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主办单位</h3><div>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div><div>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地质专业委员会</div><div><br></div><div>承办单位</div><div>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div><div>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div><div>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div> <h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敬辉研究员主持会议</h3> <h3>主办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吴福元院士致辞</h3> <h3>主办方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副主任 赵凤清研究员致辞</h3> <h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教授致辞</h3> <h3>会议地点: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地3楼二楼报告厅 </h3><h3>全国2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实际与会人数超过300人(含未注册的研究生)。<br></h3> <h3>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会分为变质作用与俯冲-碰撞造山带演化、前寒武纪变质作用与早期板块构造、前寒武纪岩浆活动与大陆地壳生长分异、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建立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理论与方法和变质过程中元素/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六个研讨主题,共进行了96个口头报告和13个展板报告。代表们广泛交流变质岩与前寒武纪地质学相关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其中还有刚刚发表在Geology和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成果,学术讨论非常热烈。 </h3> <h3>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院士报告 "华北古元古代高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h3> <h3>郑永飞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极端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h3> <h3>魏教授在给郑院士叫板? 呵呵😊</h3> <h3>赵国春 教授 香港大学 "古元古代(2.0 -1.8 Ga)全球碰撞造山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h3> <h3>魏春景 教授 北京大学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 </h3> <h3>张 健 教授 中山大学 "前板块构造体制下古老陆壳变形特征" </h3> <h3>王孝磊 教授 南京大学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地块拼接与新元古代造山过程" </h3> <h3>王 浩 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敦煌造山带南部红柳峡构造混杂带变质演化及年代学研究" </h3> <h3>许 成 教授 北京大学 "现代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h3> <h3>张拴宏 研究员 地科院力学所 "燕辽大火成岩省及全球对比:对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的意义" </h3> <h3>王惠初 研究员 地调局天津调查中心 "山西云中山地区太古宙科马提质岩石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h3> <h3>蒋映德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造山带多期次构造变形的识别及其对变质演化的启示:以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为例" </h3><h3>第一次听小蒋的学术报告 真好!</h3><h3>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 无论是大珈还是后生 绝大多数都是非常非常的有水平的</h3> <h3>万渝生 研究员 地科院地质所 "多期构造热事件的锆石U-Pb体系行为" </h3><h3>听完这报告 觉得已经发表的年龄数据和解释,很大比例是有问题的 细思极恐!😃</h3> <h3>于津海 教授 南京大学 "华南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和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h3> <h3>王仁民 教授 北京大学 "华北太古界东西地体与消失的北山" </h3> <h3>会后的野外地质考察在5月8-10日3天。参加野外考察的人数高达180人,因此分为A、B两组。野外8个考察点完全相同,A组由点1→点8顺序进行,B组由点8→点1逆序进行,各考察点讲解人也完全相同。