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想起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让我觉得我的人生世界里,母亲永远没有走远,时刻在影响着我心情与生活,母亲的伟大,是她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积累起来的,她会一直把她的爱传递着美的力量。</h3><div>我爱母亲的平凡而伟大,不求回报的付出与艰心的努力,没有母亲的默默守护和母亲的平凡日子里的努力,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母亲是我们伟大而骄傲与自豪的母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那与我们一起欢乐的日子,母亲我爱你。</div> <h3>《妈妈的顶针》</h3><div>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很多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与妈妈一起的时光荏苒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感,永远都不会在记忆的长河中流逝。我记得我的母亲有一个干针线活的{顶针)妈妈用它为她的子女缝进了数不清她对子女的爱。由于小小的(顶针)用的久了,已经被磨得发亮了,从(顶针)的亮度可见妈妈缝了多少针线活。有些时候妈妈为了将我们穿破了的鞋子,缝补好拿针的手带着(顶针)用力大了,就会将针弄断了,而且还扎了手。每到这个时候我在旁边看到,就会说不缝了吧,可是那个年代不缝好,就没有鞋穿了。妈妈虽然离开我们不在一个空间了,可她那手带着(顶针)缝补衣物,慈祥的目光将永远停格在我心灵的深处。那个干针线活磨成了深深印痕的(顶针)承载着满满的的妈妈的爱。妈妈我爱你,永远祝您在天国里快乐!</div><div><br></div><div><br></div> <h3>.</h3> <h3>《妈妈的“大锅炖”》</h3><div>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做的菜总是“大锅炖”无论冬季北方地区的酸菜,还是夏季茄子,果菜类都是“大锅炖”以之我长大离开家后,不吃“大锅炖”的菜都不习惯了。我把老娘的“大锅炖”归结为老娘不会做炒菜,其实不是老娘不会炒菜,真正的原因;归结于我们家的特殊的情况,和上个世纪,我们国家的经济困难时期的条件造成的,那个年代我们家人口多,弟兄姐妹七个,又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吃起饭来,“风卷残云”而那个年月粮食每人凭粮食定量供应,主食不够填饱肚子,那就用菜来补,而且那个年代炒菜的食用油每人供应的也很少。辽宁曾经出了名的“三两”油,为了解决饥饱,“大锅炖”就自然而然的优选的方式。尽管“大锅炖”缺少炒菜的色、香、味,但它可是那个困难年代,我老娘最聪明的做菜的办法,我母亲的“大锅炖”有它独特的做法,她从不把菜切到细细的,而是大块的切,下锅急火快炖,因那个年代没有多少油水,炖烂了就不好吃了。我以前总是将老娘“大锅炖”归结为老娘手不巧,才大锅炖。真正的原因是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和我们家人口多造成的。我们家做饭用的大铁锅,在今天看来基本用不上了。那个年代我们的菜是没有农药,化肥的放心菜,食品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我母亲做的大铁锅玉米面发糕,即煊又好吃,以致好多年我还能记起那个味,老娘大“大锅炖”那个年代的味道,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老娘的“大锅炖”体现了老娘对我们的爱。老娘的“大锅炖菜,是我们吃得最美味的菜肴。她就是妈妈的味道。</div> <h3>《平凡的母亲,给了我们无私的爱》</h3><div>我的母亲和父亲的结合,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完全是穷嘎穷的组成了一个家。我的父亲从小就没有了双亲,童年时的记忆是在颠沛流离,苦难中渡过的,在丹东也没有直系亲属,在丹东远房亲戚家打短工糊口。我的母亲投靠自己的二哥,由山东来到丹东,在她的二哥家渡过了几年,这样的两个苦命的年青人,几乎有着相同的经历,在那个媒妁之言的古老的风俗习惯撮合下,走到了一起。</div><div>那个年代我们丹东在日本人满州国的统治下,人们过着痛苦的生活,我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到处打短工,挣点粮食维持生活。家里就有母亲照顾那时还小的孩子。我们家里的生活使终过的都是很苦,父亲靠着自己的力气干着最累的活,赚取的佣金最少。养活一家人困难重重。我的母亲想尽了办法,让孩子们吃饱饭。那个年代对我们一家人,吃饭是最大的问题,还有就是穿衣也是大问题。母亲虽然不是个手巧的人,但她却是在家操持家物最勤劳的人,我记事起,母亲为了一家人的吃穿整日的忙个不停,特别是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一家九口人的吃饭就是最大的问题,我母亲一辈子生育七个孩子,在那样困难的时候,能存活下来那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一家人吃和穿的事情是我母亲一辈子操劳的事,在她接近六十的年纪的时候还跑到父亲工作的厂子打“五七”工。她由于是解放前包小脚的女人,所以走起路来比较困难。尽管这样她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水平,克服困难在工厂里干了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曾在早晨五点多钟的时间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工厂上班,我记得有一次,路上有一块结冰的地方,我没有看到滑倒了,连人带车摔倒了。