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穿越只为遇见你(上) 穿越三大无人区(阿尔金保护区——可可西里——羌塘)

王小为

<br> <h3><b> </b> <b>与大队人马分开之后,一车三人,继续前行。</b></h3> <h3><b> </b> (天地独行)</h3><h1> <b>&nbsp;</b></h1><h3><b> 为了及时和穿越队伍会回,我们打算抄近路从杂多县翻越巴颜克拉山到达会合地,不想在历时11个小时后却无功折返。<br> 山上雪深近60公分,初始时带着防滑链尚能勉强趟雪行走,后来随着雪越来越深坡路越来越陡,车辆需以前进后退再前进的方式前行,几番冲雪仍行进缓慢,而燃料却已消耗近半,所以不敢再尝试翻越垭口。单车独行,若燃料耗尽无人救援,人车将被困于此地。此时虽距离巴颜克拉山垭口仅3公里,几乎伸手可及,却无可奈何的成为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最终果断决定下撤。</b></h3> <h3><b> </b> <b>全车人在海拔4700米至4830米间艰难工作了近5小时 ,车辆掉头都得用上绞盘,安装防滑链7次,最终在欣赏了巴颜克拉山的壮美风光后,结束了“巴颜克拉垭口一日游”,重新返回杂多县城。(捂脸)</b></h3> <h3><b> 为了抢出会合的时间,起早贪黑,经过两天的翻山越岭(把来时经过的山又重新翻了一遍)、爬冰卧雪、堵车改线、单车赶路、千里奔袭,昨晚终于在酒店与新的队友汇合,开启第三段新的征途。</b></h3> <h3><b> </b> <b> "道同相为谋",清晨伊始便夹在一群狂野的越野人中一路向西狂奔,今天所见之景色果然不负众望:仰望昆仑山驱车飞驰,穿越了柴达木盆地,全程大部分行程都在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艺术品中穿行。途径东、西台吉乃尔湖(固液相间的盐湖),震撼的邂逅让我兴奋无比,兴之所至信手将其命名为“水上魔鬼城”,虽然之前的进藏之旅中见到过察尔汗盐湖及万丈盐桥的独特景观,今天之所见却又与其有大不同:有人曾将其描绘为荒无人烟的火星星球,心中暗觉其或许更似海角天边般的大堡礁海岬。雅丹地貌风削石刻的精奇造型,卤水和结晶的相溶相间形成形似海浪的涌动。在遍布雪山巨峰粗砂砾石的行程中惊艳乍现,带来充满违和感的视觉冲击和天上人间般的不可思议。</b></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b>(队长当仁不让的完成了穿越无人区行程中第一陷)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跟随科考探险队伍,从阿尔金进入无人区。意味着此行最艰险的挑战正式开始。</b></h3><div><br></div> <h1><br></h1><div><br></div> <h3><b> </b> (&nbsp;天还未亮,车队已经整装待发。)</h3><h3><b><br></b><b> 整个车队在进入初始沉默无比,就连平时最爱在对讲机里说笑调节气氛的台阶都闭口不言,整个队伍都沉浸在一种大战将临,严阵以待的凝重和一种即将进入神秘未知之地的紧张和激动之中。情绪里还掺杂着不可言说的一丝敬畏和虔诚。</b></h3> <h1><br></h1> <h3><b> &nbsp;</b>(六天的穿越轨迹图)</h3><h1><b><br></b></h1><h3><b> <font color="#b04fbb">第一天:花土沟出发——铁木里克村——云母矿——祁曼塔格——阿牙克库木湖——库木巴彥山——花条山——距阿其克库勒湖二十公里扎营。</font></b><b><br></b><b> 初入时地势平缓,景色壮美,格局开阔。</b></h3><div><br></div> <h3><b> 开阔的地势和风景渐渐缓和了整队的紧张情绪,车队有序的行进、按部就班的吃饭,按计划挺进100公里左右,当晚到达预定地点安营扎寨。一切看起来似乎很顺利。</b></h3><div><br></div> <h1><br></h1> <h3>(刚进入时还有“路”可言)</h3> <h1><br></h1> <h3>(为纪念第一天进入无人区的伟大日子,队友们纷纷互相签名留念)</h3> <h3> (合影留念)</h3> <h1><b> </b></h1> <h3><b> ( </b>坐在车上用手机抢拍的画面,成百上千只藏野驴齐奔荡起一路烟尘,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瞬间有四个字一闪而过:热血长天! &nbsp;)</h3><h3><b><br></b><b> 不料,当晚便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进入藏区之后,你就会真切的体会到“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极致温差。太阳一下山,马上进入一种难耐的寒冷之中。