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水源头舞狮文化

杨远宏

<h3>杨家将杨令公“杨业”。</h3> <p class="ql-block">舞狮是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舞狮起源众说不一,有神话传说是山中有狮子吃村民,后来村民学武功和狮子较劲,古老的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进行打狮训练,从而染生出了舞狮。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是神话里的动物,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引入。当时人模仿其外貌动作作戏;直至三国时才发展成舞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盛行。《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解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节人;后来分为南、北两派。巫水源头“舞狮”属南派;在巫水源头又分为陈式和杨式以及陈杨综合式等种派。现巫水源头牛毛冲舞师以杨式为主。杨式舞师传说起源于北宋年间,北宋临海黄沙洋地域有个叫杨显枪的拳师,他精通十八般武艺,他创办了武馆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为了非富练武内容杨显枪独创了“上桌狮了”。把地面各种滚翻、跳跃、喜戏等动作搬到数米高的桌子上。古传杨式舞狮“高桌舞”共9层,用56张高90厘米、桌面宽100厘米的正方形桌组成“品”字形,最上面那层需要把桌翻转来四脚朝天。最精彩的表演就在那桌脚尖上。由于九层太危险随着人员的偷懒训练,后来逐渐减为8层5层到我们这一代便减至三层。因缺少锻炼三层高桌最上面那层也翻了身变成“平桌”。祖传巫水源头“杨式舞狮”上辈由杨家将杨业的后裔杨开永师傅为头主持。巫水源头“舞狮”主要由男人把演,可披蓑衣戴草笠穿草鞋,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分平地狮子舞蹈和高桌爬杆上屋背舞狮等表演;单狮由两人组合人员共25人左右,一人舞头,一人舞尾,有翻山越涧,登山直立,跳,转,腾,扑,望,挪,滚或作滑稽动作逗人取乐。狮头人员各有分工,有扮演西游记里的各种角色、有专门舞棍弄枪的、有专门和诗的,要求人人拥有武术基本功。狮子起舞时有猿猴捉蚤、老牛耕地、金狮滚球,美猴献桃、金鱼上滩、猛虎出森、猿猴上树、乌龟脱壳、金狮伴壳、乌龙出海、野羊跳涧、黄狗过溪、野马过河、燕子飞檐等精彩片段。同时配合武术表演,狮子在桌上凌空跳跃、左右翻飞在和诗声、锣鼓喧嚣声中进入舞狮高潮。每逢巫山村民过年过节便有舞狮助兴,以舞狮来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庆平安、消灾降福……</p> <h3>狮子望楼台</h3> <h3>小狮喜戏式</h3> <h3>在巫山源头舞狮中也有这样的戏角出现,您猜他演的是谁?</h3> <h3>巫狮发呆式</h3> <h3>也有这样的角色……</h3> <h3>金狮守猎张望式</h3> <h3>小狮哺乳式</h3> <h3>狮子出森</h3> <h3>还有这样的小丑……</h3> <h3>母狮教崽式</h3> <h3>群狮集会</h3> <p class="ql-block">有请朋友们欣赏下面这段视频。它描述了巫水源头“陈杨综合”式舞狮在城步苗族自治县60县庆庆典表演“平地起舞”。诗和“狮子头上三点金呃……!各位朋友听余音;别的故事不会耍呀……!便把狮子“平地起舞”耍一轮吔……!”</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您想看巫水源头精彩的《高桌舞狮》吗?如想请看巫水源头下一章……</p> <p class="ql-block">愿巫水源头舞狮舞出源头风彩!源头村民用精彩的狮舞表演热烈欢迎各界人士前往巫水源头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