我扶起来母亲心里很内疚,我对这次摔倒了母亲多年都难以忘怀。母亲的一生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用在了子女的身上,将我们七个子女都养大成人,她所付出的辛苦是我们一生都法报答的,在九十五岁高龄时,还知道子女回家,给子女盖被子,关心冷暖。母亲的故事我难以讲完,我的母亲是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她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事,可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一生都用不完。</div><div><br></div> <h3>红皮鸡蛋)</h3><div><br></div><div>今天是我的生日,虽然一大清早,我就收到了来自亲人的祝福,而且女儿也订做了生日蛋糕,小外孙打来的语音通话。</div><div><br></div><div>可是我却想起了我的母亲,脑海中浮现出我小时候过生日的故事。</div><div><br></div><div>那是一个我们这一代的人,经历过的人生最难忘记忆,那是一个啥东西都要票的年代,尽管生活水平低下,可是每当想起那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母亲为孩子过生日煮的红皮鸡蛋,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感动。</div><div><br></div><div>那是候生日礼物就是两个红皮鸡蛋,而且别人还没有,这只是过生日的人的特权,母亲煮完鸡蛋,看着过生日的孩子把鸡蛋吃完,才露出了满意的微笑。</div><div><br></div><div>在我心里,我过生日的时候,想到的都是母亲那些曾经让我思念的音容笑貌。</div><div><br></div><div>一想到生日快乐的祝福,红皮鸡蛋过生日的日子,我就充满了幸福感。</div><div><br></div><div><br></div> <h3>《青冈树叶包棕子的记忆》</h3><div><br></div><div>在我童年时光那段尘封的往事里,端午节的粽子,是我一生难忘的记忆中的一部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买啥东西都要票的票证的年代。每到端午节,仍然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我们在那个年代,只有到了端午节,才能见到(糯米)一年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糯米做的棕子。端午节前几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开始兴高采烈的准备过端午节的包棕子用的棕叶子。那是个提倡自力更生精神的年代,棕叶子都是我们自己去采回来,我们家包棕子的叶子与众不同,而是用(青冈树)也叫“勃箩叶”包棕子,那个年代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离市郊很近,市郊的山上生态保护和很好,长满了各种树,其中,青冈树,有的柞树,都生长得好多年,它们的叶子新鲜而且宽大,一股淡淡的清香气息直向你扑鼻而来。我们边采叶子,边想像着棕子的味道,那是我童年最爱闻的味道。我把(青冈柳)的叶子采回来,妈妈用大锅水煮好后,放入清水漂洗,完后开始包她那拿手的(青冈树叶棕子)她的包法与包其它包棕子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是将两个长条形的像拥捆扎而成。(这叫不离不弃),也叫谁也离不开谁。一个个像小枕头似得(棕子)包好后,放入锅中倒入清水开始大柴火煮,大火煮沸,再闷火煮,一股淡淡的清香刺激着我的胃蕾,但是不能开锅,得闷到时侯才能吃,第二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锅,那一瞬间,棕子带着青岗树叶的清香让你体验了(端午节快乐)美食棕子特殊的作用。妈妈已离开了我们,她用青冈树叶包的粽子,妈妈的味道也随着她的离开,而离我们远去了。那带着青冈树叶清香适口的棕子成为我永恒的回忆。每到端午节时就回想起的妈妈的味道,青冈树叶包的粽子!(端午节想起妈妈青冈树叶棕子的味道)而作</div><div><br></div><div><br></div> <h3>《穿草鞋的童年》</h3><div>我童年小学的学习生活,是在我们国家困难时期渡过的。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冬季我的鞋子,就是一双草鞋。每年天气快要冷的时候,就有卖草鞋的小商贩走街穿巷,用一个扁担挑着一大堆草鞋,沿街叫卖。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母亲就会卖好几双,草鞋是用蒲草编成的,即轻又保暖,不过就是不耐用,怕水侵湿了,我妈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想办法将草鞋的底用车外带,用自己拧成的麻线,用锥子扎好眼一针一线的将车带缝在了草鞋的底部,边上用布包上缝好,一个冬天一双,我一想起母亲用(拨箩锤子)拧麻线的那个溫馨的场景,就会想起那首朗朗上口的唐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几十年过去了,那个穿着草鞋过冬天,上学的孩童已成为今天的老爷爷了,而母亲缝草鞋渡过的那段艰苦的岁月,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div> <h3>仅此几篇短文,在母亲节的时候,纪念天国里的妈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