</h3><div>A组:北京→兴和(住)→丰镇(住)→北京(领队:郭敬辉→彭澎)</div><div>B组:北京→丰镇(住)→兴和(住)→北京(领队:彭澎→郭敬辉)</div><div>本人跟随A组 欠缺B组照片😂</div> <h3>野外考察内容主要有:</h3><h3>华北克拉通西北部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超高温麻粒岩、石榴石花岗岩、孔兹岩系和基性岩墙群的若干极具代表意义的典型剖面。</h3> <h3>院士的形象就是伟岸 气场是不一样的!</h3> <h3>一开口 就知道有没有 呵呵</h3> <h3>还是导师更厉害些</h3> <h3>焦淑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 "华北孔兹岩带大青山地体古元古代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 </h3> <h3>会务组的高度团结、默契和融洽。。。 全由她们的体势语言和面部表情给表达了</h3><h3>李友连(左)、焦淑娟(右)<br></h3> <h3>上面的照片 是他给拍的</h3> <h3>吃相如此优雅 </h3><h3>你能想象出她是多么的学霸吗?</h3> <h3>魏教授也是东北人?</h3><h3>和赵本山有一拼!</h3> <h3>北京大学 教授 宋述光(左)</h3><h3>吉林大学 教授 董永胜(右)</h3><h3>图片上的第五只手 是上面那个人的</h3> <h3>人生阅历、禀性涵养。。。 是不是都写在脸上了?</h3><h3>拍照 靠的不只是设备和技术</h3><h3>郭敬辉(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h3><h3>张履桥 (右) 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前总工 教授级高工 本次会议特邀嘉宾 也是最年长代表 80多了<br></h3> <h3>野外考察期间 老先生登山、喝酒、吃肉 均不弱于年轻人 请教其长寿秘诀 答:</h3><div>第一 难得糊涂 中国就不是公平社会 少想</div><div>第二 生活有规律 少熬夜</div><div>第三 运动 (打篮球到五十多岁)亲近大自然</div> <h3>野外考察A、B两组于红砂坝火车站会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土贵乌拉-丰镇之间) 两位领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h3><h3>郭敬辉(左)、彭澎(右)</h3> <h3>本次会议最重要的两位组织者,他们及其率领的团队为会议做了半年之久的准备,也集中体现了他们二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工作之精心、细致、周密,几近完美无缺!</h3><h3>所谓的"德国工匠精神" 难道比他们还厉害?</h3> <h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授 郑建平(中)、陈能松(右)</h3> <h3>谁说人不可貌相?</h3><h3>地大的司机就说 这小伙子将来能成国家领导人</h3><h3>王 伟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Reconstructing the Indian Block in the Nuna supercontinent: Constraints from the passive and active margin sedimentation record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Aravalli Supergroup, NW India" </h3> <h3>郑建平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h3> <h3>从左到右:</h3><div>郭敬辉、彭润民(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教授)、郑永飞、张履桥、翟明国、魏春景、于津海、张成立(西北大学 教授)、王惠初</div> <h3>张丁丁(左)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青藏所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部造山带北部赤城沃麻坑泥质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和P-T轨迹研究" </h3><h3>陈咪咪(右)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 “南恒山石榴直闪石岩的多元硫同位素分异” <br></h3> <h3>和美女、才女合影 开心哈😃</h3><h3>赵太平(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h3> <h3>郭敬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 "高压麻粒岩-超高温麻粒岩的成因与华北西部早元古代构造演化 — 暨会后野外地质考察简介" </h3> <h3>都说她永远像"邻家女孩"😊</h3><h3>王洛娟 博士后 中山大学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凉城S型花岗岩成因研究"</h3> <h3>哪样工作不辛苦? 