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诞辰一百周年,(1923—2023)

唐小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位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爸爸对妈妈的追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0px;">《永枫!半个世纪的相知相守》</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夫:于诗(陶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永枫,你永远离我而去,从此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的面,听不见你说话了。我和你相处半个多世纪,彼此志同道合 ,相知相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1943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论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我在无助中想从"历史长河"中找寻人生的究竟和个人的出路,但没有找到。一年后加入了学生进步组织"海燕社"。不久,永枫也加入了,她是从成都有名的"树德中学"毕业的。当时考大学难,她却考上了四所大学,最后选读了武汉大学经济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现实教育,我终于找到了从历史书本上没有找到的答案,一切黑暗和和腐败的根源都在于蒋介石当权,只有推翻蒋介石政府,国家和个人才有前途。便和武大进步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反对蔣家王朝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45年日寇投降,武大将迁回珞嘉山,一些同学们便相约来游"天下秀"的峨眉山,穿田间小路,步行到峨眉县城。我们这群年轻人,时逢春盛,风华正荗,上下山一共走了五天,一点也不觉得劳累。永枫个子不大,一路上少言寡语,但步履轻健,朝气蓬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至今还如在眼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46永枫毕业后去了重庆,在那里找到工作,我到珞嘉山继续念书,互相书信往来,1947年这一年都是在学运高潮中度过的。6月1日清晨,武大发生了"6.1惨案"学生结业。我毕业后回重庆找到了一个教书的职业。离开了珞嘉山的群体和那热烈的学生运动,深感失落,有力无处使。半年后的寒假,我乘船东下,经过仙境般的三峡,我回到了珞嘉山。永枫在珞嘉县城教书,寒假也回到了武汉。乐山时期被破坏了的地下党组织这时在珞嘉山恢复了。1948年二月,永枫入了党,我随后也入了党。为联系方便,刚入党的永枫,被指定为我的入党介绍人。不久,永枫到汉口武汉中学教书,做为教育界的工作,我奉命投考武汉《大刚报》,做了记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春,我经湖北蔡旬进入江汉解放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到设在大王洪山的《江汉日报》工作。武汉解放后,《江汉日报》进城,改名《湖北日报》在报社负责人主持下,我和永枫结婚,同志们集体签名用花生为我们祝贺.当年我们都是25岁,从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厢守在一起。</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时永枫已从学校调到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我也从《湖北日报》调去到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长江日报》工作。组织为我们在机关大楼找了间住房,1950年,第一个孩子便是在那里出生的。后来大区撤消,《长江日报》成了中共武汉市委的机关报,我们便一起调入了市委这家报纸。</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爸爸妈妈被派驻外,当时我才6岁,以后一分别便是7年,我们的学习生活就全靠组织和叔叔婶婶奶奶安排照顾了(育英小学集中寄宿制住校五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准备在世界各国建立新华社分社。新华通讯社总社奉命从全国调人进入总社举办外语训练班学习英文(一年半)后被派调出国驻外,1960年初,我和永枫作为新华通讯社总社第一批外派人员被派到开罗分社,等待去苏丹建立分社。等待期间,参观了历史遗迹,开罗的金字塔,骑骆驼照相,还参观了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狮身人面象,后又去了伊拉克著名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b></p><p><b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苏丹当局最怕新闻纪者,我驻苏丹使馆本已取得苏丹当局同意建立新华社分社,使馆还已代分社买好了汽车,但我们的入境签证却办不下来。我们乃改调到叙利亚大马士革分社工作。数年后,正准备要调回国工作,照看母亲和孩子,但时逢周总理陈毅元帅访问亚非十国,为报道这次出访,我们留了下来。跟随周总理陈毅元帅采访报道!</b></p><p><b style="font-size: 20px;">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国内派不出人来接替,连阿拉伯文新闻稿也发不出来了。我们只好一边手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阿语广播权充新华稿,一边建议总社抄播电台稿代替。就这样,在叙利亚前后工作就是七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得已回国。</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叙利亚七年,永枫内内外外主动积极,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因为她的字写的好,每回信使带回的材料,都出自她的手笔。</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一九六四年二月五日,周恩来以总理身份在陈毅副总理等陪同下,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踏上正在觉醒的非洲大陆,对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对这次历时三个月的出访,周恩来称:“这次出访,是我们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它揭开了中国对非洲外交工作的新篇章。也加深了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各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了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陈毅元帅英姿,周总理陈毅元帅出访中东非洲十国 爸爸于诗拍摄</b></p> <p><b style="color: rgb(87, 167, 255); font-size: 20px;">爸爸和陈毅元帅亲自组建的东方歌舞团团员们合影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永枫为人正直,工作负责认真 ,组织纪律性强,深得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文革中,许多同志去了干校,她却被留下来"促生产"。党的政治工作在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她被当时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点名从新华社国际部调到政治部做纪律检查工作至离休。</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离休后一起学习书法和绘画,互相借鉴和鼓励,有较多的心得。她写了些字,准备回四川老家时送给亲属,平时学习,有些古诗词记不清楚了,能够得到她的帮助。我每完一付画,就请她给题字,我们的心事,不用多说,相互都知道。</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永枫从相识到结合,相处半个多世纪,她走了,留下我自己形单影只,她是我终生相伴一生的挚友,回忆我们共同走过来的路,一切如同昨日,但这一切,就象梦中一样地过去了,我也不知不觉韶华逝去,垂垂老矣。</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永枫你去了,我知道你惦记着两个孩子,惦记着我……</b></p><p><b style="font-size: 20px;">永枫!永别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02年8月</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夫:于诗</b></p> <h3><br></h3><h3><b>爸爸去世后,我们已将爸爸妈妈的骨灰合葬安放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b><br></h3><h3><b><br></b></h3><h3><b>永远的悼念…爸爸妈妈你们安息吧🙏</b></h3><h3><b>你们的女儿作于2017年5月14日母亲节</b></h3> <h3><b><font color="#57a7ff">谢谢儿子昨晚半夜修复好我的扫描仪,得以让我将老照片扫描制作清晰</font></b></h3>