲对得起这句话。如今每当我遇到母亲的患者,他们知道我是何大夫的儿子,仍然非常高兴,津津乐道的给我讲述当年母亲为他们治病的事情。我心里总有一种极大的安慰和喜悦!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仔细想一想我们人生中最快乐和幸福的时候不正是当我们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吗?《人到中年》这部80年代初的老电影勾起了我对母亲的追忆,每当我回想起关于母亲的往事的时候,心里总是感恩无限。她的一生虽然工作辛苦,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一生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无怨无悔,有她深爱的家庭和深爱她的家人和她相伴。她的灵魂应该是幸福的!如果灵魂真的能转世的话,那就让伟大的灵魂转世吧!让崇高的精神永远延续下去!!!......</div><div> 无限感恩!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安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