疲惫和成功的喜悦也都写在了她们的脸上</h3><h3>焦淑娟(左)、王洛娟(中)、李友连(右)<br></h3> <h3>和院士合影 业务水平会上的更快</h3><h3>(合肥工业大学 李龙明 博士)</h3> <h3>黑与白,都是来自印度的</h3><h3>Pandit Manoj (左)教授 University of Rajasthan "Precambrian geological and metamorphic history and geochronology of NW Indian Block" </h3><div>George P M (右)博士后 西北大学 "Remnants of Oceanic Crust in the Archean Kolli-massif, southern India: Implications on the Crustal Processes" </div> <h3>于津海,咱的老同学,教授,南京大学的</h3> <h3>吃烤全羊</h3><h3>(就一只 90个人 每人只能吃到2-3块肉😢) </h3><h3>喝闷倒驴酒</h3> <h3>郑院士剪彩 先品尝</h3> <h3>老先生致祝酒词 </h3><h3>他 内蒙古地质的一块金字招牌</h3><h3>北京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 70年代调到内蒙工作至今(其夫人是北方人 不愿去南方) </h3> <h3>吉林大学 教授 郑长青</h3><h3>明年的会议由吉林大学主办 看把他高兴的</h3><h3>😃😃😃</h3> <h3>施建荣 博士 地调局天津调查中心 "内蒙古1:5万察右前旗地质填图项目的初步进展及填图方法思考" </h3> <h3>气质 是天生的 还是修行的?</h3><div>反正没文化是不行的 岁数越大 越显真功与本色!</div><h3>山东科技大学 教授 李旭平</h3> <h3>刘福来 研究员 地科院地质所 "苏鲁超高压带内的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残片: 以海阳所地区变质杂岩为例" </h3> <h3>张泽明 研究员 地科院地质所 "喜马拉雅造山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部分熔融与岩浆混合" </h3> <h3>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h3><h3>PPT讲得好 做职业主持人也能混到好饭吃</h3> <h3>厉子龙(左) 教授 浙江大学 "华南显生宙主要变质构造事件与地质演化探讨" </h3> <h3>肖益林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俯冲带Li同位素地球化学过程示踪:理论与应用" </h3> <h3>人漂亮 歌好听 学问也好 都是刘福来团队的</h3><h3>张 文(左) 博士 地科院地质所</h3><h3>蔡 佳(右) 博士 地科院地质所 内蒙古孔兹岩带乌拉山-大青山及集宁地区高级变泥质岩石变质作用研究 </h3> <h3>北大女生 歌唱得真好</h3> <h3>北大男生 唱得也行</h3> <h3>貌似青涩少男 却已读博士了</h3> <h3>深得其导师真传 貌合神也似 对不?😄</h3><h3>王 冲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 华北克拉通燕辽地区中新元古代基性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h3> <h3>河北地质大学 李亮</h3> <h3>兴致来了 挡不住郑院士也要高歌一曲</h3> <h3>吉林大学邀请</h3><h3>明年东北再相会!</h3> <h3>中国科学院大学 吴春明 教授</h3> <h3>彭 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 "华北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研究的几个问题"</h3> <h3>讲解的年轻人 都是在实地做过学位论文的</h3><h3>本次野外考察 他们都下功夫了 配合默契</h3><h3>各式各类图件 齐全、精致、美观。。。</h3> <h3>野外考察的指导书 写得特好 堪称学术典范 </h3><h3>缺点是参考文献没列 说是实在没时间</h3><h3>文如其人 用在主笔郭兄身上 是贴切的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h3> <h3>吴佳林(右) 博士后 长安大学 "大同-怀安地区古元古代高压高温麻粒岩变质演化" </h3> <h3>很靓 很靓的 小伙子!</h3><h3>李显伟 研究生 北京大学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集宁群土贵乌拉—徐武家地区超高温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研究" </h3> <h3>野外考察期间代表们就早期板块构造的相关科学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h3><h3>本次会议对推动我国变质岩与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h3> <h3>南京大学 师生一对</h3> <h3>王冲(左)、刘鹏(右)</h3><h3>你能看出 右边的小伙子很有中华文化功底和西方艺术细胞吗?</h3> <h3>我常杞人忧天 大学和科研院所 如果充斥的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而没有仰望星空的人,或者说 愤青们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没有足够的自由探索精神与兼容并包氛围,这样的单位能有多好呢?</h3><h3>领导和牛人们 才识与胸怀 缺一不可!</h3><div>或许 地质地球所的变质岩与前寒武纪团队 从赵宗溥先生至今 能给我们一些启迪</div> <h3>会务组工作人员主要是翟明国院士和郭敬辉、彭澎研究员的博士后、研究生,以及天津地调中心的施建荣博士,辛苦你们了! </h3><div>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 与会代表们好评如潮</div><div>从你们的学术报告和会务工作 能看到变质岩、前寒武纪的希望,也能看到祖国的未来 </div><div>后生不可畏 一代更比一代强! </div><div>没拍到会务组欧阳东剑、邹屹、卫洁心的照片 以后再补啦😝😜😃</div> <h3>野外三天 天气晴好 </h3><h3>其实 无论风雨 心里有阳光 处处是春天</h3> <h3>图片基本以时间先后为序</h3><h3>学术报告期间的不少照片 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晖先生拍摄的 特此说明并致谢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