我们带进无人区的发电机,打算用来供应电褥子及电热宝的电源,却由于功率不够,根本无法带动全队人员的取暖设备,变调的运转之声坚持残喘了几下之后便彻底罢工(功率大意味着质量体积都大,而辎重绝对是穿越无人区装备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刚刚进入无人区的队伍和人员显然都还未找到合适的节奏,使得安营扎寨的工作进行得有些紊乱和效率低下,在略为忙乱的搭建帐篷、吃饭做饭之后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于是,全体人员在进入无人区的第一个夜晚,被冻得溃不成军,几乎是一夜未眠。<br></b><b> 人迹罕至的地方时间似乎也进入了黑洞,消逝得无比缓慢,在寒冷难耐的夜晚,数着天上的星星盼着天亮,是一种度秒如年的透骨煎熬,绝对在我目前为止不长且安逸堕落的人生中排名最刻骨铭心的几大痛苦前三。<br></b><b> 于是,第二晚开始,为了解决发电供应不足的问题,开始整合人员,两人或三人一间帐篷,力图通过减少取暖电器数量使得发电机可以正常工作,不料,幸福的时日维持不到两天,发电机却由于夜间的温度过低居然完全停止了工作。令我们一度完全陷入绝望 。<br></b><b> 在无人区的五个夜晚,寒冷从始至终不屈不挠的折磨着我们,队伍中先后有人感冒。每天早晨几乎都是被冻醒,睡袋和帐篷表面全是由于呼吸而结成的白霜,钻出被窝需要无敌的勇敢,而且必须立刻、马上全副武装到牙齿,洗脸刷牙完全是上个世纪的奢侈事情。<br></b><b> 整个无人区穿越全程平均海拨5000左右,直观的描述5000米的概念就是,脱衣穿衣就是一件令人上喘不已的大工程,更何况还要修车,装卸、检车、做饭、搭帐篷等等等等。高反使得每个人都食欲不振,吃饭味同嚼蜡。六天穿越完成后我整整瘦下来10斤。所以,对遍试减肥方法终不见成效而苦恼的朋友们,可以考虑来无人区穿越(坏笑)。</b><b><br></b><b> <font color="#b04fbb">第二天:阿其克库勒湖——青石山——贝勒克库勒湖——鲸鱼湖边扎营</font></b><b><br></b><b> 没有什么能比无人区更能满足你海阔天空肆意行走的心愿,因为无人区里面根本没有路,你可以任意行走。入侵的一纵车队和恣意奔跑的野生动物是这天地间仅有的生灵,以至于在我出了无人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到哪都觉得路窄(偷笑)。但是!没有路约束的同时却也意味着根本无路可走,沟壑、丘棱、山谷、石滩,峰岭、河流,无论什么地势地形都得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真真有了遇佛杀佛遇魔降魔的勇往直前和背水一战。没有退路。</b></h3><div><br></div> <h3><b> 或许是由于“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使然,野生动物的血脉里都流淌着一种争强好胜的基因和天性。对我们这些闯入他们领地的人和车毫不惧怕,拼命的与我们并行赛跑,还无比炫耀的非要从我们的车前横穿而过,这一行为用越野的专业术语被叫作“切车”。待心满意足的完成“切车”的技术动作之后,方减速下来,骄傲的恢复风度,缓慢踱开。</b></h3> <h1><br></h1> <h3>(野牦牛群)</h3> <h3>(是不是几乎透过画面听到了狂奔的蹄声)</h3> <h1><br></h1> <h3>(藏野驴群)</h3> <h1><br></h1> <h3><b> </b> (藏羚羊)&nbsp;</h3><h3><b><br></b><b> 遇到狼群,我和马老弟驱车离开队伍,肆意狂奔 ,一幅草原上惊心动魄的野性追逐。颠簸起伏巨大的行进之中,艰难而有幸捕捉到了它原始而真实的体态与眼神。它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世世代代的与这片天地共生,对它们而言,我们都只是闯入的不速之客。<br></b><b> 愿为他们守护住这片自由生长的净土,尽最大限度的保持它们的自然生态,将人为的痕迹降到最低。</b></h3> <h1><b> </b></h1> <h3><u>(</u>我们的追赶打扰到了狼群的觅食节奏,狼群正在围捕图片右上角的牦牛群,画面外还有它的诸多合作伙伴)</h3> <h3><b> 与动物为伴,会让人回归原始和童真,找到最质朴简单的初心。<br></b><b> 早晨的营地周围,经常会发现野生动物新鲜的粪便(我发现的,没敢告诉大家怕引起恐慌),大家不妨脑补下红外线摄像机拍下的画面:在这些个我们寂静沉睡的夜里,我们的周遭,不断的有动物在我们的身边出没和光顾。黑暗中亮着灼灼的眼神,眦着他们雪亮的牙齿,也许还用鼻子嗅了嗅我们的气息,拱了拱我们的帐篷,而后出现在我们的梦境里(坏笑)。</b></h3> <h1><br></h1> <h3>(为防夜晚野兽袭击,用车把帐篷围起来做成防御)</h3> <h3><b><font color="#b04fbb"> 第三天:鲸鱼湖——小黑山——魏雪山——平台山——距太阳湖五公里扎营</font></b></h3> <h1><br></h1> <h3>(无人区日出)</h3> <h3> (收起帐篷准备出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